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雨絲
外面是38℃高溫天,裡面卻裹着大棉襖、大棉褲,他們這是要“鬧啥”?其實,這是冷庫工作的常态。室内最低溫達到-22℃,室内外溫差60℃,7月10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一家雪糕公司的冷庫,體驗了冷庫工人的“另類炎夏”。
外面最熱
冷庫最忙
炎炎夏日,對于很多“老濟南”來說,一根雪糕“爽”或者一包“豆排”所帶來的涼爽,是最惬意的事情了。而在這些雪糕的出貨地,有着這樣一群人,他們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褲,戴着棉帽棉手套,從早上六點鐘忙到晚上六點。
7月10日,濟南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中午12點,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位于濟南零點立交附近的一家物流園區,看到了群康集團冷庫主管嶽家春。
此時,他正在一間冷庫外平台上坐着,身上披着棉衣,帽子和手套搭在一邊,身上衣着和冷庫外炎熱的環境格格不入。
看到有人來,他馬上起身,在衣服上蹭了蹭手說:“我這剛出來,身上溫度還沒适應呢,不敢把棉衣全脫下來,要不身體受不了。”說話間,一輛貨車停在了嶽家春的面前,顧不上多說話,他趕緊招呼着工人裝貨。
嶽家春今年45歲,在冷庫工作已經7年了。對于這項天天穿棉衣的工作,他笑道:“在最熱的三伏天,也是這一身,我們都習慣了,這就是我們的日常。”
“現在這個時候最忙了,雪糕需求量非常大,最熱的時候,就是冷庫最冷、工人最忙的時候,我們在冷庫裡一待就是十多個小時。”安排好工人工作後,嶽家春說。
穿上大棉襖大棉褲
才有進冷庫資格
工人從裡面裝好貨物往外運時,冷庫門被打開,股股冷氣突然襲來。“熱嗎?帶你們涼快涼快去?”嶽家春搓了搓雙手調侃地說。
話音剛落,群康集團銷售主管常亮給記者遞過來了棉衣棉褲。看着厚重的衣服,記者隻接過來了一件棉衣。
“得都穿上,雖然進冷庫的時間不長,但不穿棉褲可能你褲子上的洞要結冰”。冷庫工作人員勸道。
随後,記者被“五花大綁”了起來,先是在T恤外面穿了兩件外套,然後又穿上了棉衣棉褲,接着師傅用膠帶在腰上纏了幾圈,全身被棉質衣物包裹,這樣一通操作後,才有了進冷庫的“資格”。
冷庫裡幹活
最要防凍傷
進入冷庫,裡面霧氣騰騰,屋頂上吊着冰棱,牆壁、冷氣管道上滿是冰霜,仿佛置身于冰雪世界。
來不及反應,嶽師傅已和同事們,将手推車推到了貨物堆放區域,開始把一箱箱雪糕往小車碼放,而後又推了出去,卸下貨物後,又進入冷庫,繼續裝貨,如此重複。
就在不知不覺間,“全副武裝“的記者已被凍得瑟瑟發抖,手中的拍攝設備也早已冰涼。
“這活,夏天‘冰火兩重天’,冬天還好一點,溫差小一點,裡外相差十五六攝氏度,但夏天就得相差六十攝氏度了。又要裝、又要卸、又要運、又要碼,每天都要從早上忙到下午,車多貨多,活也就多,大熱天的,都以為在冰窖裡會很舒服,其實正好相反。”嶽師傅給記者拿出溫度計,上面數值停在-16℃,讓工人頭上結了一層白霧。
嶽師傅告訴記者,冷庫上班的工人,最要預防凍傷,防護裝備要齊全,不然在裡面待幾個小時,耳朵就會凍傷了,手指的關節也會凍腫。不來回搬貨還好,貨多的時候,一次要搬一千多箱雪糕,冰多手滑,抓不住是常有的事。
嶽家春保持着樂觀積極的工作态度,“我這肩膀天天疼,不過,該習慣的也都習慣了,我們這兒最大的60歲。”說罷,他又接着轉身拉着小推車進入冷庫,接着裝貨了。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