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遊戲

 >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

遊戲 更新时间:2024-11-15 18:18:28

若問家長最頭疼什麼問題,孩子沉迷遊戲必定榜上有名。

這一個暑假,學堂後台每天都能收到這樣的私信和留言:

“天天抱着手機玩遊戲,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怎麼勸都不聽。”

“說好一天就玩一小時,玩起遊戲就不撒手,我要不阻止,打遊戲四五個小時都不休息,尿都能憋回去。”

“學習要有玩遊戲那個勁頭,成績早就上去了!”

……

而更讓人頭疼的是——

家長越是阻止孩子打遊戲,孩子打得就越厲害。

要是家長态度太過強硬,孩子還有可能做出過激的行為。

前兩年,有位爸爸不讓兒子玩遊戲,孩子竟然從11樓跳下去了。

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全身多處骨折,遭了不少罪。

據這位爸爸說,現在兒子依舊沉迷遊戲,今年整個暑假門都不出,就在家打遊戲。

爸爸呢,怕孩子再做出過激行為,也不敢硬管,可好言相勸收效甚微,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從遊戲裡把孩子“救”出來。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明明是為孩子好,他卻不領情?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小男孩為打手遊跳樓)1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小男孩為打手遊跳樓)2

你控制什麼,孩子就在什麼上失控

其實,類似于孩子沉迷遊戲的新聞報道并不少見。

表面看症結都在孩子自身和遊戲上面,但仔細看看報道,或多或少能感覺到家庭教育或家庭關系的缺失。

分享一個身邊的真實故事。

我的鄰居優優媽,是一位全職媽媽。

自打孩子上了三年級之後,母子倆經常爆發激烈的争吵,原因無它,就是因為優優沉迷遊戲。

優優媽說,除了寫作業,隻要家裡聽不到孩子的聲音,看不到孩子的身影,一定是他正在偷偷摸摸玩遊戲。

一想到别的孩子在學習,自家孩子玩遊戲,優優媽就坐立難安。

勸孩子不聽,定規矩沒用,那就隻能跟孩子“鬥智鬥勇”了。

她嘗試過懲罰孩子——

一旦發現兒子未經自己許可打遊戲,就罰他寫兩套卷子。

可後果是,優優越來越讨厭學習,甚至一度用“你不讓我玩遊戲,我就不寫作業”來威脅父母。

無奈之下,優優媽隻能靠藏手機、更換手機密碼的方式讓優優少玩甚至不玩。

可是有一天,她發現問題更嚴重了。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小男孩為打手遊跳樓)3

一個周末,優優媽臨時有急事,就把兒子送到姥姥家待一天。

她臨走的時候,特意叮囑姥姥,不管優優怎麼撒嬌,都不能把手機給他。

老人一口答應,說晚上帶孩子出去玩一會兒,玩累了直接回家睡覺。

結果,第二天姥姥一起床,就發現優優根本不在床上。

姥姥找遍了整個家,最後在雜物間找到了優優,他眼睛眨都不眨一下,正盯着手機打遊戲呢。

由于太過專注,姥姥叫了他好幾聲,他都沒反應。

姥姥一把奪過手機,優優竟然撲過來又搶了回去,嘴裡嘟囔着“讓我打完這一局”。

看着小外孫通紅的雙眼,還有奪過手機時那燙手的溫度,姥姥意識到,優優破解了她的手機密碼,趁她熟睡,玩了一宿的遊戲。

優優媽知道後,氣得不行,直接上手揍了優優一頓,但同時她也很不解——

自己的本意是要孩子少玩遊戲,學會自我控制。可從結果看,孩子不但沒少玩,還熬通宵玩;不但一點兒都不自控,還學會“偷”大人東西了。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小男孩為打手遊跳樓)4

其實,從人的發展規律來看,孩子的“反噬”行為,是必然的。

單說優優媽的發心,确實是很好。她正是相信自己的安排一定會被孩子接受,所以不斷對孩子提出限制性的要求,做出管控孩子的行為。

事實是,她把所有的“管理權限”都抓在自己手裡,孩子哪裡有機會學習自我管控呢?

他内心生長最多的,是叛逆和無力

這種情況下, 孩子想要在生活中獲得自我掌控感,隻能是“你不讓我幹什麼,我想方設法偏要幹什麼”

如果這時,父母再訓斥孩子幾句。

那孩子心裡就會産生被控制、被指責的憤怒感。

本來他可能玩一個小時就能放下遊戲去做别的事情了,可為了讓自己覺得:

“我能掌控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時間,自己的一切,别人控制不了我。”

他可能就會毫無節制地玩下去。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小男孩為打手遊跳樓)5

難道什麼都不管,讓孩子想怎麼玩就怎麼玩?那他豈不是為所欲為,以後都廢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如此發問。

這個擔心的初心,是希望孩子有個好的未來,但也在無意之間,把孩子放到對立面,進行了譴責:

“你管不住自己。”

“你就是不行。”

“你以後廢了。”

我們知道,暗示的力量極其強大,長期處在被譴責狀态下的孩子,很難積蓄出内在力量讓自己走出困境。

換句話說,當我們抱着“解決”孩子身上問題的态度時,我們跟孩子之間的關系就充滿了“敵意”。

顯然,這不是我們想要的。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小男孩為打手遊跳樓)6

你不讓孩子打遊戲

也不滿足他的心理需求

那到底該怎麼辦?

我們需要先了解,打遊戲滿足了孩子的哪些心理需求

一個上五年級的女孩,特别喜歡一個叫《我的世界》的遊戲,她經常自己在房間裡玩。

雖然她自認為沒耽誤學習,可爸爸覺得,自打女兒迷上這個遊戲,成績就沒多大進步, 女兒性格也變得更加内向。

有天周末,女孩玩到半夜才睡,第二天沒按照爸爸規定的時間起床。

于是,爸爸以女兒沒按時起床為由,删除了孩子玩了大半年的遊戲。

女孩當場崩潰大哭:“我花半年多修建的城堡,你怎麼不經過我同意就删掉,現在全沒了!”

爸爸覺得女兒有些小題大做,呵斥了女兒幾句。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小男孩為打手遊跳樓)7

之後,為了防止女兒偷偷在房間玩遊戲,爸爸拆掉了她的房門門鎖,電腦也不允許設置開機密碼。

女孩當然不願意,頻頻跟爸爸“交涉”,但每次都以爸爸的責罵作為結束。

她最後一次跟爸爸溝通時說:“别的同學家長都允許孩子玩遊戲,為什麼隻有我家不行!”

而爸爸的回答是:“你這次考試比往常低了10分,别的同學呢?”

女孩至此不再跟爸爸說打遊戲、加裝門鎖的話了,好像就是突然之間,她對周圍的一切都喪失了興趣,父母讓她幹什麼,她就幹什麼。

當父母意識到女兒狀态不太對,帶她到醫院檢查時,孩子已是中度抑郁了。

根據醫生的建議,爸爸給房門裝上了門鎖,跟女兒說電腦是她的私有物品,怎麼用都随她,也不再禁止女兒玩遊戲。

慢慢地,女孩的病情開始有了好轉的迹象。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小男孩為打手遊跳樓)8

她爸爸慶幸的同時也感到無比困惑:

我們為她付出這麼多,就不讓她玩個遊戲,怎麼就抑郁了呢?現在孩子心理這麼脆弱?

一聲歎息。

也許在這位爸爸看來,遊戲就是玩,玩物喪志會耽誤學習。

但在女孩眼裡,遊戲裡修建了大半年的城堡,是自己具象化的内心世界。

在這個世界,她靠自己的努力,把想象中的美好事物“建造”了出來,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這個世界,她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這個世界,她有着無窮無盡的試錯機會,一個方法不行,馬上換下一個,永遠不用擔心被否定和批評;

在這個世界,她想幹什麼就什麼,不像在現實中一直被父母老師安排生活和學習,她體驗到了掌控感

直白地說,爸爸删除的不僅僅是遊戲,也讓女兒的心理需求無處安放。被剝奪了這些,孩子上哪兒去找價值感和意義感呢?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小男孩為打手遊跳樓)9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小男孩為打手遊跳樓)10

父母需要怎麼做?

有人說,問題都出在遊戲上,現在的遊戲設計得太容易讓人沉迷,家長就是想管,也管不住孩子。

這話看似有道理,但你仔細想想,沒有各種電子遊戲,孩子就不會沉迷某樣事物嗎?

我們小時候看電視、看漫畫、看小說經常沉迷進去忘了吃飯、忘了睡覺,直到父母強行把我們“拉出來”才算完。

那時的我們,跟現在的孩子,又有什麼區别呢?

按照尹建莉老師的話來說,就是:

“一個孩子如果長期鑽在遊戲裡不肯出來,那是因為遊戲外的世界讓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

我堅信使人堕落的不是遊戲本身,而是心靈的空虛,或有些素質的缺失。

那些在遊戲中堕落的人,即使沒有電腦遊戲,也會有另外的什麼東西使他不可自拔。”

也就是說,如果想把孩子從遊戲中“拉”出來,我們就得想明白:

如果孩子的心理需求不通過打遊戲來滿足,還能通過什麼方式去滿足呢?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小男孩為打手遊跳樓)11

基于此,我有三點建議給到大家:

一是,跟孩子建立良好的連接。

心理學家克萊因說過:“人活着就是為了尋求和客體的連接。”

未成熟的孩子最想跟誰保持連接?毫無疑問是父母。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一個孩子在父母那裡感受不到被接納、被理解、被關愛,他就要重新找一個能滿足自身需求的客體關系,進行自我補償。

于是我們看到,孩子沉迷遊戲了。

這時候,想要讓孩子離開遊戲,我們就要先跟孩子建立一個有着良好互動的親子關系。

不然,怎麼勸孩子都沒用,隻能适得其反。

二是,孩子需要在現實層面不斷試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伴随着很多失誤和挫折。

如果父母總是去糾正或者批評,就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導緻他們不敢在現實生活中嘗試更多的可能性,轉而投向能給予正面反饋、鼓勵嘗試的遊戲中。

你不讓孩子去試錯,他們現實中的勇氣很容易就被消磨掉。

其實,孩子遇到的每個挫折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導,隻要他們自己感覺到了不對,就會去自行調整,并從中獲得經驗和教訓。

而這也是他們獲得成就感的重要來源之一。

三是,把控制權還給孩子。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都得承認電子遊戲已經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管是出于減壓、社交還是宣洩情緒等需求,他們最終都是要玩的。

我們把該給到的給到,該做好的做好就行了,千萬别去幹涉孩子打遊戲。

我們越是反對,就越能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越能加深他們打遊戲的欲望。

把孩子的事情交給他們自己,自由的孩子才最自覺。

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離家出走(小男孩為打手遊跳樓)12

最後,分享給各位父母我最喜歡的一句話:育兒是一場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共勉。

什麼樣的孩子沉迷遊戲?

得不到遊戲的孩子

或是在現實中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孩子

把控制權還給孩子

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才是把孩子拉出來最好的方式

邀您加入應對孩子手機沉迷訓練營

與孩子共同成長,彼此成就

點擊下方鍊接,即可加入↓

作者介紹

晴川,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編輯,育兒學習者、觀察者、分享者。本文首發于“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轉載本文請在公衆号發送“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遊戲资讯推荐

热门遊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