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曆史上參與人數、國家最多,造成的破壞最大的全球化戰争,一直在被談論。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是回顧經典戰役或者特别有意義的戰例,以及戰争中的傳奇人物。再到後來,各國導演們又把目光投入到一些不為人知卻又特别能引人深思的細節或小人物中去。但是為什麼會在全球爆發如此大規模的戰争,為什麼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僅21年又會爆發一次更大規模的戰争?
很多人把二戰爆發的直接原因歸咎于經濟危機,這麼說沒有錯,經濟危機是二戰爆發最大客觀因素。經濟危機讓英法利用凡爾賽條約無情的榨取德國,将德國推向極端。經濟危機讓德國喪失了唯一的援助(美國的貸款),讓德國百姓陷入絕望,所以會推選一個極端領導人上台,并且視用武力換取生存空間為合理的需求。經濟危機讓日本下決心侵犯中國領土,轉嫁危機和獲得生存空間。所以經濟危機是二次大戰爆發的源動力是沒問題的,但是真正引發二戰的還有多種複雜的因素。
要說二戰爆發的原因必須要提一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嚴格來講并不能稱之為世界大戰,那隻不過當時的歐洲各國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戰争就被稱之為世界大戰。所以一戰名稱上叫世界大戰,實際隻不過是一個多邊沖突而已,戰争主要發生在法、德、奧匈、俄羅斯帝國邊境,各方在這些地方拿人當沙子撒,死的人非常多,可是真正引發戰争的原因并沒有被解決。雖然一戰是由奧匈帝國引起,可是德國卻在第一時間參戰,德國可不是出于哥們意氣才這麼做的,國與國之間根本就不存在友誼一說,正是德國的參戰才讓一戰打的這麼大。如果不是出于義氣,那德國為什麼這麼積極的參與戰争呢,當然是為了利益,隻有戰争才能換來的利益。
一切的起因都是因為德國崛起的太晚了,沒有趕上瓜分世界的末班車,等它完成統一,進行完工業基礎建設之後發現它一沒有資源二沒有市場,當時的世界能同時滿足這兩種需求的隻有殖民地,可是當時世界上大部分殖民地被英法控控制着。雖然這些國家皇族之間都沾着親,可是遠遠沒有親到可以分家産的地步。德國已經強大起來,他要發展隻有通過暴力手段奪取了,與日本一樣德國或者應該叫做普魯士早期都通過戰争嘗到了甜頭,沒有普法戰争的勝利就不會有德國,所以在奧匈帝國發起戰争後,德國毫不猶豫的參戰,它要通過再一次的戰争獲得更大的利益。
可惜德國有些高估自己了,當然跟他的豬隊友也有直接的關系,可能是德國太強了,所以每次大戰它隻能帶豬隊友玩了。一戰時是兩個行将就木的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這兩個帝國加在一起幹不過另一個即将沒落的俄羅斯帝國,所以德國不得不雙線作戰,最終在美國參戰之後失敗。德國雖然失敗,但是與二戰的失敗卻有着本質的不同,也正是由于這樣的不同才給德國在短時間内再次發動戰争提供了可能。
一、德國是有條件投降,不但基本保持了領土的完整,而且國内的基礎設施沒有受到任何破壞。更重要的是參加一戰的德國軍事人員全部保留了下來,這些人不但經過戰争的洗禮積攢了大量實戰經驗,而且受過二戰創作的他們更加積極的尋找和采用新的戰術和武器。這一原因才奠定了德國在二戰初期的絕對優勢。
二、德國的訴求完全沒有實現。德國人不是吃飽了撐的随意發動戰争,是因為它内部強大的發展動力和有限的生存造成的矛盾。那時候的還沒有貿易全球化一說,強國都在追求壟斷,所以德國與英國之間的戰争是遲早的事。
三、奧匈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瓦解為德國的崛起提供了空間。為什麼英國對德國早期那麼的縱容,因為德國吞并的國家都是奧匈帝國原來的領土。英國沒有必要為原來一戰的對手做什麼保證,甚至馬上就要受到傷害的波蘭都在德國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時從背後捅了一刀。可見當時不僅僅是英國,其它國家也沒把德國的擴張太當回事。因為德國隻不過接管了兄弟的土地,是他們的“内部”事物。
奧匈帝國
但是,德國早期如此順利的擴張極大的穩固了希特勒的統治,讓德國一些中間力量倒向希特勒,原本希特勒那些瘋狂的政治理念被一一實現,德國民衆也更加堅信希特勒的政治綱領能被實現了。此時的希特勒達到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完美合一,他要實現自己的瘋狂夢想已經完全沒有障礙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