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02:00:52

"平頭哥"蜜獾是出了名的網紅動物,其勇猛無畏的個性早已深入人心,一些野生動物攝影作品顯示,它們敢和花豹甚至獅群硬碰硬。這種動物雖然非常兇猛善戰,但受限于其體型,能殺死并吃掉它的猛獸還是不少的。那麼,"平頭哥"的天敵有哪些呢?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辟謠)1

胡狼和蜜獾是一對冤家

在卡拉哈迪跨界公園(位于南非和博茨瓦納交界處的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蜜獾專家貝格等人對蜜獾和該地其他食肉目的關系進行了調查研究,他們把公園的20種食肉動物按照體重分成三個級别:小于1千克是小型,1-12千克為中型,大于12千克的屬于大型。

這樣的話,蜜獾(雌性平均6.2千克,雄性平均9.2千克)就被歸類到中型食肉動物,而和蜜獾差不多大的黑背胡狼也屬于中型這個級别。

大型食肉動物中除了棕鬣狗和獵豹之外,都捕食過成年蜜獾和小蜜獾。而中型的黑背胡狼雖然沒有捕食成年蜜獾的記錄,但會捕殺小蜜獾。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辟謠)2

專家發現小型食肉目隻能作為蜜獾的獵物,而中型食肉目中,唯有黑背胡狼能對蜜獾造成威脅,有三次捕食小蜜獾的記錄。黑背胡狼對蜜獾幼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威脅,有四次,母蜜獾(窩裡有不到一個月大的幼崽)被觀察到氣勢洶洶地把胡狼驅趕到離窩80-100米遠的地方。

母蜜獾的激動并非沒有緣由,四次事件中有兩次,胡狼趁着母蜜獾在離窩10米處覓食的時候,把頭和肩探入蜜獾的窩中,試圖把裡面的幼年蜜獾掏出來吃掉。

其他地區的胡狼也捕食過小蜜獾,學者約菲1993年指出,尼日爾北部兩隻金背胡狼殺了一隻蜜獾幼崽。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辟謠)3

大型食肉獸是蜜獾最主要的捕食者

大型食肉目中,獅子和豹子都捕殺過蜜獾,斑鬣狗可能也捕殺過。在被殺的七隻成年公蜜獾中,其中三隻根據現場獅子的腳印和蜜獾頭骨上的穿刺傷來看,顯然是獅子幹的。被殺的母蜜獾中,一隻确認被豹子所殺,兩隻根據足迹和咬痕判斷是死于大型掠食者。三隻幼崽被大型掠食者殺死,其中兩次是母蜜獾和幼崽都被殺掉。

卡拉哈迪獵豹和蜜獾之間沒有什麼互動,不過在南非的林波波省,瑞托拉克2005年報道過一個獵豹嘗試捕食亞成年蜜獾的例子。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辟謠)4

上圖中母獅咬着小蜜獾,一般的動物此時必定無力回天,但蜜獾不同,實際上小蜜獾之後掙脫了母獅的控制,繼續為自己的生存和獅群戰鬥着。

和給大衆留下的印象不同,蜜獾并非天不怕地不怕的愣頭青,它們會盡可能避免和大型掠食者遭遇。專家發現,蜜獾在七次猛嗅草地上的新鮮足迹氣味後(四次為獅子,一次豹子以及兩次斑鬣狗),都無一例外地改變了行進方向。其中有一次,一隻公蜜獾在聞過獅子的腳印後,受驚似的飛快跑進附近的一個洞穴,躲到第二天才出來。

學者Enhle Kheswa等人2018年的文章指出,在南非伊西曼格利索濕地公園,豹子的存在對蜜獾的出現率産生了負面影響,表明蜜獾在積極避開與豹的遭遇。Enhle分析,這可能是種間捕食或競争的結果,即蜜獾通過減少在豹子出沒之地活動,以避免與這種潛在捕食者發生遭遇。

蜜獾為什麼敢和大型食肉獸"橫"?

很多影像資料證明了,當避無可避時,蜜獾面對大型掠食者的反應傾向于戰鬥而非逃走,專家在卡拉哈迪的科考也印證了這點。蜜獾在近距離下防禦掠食者的手段主要包括:發出威脅性的尖厲叫聲,豎起毛發,從肛門的臭腺釋放出刺激性氣味以及向掠食者急速猛沖。這種防禦被觀察到兩次成功地阻止了豹子,對獅子和斑鬣狗各成功一次。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辟謠)5

在與斑鬣狗的互動中,蜜獾一開始是一動不動地平躺在草地上,同時嗅着三隻鬣狗的氣味,當斑鬣狗離它隻有2-3米時,蜜獾起身沖向鬣狗并尖叫着釋放氣味,接着就跑掉了,鬣狗并沒有嘗試追捕蜜獾。其他學者也在蜜獾與斑鬣狗、棕鬣狗的互動中觀察到類似的情況。

對于為何蜜獾能這麼"橫",專家也在身體結構上給出了解釋:蜜獾那厚而松散的皮膚往往令掠食者難以結結實實地咬住,這使得它在被咬的同時能夠扭過身子反咬攻擊者。

在專家的科考調查中,有一個例子足以支持這種說法,一隻母豹在和一隻6千克重的蜜獾搏鬥時,花了長達52分鐘才最終鎖住蜜獾的喉嚨并殺死了它。此外,學者勞滕巴赫和沃斯特在2003年也報道過,六隻獅子花了15分鐘才殺了一隻蜜獾。由此可見,蜜獾的皮膚賦予了它極強的防禦力,要是換做一般的動物,早被獅子豹子鎖喉殺了。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辟謠)6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辟謠)7

母豹想捕食小蜜獾,被聞訊趕來的母蜜獾趕跑

大型爬蟲和狒狒偶爾擊殺蜜獾

古人雲:善泳者溺,善騎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這句話在蜜獾身上也應驗過,我們知道,蜜獾喜歡捕食各種無毒和有毒的蛇,甚至有時體型龐大的非洲岩蟒也難免淪為它的盤中餐,擅長捕捉蛇類可以說是蜜獾的标簽之一了。但有這麼一次,蜜獾在和蟒蛇戰鬥時出了岔子。

據比勒陀利烏斯1989年報道,一隻蜜獾在和一條巨蟒鏖戰超過6小時後,最終戰敗被殺。所以盡管蛇類在科考資料和新聞中頻繁被蜜獾捕食,但岩蟒好歹也為蛇類挽回了一次顔面,成為記載中為數不多的殺過蜜獾的幾種動物之一。

非洲另一種巨型爬行類,同時也是非洲最大的爬行類、河流中的霸主——尼羅鳄,可一點不給我們平頭哥面子。根據圖片新聞,尼羅鳄捕殺過兩次蜜獾。其中一次為去年,攝影師希拉格羅貝拉爾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拍到了一條尼羅鳄,令人驚奇的是,鳄魚的嘴裡叼着一隻蜜獾屍體,考慮到屍體比較新鮮,很可能是鳄魚捕殺了這隻蜜獾。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辟謠)8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辟謠)9

隻見鳄魚不停地擺頭甩動蜜獾,此舉是想撕裂蜜獾的身體以便吞下。可是在長達一個小時的嘗試過後,鳄魚仍未能如願撕碎獵物,無奈之下,鳄魚把蜜獾帶到岸上,可能是想試試在陸地上撕開蜜獾。這個例子又一次證明了蜜獾毛皮的堅韌異常,要知道,一般的有蹄類或是小河馬,鳄魚靠這招甩頭是能夠撕裂的。

作為一種機會主義掠食者,蜜獾有時也朝幼年狒狒下手,但狒狒絕對算得上最不容小觑的獵物之一。早期靈長類動物學家路易基·弗薩蒂曾經記錄過這樣一次事件:蜜獾在試圖捕食小狒狒時,被一隻成年雄性阿拉伯狒狒殺死了。

蜜獾絕不是狒狒刀下的唯一亡魂,據學者Cowlishaw1994年總結,狒狒在11次針對豹子的反擊中4次殺死了豹子,這樣一看蜜獾死的也不算冤了。

蜜獾沒有嚴重的敵害

盡管擁有獅子豹子這樣的大型食肉目毫無疑問具備殺死蜜獾的能力,但它們捕食蜜獾的事例總的來說是非常罕見的。學者艾洛夫于1984年發文指出,根據他在1970年7月-1983年1月期間對卡拉哈迪大羚羊國家公園獅子食譜的調查,獅子在研究期間隻殺過一隻蜜獾,僅占全部獵物的1%,而且并沒有吃掉蜜獾。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辟謠)10

八隻亞成年獅子花了20分鐘殺死一隻未成年蜜獾

根據學者皮納爾的學術報告,研究者分别在1936-46年和1954-66年兩段時期對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各種掠食者的食性進行了調查。皮納爾指出,在獅子全部25846隻獵物中隻有2個是蜜獾,而在非洲野犬4133隻獵物中蜜獾僅出現一次,考慮到蜜獾在該地區并不少見,這個捕食比例可以說是極低了。

2005年,學者海沃德等人總結了來自13個國家25個保護區的豹子食性資料,結果顯示,豹子對蜜獾的雅各布斯指數為﹣1。雅各布斯指數很大程度上能體現掠食者對某種獵物的選擇傾向,﹢1表示對該種獵物存在最大偏好,即非常喜歡這種獵物,﹣1則意味着對該動物是最大負選擇,可以說幾乎不會選擇捕食它。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豹子是極少把蜜獾當做獵物的。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辟謠)11

蜜獾力戰非洲野犬

實際上,由于掠食者很少對蜜獾下手,有的大型掠食者甚至演化出了一種提高幼崽存活率的策略——模拟蜜獾的皮毛顔色。1976年,獵豹行為和生态學專家蘭德爾·伊頓提出了一種現象,從獵豹出生直到兩個半月大,一直在模仿蜜獾的毛色,即像蜜獾那樣軀幹上部呈銀灰色或近乎白色,下部分則為黑色,他認為這是小獵豹對蜜獾的拟态。

獵豹幼崽主要的捕食者獅、豹和鬣狗都是靠視覺定位獵物,因此從遠距離來看,捕食者很容易把幼年獵豹誤認為蜜獾,這很可能會增加這一階段獵豹幼崽的存活率。

蘭德爾發現,當小獵豹超過兩個半月大時,它就失去了這種保護色,漸漸轉為成年獵豹的外觀。對此,蘭德爾認為,随着幼年獵豹慢慢長大,它的體型也許不再适合繼續模仿蜜獾,有可能被掠食者察覺兩者體型的差異,就起不到混淆視聽的作用了。蘭德爾還指出,當小獵豹超過兩個半月大,它已經具備一定的速度逃過掠食者的攻擊,其他學者也記錄過一些三到六個月大的幼崽成功逃過捕食的例子。

平頭哥和蜜獾誰更強(辟謠)12

幼年獵豹對蜜獾的拟态

最後總結一下,蜜獾因其厚實堅韌的松散皮膚、鋒利的爪牙、能分泌臭氣的臭腺以及兇猛的作戰風格,對大型掠食者來說算是比較棘手的目标了。再加上蜜獾本身個頭很小,沒有多少肉可言,即便捕食成功也得不到多少益處,即便是它們最主要的捕食者——獅子和豹子也不會視其為常規獵物。

至于其他幾種殺掉過蜜獾的動物——胡狼、野犬、鳄魚、蟒蛇和狒狒,胡狼和野犬隻是偶爾捕捉小蜜獾,鳄魚和蜜獾的遭遇機會很低,蟒蛇和狒狒屬于被蜜獾攻擊後的反殺。所以蜜獾除了人類之外是沒什麼嚴重的敵害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