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孩通常會弄丢一些什麼

小孩通常會弄丢一些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22:08:31

小孩通常會弄丢一些什麼?【教育随想】作者:丁東(張家港市政協副主席),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小孩通常會弄丢一些什麼?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小孩通常會弄丢一些什麼(小舍得舍掉了孩子的什麼)1

小孩通常會弄丢一些什麼

【教育随想】

作者:丁東(張家港市政協副主席)

晚上九點多,筆者正沉浸于電視連續劇《小舍得》的劇情中,從樓上傳來年輕女主人的吼聲:“你咋回事啊?!你怎麼這麼笨!說了多少遍了,怎麼又忘記?!”這不能說筆者八卦,這樣的訓話,想不聽都難。巧合的是,此時,《小舍得》播放的正是顔鵬陪顔子悠上網課、檢查作業後責罵顔子悠的鏡頭,與樓上“虎媽”輔導孩子功課的情形,如出一轍,生動上演。

近期收視第一、上了熱搜的電視劇《小舍得》,展現了在競争壓力下,孩子和家長、學校與家庭牽絆在教育這根繩上的衆生百态。家長的焦慮、升學的無奈、校外補習班、再婚家庭、親子關系等矛盾真實得讓觀衆血壓升高,猶如在普通人家按了個攝像頭。

現實中,類似田雨岚、南俪這樣用力過猛的媽媽真是太多。在她們的世界,孩子是屬于自己的私有産品,是實現完美人生的重要工具。孩子出類拔萃、出人頭地,勝出或不輸于别人家的孩子是她們人生的最高追求、全部意義。正如劇中的台詞所言,“子悠今天考了一百分,媽媽就跟整了容一樣。拿個二等獎回來,媽媽都不用化妝出門了”。為了孩子報上補習班,為了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為了孩子碾壓對手,她們可以不計個人尊嚴,不惜高昂代價,不擇一切手段。

所有這一切,究竟因何造成?其罪魁禍首恐怕就在于“分數”二字。

由“分數”二字,筆者不禁聯想到了曾經爆紅網絡的《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一文。該文說的是,某名校幼升小報名人數8000多人,經過網選、機考、面試三輪篩選,最終隻錄取60人。面對如此令人咋舌的激烈競争,不要說“田雨岚”“南俪”們坐不住了,即便是“夏君山”“顔鵬”此類心疼孩子的父親,也隻有乖乖妥協,并被裹脅其中。

分數,分數,家長的面子,學生的命根!一句話道出了眼下“孩子累、家長累、老師累”的真相。

那麼,在同一起跑線、同等受教育的情況下,如何讓自己的孩子獲取高分、勝人一籌呢?其唯一的選項,便是“不按孩子自己的節奏來”,像田雨岚、南俪動用一切資源、不惜一切手段為顔子悠、夏歡歡争取擇數金牌班補習名額一樣,拼命報班補課。什麼小升初銜接班、英語提高班、語文拓展班、奧數初級班、面試強化班、鋼琴班、舞蹈班……報了一個又一個,既惡補知識,又培訓特長,其費用也是“杠杠滴”。在别人未跑時搶跑,在别人打盹時苦學,盡可能以時間換取空間,以體力赢得腦力。用南俪的話說“不怕家無學霸,就怕學霸放假”。如此,造成了“到外面培訓機構學的學生很多,帶着整體水漲船高”。

如此,與之相伴的,不僅是家長的勞心費力、錢包掏空,更多的是大量青少年兒童睡眠時間、運動時間的嚴重不足。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我國中小學生“減負”問題研究報告》稱,我國中小學生課内外學習時間居全球首位。以2015年為例,學生上課外班的時間大幅度增長,學習日上課外班的時間為0.8小時,休息日上課外班的時間為2.1小時,分别是十年前的兩倍和三倍。旺盛的需求,催生了日益火爆的校外培訓市場。據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生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8億人次。這還隻是五、六年前的數據,今天呢?

少之又少的睡眠時間、運動時間,重之又重的學業負擔、精神負擔,導緻了青少年學生近視率、肥胖率以及心理疾病發生率的急遽上升,硬生生把孩子逼到了人生的“死角”,小小年紀哪還有天性、童真和快樂可言?《小舍得》劇中的顔子悠,在田雨岚“窒息式雞娃”後,一考試就發燒、因抑郁去看心理醫生,便是明證。

其實,這一教育窘境,在《小舍得》熱播前,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後,圈内圈外早有熱議。雖說教育行政部門傾聽民聲,順應民意,把減輕學生負擔、整治校外培訓擺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主動積極作為,出台減負新規,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并對孩子的睡眠時間作出嚴格規定,不可謂不用心,不可謂不盡力。但家長們并不買賬。據筆者走訪、調查,持有“誰不希望孩子有玩的時間,但玩能玩出分數、玩出名校嗎?”“隻有分數是實的,其他都是虛的”“吃小竈的和吃大鍋飯的能一樣嗎?”“别人家的孩子補了,我家的孩子能不補嗎?”等想法的,在受訪的家長中占了絕大多數。在他們看來,孩子自出娘胎之日起,就必須“步步為營,容不得半點大意”(田雨岚語),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一環套着一環,哪一環都不能掉鍊子。

是啊!當分數意味着名校、意味着未來的時候,面對别人家的孩子報班補課,再開明的家長都不可能安之若素、泰然處之。于是,伴随着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減負措施的落實,校内不留作業,校外留作業;校内不分班,校外分重點;校内不考試,校外考考考;校内不競賽,校外大比拼……學校減負了,校外緊跟着“加負”!

這實在是教育的一個困局。

“放過孩子!”豈止是“夏君山”朝“田雨岚”怒吼的一句台詞,更是國人對時下教育生态的呐喊。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學校長唐江澎說:“學生沒有分數,就過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隻有分數,恐怕也赢不了未來的大考。”但願這句話能讓更多人聽到心裡。如何把孩子從分數中解救出來、把家長從焦慮中解脫出來,是到了該好好梳理、好好探索、好好實踐的時候了。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18日1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