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文素養的内涵?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所處的社會環境,一方面從其中獲得必要的物質生活條件,另一方面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和塑造,形成思想、觀念作為自然科學工作者,筆者有幸獲得優質教育資源,有機會潛心從事科技創新工作,做一些對國家和社會有益的事與此同時,筆者也深感,有責任為推動社會人文素養的提高作出努力,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分析人文素養的内涵?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所處的社會環境,一方面從其中獲得必要的物質生活條件,另一方面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和塑造,形成思想、觀念。作為自然科學工作者,筆者有幸獲得優質教育資源,有機會潛心從事科技創新工作,做一些對國家和社會有益的事。與此同時,筆者也深感,有責任為推動社會人文素養的提高作出努力。
人文素養的内涵十分豐富,筆者這裡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悟:感恩、誠信、懂點哲學、家國情懷。
父母、老師等是人生最初的領路人,教我們人生的經驗和知識,為我們打基礎,對我們品格的塑造、人生觀的形成都有重要影響。記得我上中學時的化學老師,她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單身女士,不僅對授課内容極為娴熟,而且在自己家裡有一個化學實驗室。我曾去過她家,當看到那些瓶瓶罐罐、試管藥劑時,心裡滿是感佩之情。這樣專心投入的老師,教學質量怎麼能不高呢?對學生的影響怎麼能不深呢?
2003年,我随中國工程院課題組去我的老家河南省調研。在一次交流會上,我即席發言,情不自禁地談起鄉情:“如果沒有中州這塊土地的哺育,沒有家鄉父老的培育和受到的小學中學教育,就沒有今天在工程院工作的我。這裡是根,我将永志不忘。”
誠實是信譽之基,是社會對個人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是做人的一大基本素養,對科技工作者而言,尤其如此。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每次年會都會舉辦科學道德論壇,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都設立了科學道德委員會。中國工程院在每次增選院士後,都會向新當選院士發出一封信,要求他們正确處理成果、論文和報獎的署名和知識産權問題;加強對自己的學生和助手等年輕人在科學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養。這些都是對科技工作者群體在誠信方面提出的剛性要求。
懂點哲學也是必備的人文素養。上中學時,我有幸讀到艾思奇寫的《大衆哲學》。他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唯物的認識論和辯證的方法論,給讀者闡述了深刻而明晰的概念,對我後來的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都起到指導作用。
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避免片面,全面地看問題;關注變化,避免靜态僵化……這些都是來自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無論學文史、學理工,還是從事何種具體的工作,哲學都是我們的摯友。記得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啟動之初,朱光亞先生曾在專家組會議上講了古希臘大力神“阿喀琉斯之踵”的故事,以此闡明“強敵也有薄弱環節”的道理。他是在用哲學思維引導我們看待問題,把我們從焦慮中解放出來,滿懷信心地投入到科技創新事業之中。
“家國情懷”是中國科學家人文素養的靈魂。在上世紀50—60年代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一批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戰士心懷祖國,忘我付出,成就了“兩彈一星”偉業,凝煉了“鑄國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事業文化。在我看來,這“脊梁”并不是某個人或者某種物理層面的成就,而是一種精神,是以民族振興為己任的奮鬥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凝聚起千千萬萬奮鬥者,激發出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磅礴動力。
在價值多元化的今天,“家國情懷”更需要傳承和弘揚。我非常欣喜地看到,廣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以濃郁的“家國情懷”,獻身祖國科技創新事業,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而不懈奮鬥,取得了一批突出創新成果。比如,一個青年團隊耐得住寂寞,坐了七八年冷闆凳,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達到了國家提出的太赫茲科學儀器的指标;再比如,海拔3816米的青海瓦裡關大氣本底觀測站的氣象團隊,堅守高原幾十載,向全世界提供準确、連續、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溫室氣體觀測資料,為氣候變化科學的發展做出了“中國貢獻”。
我國科技發展雖然已取得卓越成就,但是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标依然任重道遠。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提高專業能力的同時,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隻有這樣才能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的科技大家,引領中國的科技挺進到世界的前列,才能為建設“科技強國”,為人類的科技文明的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國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