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是發生在結腸黏膜的一種非特異性炎症,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血便和全身中毒症狀。
潰瘍性結腸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30歲左右和60歲左右的人群為主,這可能與這兩類人群存在易緻病因素有關。前者由于胃腸道免疫功能較強,對腸腔的抗原刺激可能産生過強的免疫應答;後者可能與各種長期環境因素不良刺激的積累效應有關。那麼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1.充分休息
避免重體力勞動,急性發作期和重症患者應卧床休息。
2.放松心情
減輕心理壓力,減少緊張情緒。
3.飲食方面
由于大便次數增多且便中帶有膿血,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往往表現為營養不良,因此營養與飲食的調配很重要。飲食方面,總的原則是高熱能、高蛋白、高維生素、少油、少渣膳食。患者應進食柔軟、易消化、富含營養和足夠熱量的食物;宜少食多餐,補充多種維生素;勿食生、冷、油膩及多纖維素的食物。急性期患者采用無蛋白要素飲食,避免發生腸道變态反應而加重病情,嚴重者禁食,給予完全胃腸外營養。
4.日常生活
避免受涼,避免感染性疾病發生。
5.正确對待疾病
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積極用藥和護理。患者需長期維持治療,定期随訪。
6.藥物灌腸
患者如果需要藥物保留灌腸,宜在晚上睡覺前進行。灌注過程中,患者放松腹部,張口深呼吸,以減少便意。注意藥液溫度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以37℃左右為宜。灌腸後,患者取膝胸卧位,并保持此姿勢30到60分鐘,盡量保留藥液2到4小時。
(内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話說肛腸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