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約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圍城的困境,“城市垃圾”的年産量高達1.5億噸,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每天産生的城市垃圾就超過萬噸。這麼多海量的垃圾,生活中你隻看到社區垃圾箱收集擺放、環衛車來了就拖走,但它們最終去了哪裡?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城市垃圾處理的整個過程。
第一步:垃圾系統收集。城市生活垃圾産生後,采用布置在各處的收集容器進行收集,一般采用居民投放收集和上門收集等方式,收集容器有垃圾箱、垃圾收集站、收集車等等。
第二步:垃圾的中轉及運輸。村鎮和社區的垃圾運輸,目前多數采用人工收集車和部分小型環保專用收集車,運輸至社區小型垃圾中轉站;收集到小型中轉站的垃圾,每天由專用垃圾運輸車運至大型垃圾壓縮中轉站,經過壓縮設備壓縮去除一定水分後,由專用密閉型垃圾運輸車運輸至垃圾處理終端地點。
第三步:垃圾最終的末端處理。一般有填埋處理、焚燒處理、生物轉化處理等方式。
填埋處理:填埋是大量消納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處理工藝剩餘物的最終處理方法。目前,填埋法處理依舊是我國普遍采用的主要垃圾處理方式。所謂填埋法是将垃圾填入已預備好的坑中蓋上壓實,使其發生生物、物理、化學變化,分解有機物,達到減量化和無害化的目的。一般填埋地選擇在遠離城市的偏郊地區,垃圾填埋場的設計、施工目前普遍有嚴格的環保工藝要求,要求做到盡可能地防止土壤、水資源二次污染。
焚燒處理:焚燒法是将垃圾置于高溫爐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種方法,産生的熱量用于發電和供暖。焚燒處理的優點是減量效果好(焚燒後的殘渣體積減少90%以上,重量減少80%以上),處理徹底。垃圾焚燒處理應該說是目前最好的辦法,能最大有效地減少垃圾處理過程中的土地資源的占用,但是焚燒廠的建設投入和運營代價極其高昂,一般在不發達的中小城市中難以推廣普及。
生物轉化法處理:将生活垃圾堆積成堆,保溫至70℃儲存、發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養分。經過堆肥處理後,生活垃圾變成衛生的、無味的腐殖質,既解決垃圾的出路,又可達到再資源化的目的。但是生活垃圾堆肥量大,養分含量低,長期使用易造成土壤闆結和地下水質變壞,所以,堆肥的規模不易太大。
最後,垃圾的分類回收在全國範圍依舊在艱難地推廣,除了一些大城市帶點強制性外,其它大部分中小城市試行後收效甚微。它的好處毋庸置疑,減少土地侵蝕、提高經濟價值、降低處理成本、少占土地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為何推廣艱難?宣傳不到位、居民參與意識普遍薄弱,關鍵是有點麻煩,很多情況可回收垃圾幹垃圾和濕垃圾傻傻的分不清。這當然也和大部分居民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個人素質有關,垃圾分類回收和利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