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動漫電影雄獅少年

動漫電影雄獅少年

娛樂 更新时间:2024-06-07 10:54:25

  作為近年來難得一見的現實題材動畫電影,《雄獅少年》以舞獅傳統文化為載體描繪嶺南風物、反映真實生活、回應時代關切、提煉中國情感,突破神話IP路徑限囿開辟了新主流電影全新的當代題材動畫新篇章,其原創态度、工匠精神和融合意識有目共睹,堪稱2021年底中國動畫的最大驚喜。然而,由于人物造型的争議造成許多觀衆被部分評論“帶節奏”後先入為主的成見,未能對這部影片的精神意蘊做深入考察和開掘,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抛開争議,筆者更希望觀衆矚目《雄獅少年》赓續傳統的虔敬、關注底層的真誠和振奮民心的豪情對于“國漫崛起”的啟示價值。

動漫電影雄獅少年(動畫電影雄獅少年的現實主義美學)1

出色的故事表達

  《雄獅少年》的故事表達無疑是出色的。影片以小鎮“廢柴”組合“鹹魚舞獅隊”參加舞獅大賽為情節主線、以阿娟父親受傷為事件區隔,将故事分為學藝和打工前後兩部分。影片表現了阿娟夢想難以舍棄的掙紮與無奈、前途未知的迷茫與歎息、肩負重擔的隐忍和頑強,情緒随着情節曲折婉轉、層層遞進,直到所有的事件和情緒都鋪墊完成,觀衆迎來了阿娟單刀直入參加舞獅複賽技壓群雄、挑戰不可能的“擎天柱”的爆發燃點。當阿娟在全體參賽者震天的鼓點和衆人驚訝的眼神中,拖着一步一血印的雙腳躍向了梅花樁前的擎天柱——那座無數舞獅人不曾直面過的高山時,全體觀衆無不為之振臂高呼,熱淚盈眶,那是對阿娟變為雄獅少年的欣喜振奮,更是對每一個“無名之人”逆襲渴望的精神撫慰和夢想投射。

  最耐人尋味的是,《雄獅少年》并未如《大聖歸來》展現孫悟空恢複無邊法力拯救江流兒完成降妖除魔的驚天偉業,也不像《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高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昭示個人奮鬥的膨脹雄心,反而選擇了阿娟從空中跌落水中而将半邊殘缺的獅頭挂在了擎天柱上的克制表達。這一處理深意何在?此時鏡頭閃回,答案揭曉:年幼的阿娟目睹春節舞獅的精彩神奇時向父母追問“舞獅的意義”,父親回答“中國古人不但要用舞獅吓跑兇猛的年獸,更要驅散自己内心的恐懼”。原來創作者要表達的是,在最終的比賽中,阿娟的對手不是别人,隻有自己。他不必站在擎天柱上向世界宣誓個人奮鬥的成功,因為當他在衆人驚訝的眼神中敢于挑戰那個無數舞獅人不敢直視的高山時,拖着受傷的腳敢于邁出那一步躍向擎天柱時,他便已經戰勝了内心的恐懼,幻化為一頭由綻放英雄花組成的覺醒雄獅,成為真正“看清生活後依然熱愛生活的人”。繼而影片“不認”的意義也明晰起來,“不認”不是指不接受自己命運,而是指在接受命運的安排之後仍然懷抱夢想與生活和解。阿娟或許不會再繼續舞獅,但那個挂在床頭的獅頭始終陪伴着他,也一直提醒着他要如獅子般前行。顯然,父輩的教誨不僅是對“舞獅”文化的解讀,更意味着“自知者智、自勝者強”的中國精神的悠久曆史和代代傳承。

承續現實主義傳統

  《雄獅少年》承續中國電影現實主義傳統,将視角聚焦在平民草根的苦難人生上,首次将鄉村留守和進城務工的小鎮青年形象搬上動畫大銀幕,講述具體而真實的普通人憑借執着信念和友情沖破偏見、創造奇迹的勵志成長故事,串聯起留守兒童、城鄉發展、民俗傳承等多重現實議題。特别是影片後半段集中展現阿娟毅然擔負家庭重任,離開熟悉的小鎮前往廣州打工,每天遊走于人力市場,承擔數份兼職,睡的是下下鋪,為了掙錢往返于城市的各個角落。他在雨中遇到了那個在木棉花下把獅頭遞給他的少女阿娟,少女阿娟坐在車裡鼓勵他繼續舞獅,但少年阿娟清楚地知道,即便他是被英雄花砸中的男人,也沒法放下生活的重擔去實現夢想了。面對着過得體面的少女,阿娟不敢直言自己是因為家庭的重擔才來到廣州打工,隻能假裝自己是來“體驗生活”的。少年阿娟與少女阿娟同框的鏡頭,使影片具有了超越性别的普遍關懷意義,少女阿娟不僅是少年阿娟的精神啟蒙者,也是雄獅夢想的間接實現者。結局中,少年阿娟在全場隊友、對手和觀衆的激昂鼓點中完成了身心的巨大蛻變,向着前人未曾登頂的擎天柱發起了挑戰,但“咚”的一聲,獅頭上山、舞獅人卻落入水中。阿娟獲勝換來奇迹。艱難的生活還将繼續,但懷抱夢想克服内心恐懼的自勝者就是最強雄獅,影片用可信可敬的結局設置妥善安放了觀衆的期待情緒,升華了現實主義創作的品格境界。

  影片中雖有不少插科打诨、嬉笑逗樂的場景,但真正讓人唏噓的是藏在笑容下的現實底色。作為現實主義國漫新作,《雄獅少年》不再像《大聖歸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樣,通過神話中的英雄人物來實現自我理想,而是回到了現實生活本身,用不加修飾的美術畫面給觀衆揭露最真實的人生。從這個意義而言,《雄獅少年》昭示了新時代國漫電影的現實力量正來自對平凡勞動者在苦難與逆境中依舊負重前行的關注和記錄,對他們積極抗争、勇于突破、決不退縮的頑強意志的激勵和禮贊。

彰顯民族精神

  影片雖以傳統文化講述草根逆襲這一并不新鮮的故事,但由于其強烈的民族精神内涵指向,使阿娟的底層青年奮鬥過程與百年來複興之路的中國近現代史之間形成了顯著的互文關系,從而凸顯了影片的主旋律調性。一方面,“醒獅”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有着奮進拼搏、不畏艱險的象征意涵。電影一開篇就用水墨動畫介紹了醒獅的文化内涵。起源于三國的舞獅通過武術、雜技、舞蹈,伴着鼓聲來模仿獅子的各種招式,在重要的節假日表演,達到驅魔辟邪的效用。舞獅人通過高超技藝将獅子身上的喜怒哀樂、敏捷矯健、威風凜凜展現得栩栩如生。鹹魚強教導阿娟汲取醒獅龍馬精神、頑強拼搏精神:“别認命,老了别認,體力不夠也别認。”于是,阿娟從一開始練習舞獅時和同行切磋的慘敗到拼命鑽研細節、打磨技巧再到隻身前往大城市打工,一改之前羸弱的形象,挺直了身闆去克服重重阻礙,以逆襲故事诠釋了“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醒獅文化精神。另一方面,高挂擎天柱的殘破的獅頭和背景音中的《少年中國說》,點明了故事承載的青年期待和民族理想。《少年中國說》創作于戊戌變法失敗後的内憂外患之中,梁啟超提出了“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政治主張。少年故事是民族情懷,當阿娟一躍而起将傷痕累累的獅頭高挂擎天柱時,我們不僅目睹即使肉身跌落也要讓夢想高揚的執着信念,更見證了“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那種追求卓越、永不言敗的民族志氣。因此,當有人質疑影片逆襲情節乏善可陳時,筆者看到的卻是電影創作者埋藏在故事背後的一顆昭示民族品格和擔當曆史責任的雄心。特别是在當前,與“躺平”和“内卷”相比,這種将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個人奮鬥的激情充分結合,有力提振民族士氣和激勵青年鬥志的國漫氣質更顯得難能可貴。

  《雄獅少年》在傳統文化裡,成功找出了“舞獅”這個極具故事容納度和傳統象征性的意象,并與飽含底層關懷和現實議題的“留守少年成長”内容順理成章地交織在一起,達成了傳統文化、現實主義和民族精神三位一體的水乳交融,為現實題材的中國動畫故事做出了原創性、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有益嘗試。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文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田剛健 賴思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