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興書齋”平台書法作品均為王忠敏先生親筆手稿。本站旨在促進書法藝術交流,傳播書法傳統文化。為廣大書法家、書法愛好者提供最新書法新聞咨訊,學術成果、書法作品展覽、書法學習、創作交流。
王忠敏先生親筆手稿
《聞砧》
(唐)孟郊
杜鵑聲不哀,斷猿啼不切。
月下誰家砧,一聲腸一絕。
杵聲不為客,客聞發自白。
杵聲不為衣,欲令遊子悲。
圖片來源于網絡
唐代詩人孟郊,字東野,有“詩囚”之稱,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
圖片來源于網絡
《聞砧》是唐朝著名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該詩借砧聲抒發了遊子情懷。這首五言無雕章琢句,語言質樸,傾訴胸中的感情。作者獨辟蹊徑,自出機杼,将遊子感受寫得真摯感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
蕭萦之秋,月明之夜,一聲聲砧杵,刺破寒空,給人以凄楚蒼涼之感。為了突出砧聲之哀,詩人用人們熟知的哀音作為比較:"杜鵑聲不哀,斷猿啼不切。"杜鵑的聲音算得哀了。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詩雲:"蜀國曾聞杜鵑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子規即杜鵑,鳴聲凄切,似"不如歸去",最易引起羁旅愁思。然而它與砧聲相比,詩人卻說它"不哀"。斷猿,指斷腸之猿。《世說新語·黜免》載:"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号,行百餘裡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荊州記》引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為了烘托砧聲,鋪墊充足。
圖片來源于網絡
詩人縱筆描寫砧聲,詩人遠遊他鄉,月下徘徊之際,忽然陣陣砧聲,傳入他的耳畔。他不由一驚:"月下誰家砧?"這聲音好凄苦:"一聲腸一絕。"本來杜鵑聲、猿聲皆令人腸斷,然而對一個經常涉水登山的人來說,已經司空見慣,無動于衷,唯有這月下砧聲,才能撩撥他心中的哀弦。
圖片來源于網絡
孟郊以寫《遊子吟》著稱,他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千百年來,脍炙人口。他還有一首《遊子》詩雲:"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也寫得情真意切。
圖片來源于網絡
孟郊與韓愈并稱“韓孟詩派”,他們都尚古好奇,多寫古體詩。孟郊所作多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體,用語刻琢而不尚華麗,擅長寓奇特于古拙,如韓愈《薦士》所謂“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而韓愈的七言古體最具特色,氣勢雄放而怪奇瑰麗。他們的詩都很有力度,韓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則是内斂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從内容上,孟郊的詩超出了大曆、貞元時代那些狹窄的題材範圍。他詩的主旋律是中下層文士對窮愁困苦的怨怼情緒,透過個人的命運看到社會生活,以詩來反映生活。揭露、針砭了社會關系中的醜惡現象,揭示了貧富之間的不平等。
王忠敏先生親筆手稿
從藝術手法上,孟郊的詩歌中出現了大曆、貞元詩歌所沒有過的新特點,即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中所說的“鈎章棘句,掏擢胃腎“式的險奇艱澀。他的語言表現多帶有冷澀、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把内心的愁哀刻劃得入骨和驚聳人心。
王忠敏先生簡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