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送紅顔的禮物?□ 本報記者 張依盟本報實習生 馬肖琦,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七夕送紅顔的禮物?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 本報記者 張依盟
本報實習生 馬肖琦
“年年遙相念,七夕共長情。”七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最唯美的節日。昔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梁山伯與祝英台為愛化蝶,深情浪漫的愛情故事不僅傳唱至今,古人還将這些畫進瓷器裡,以求美好的寓意。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青花,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藍花瓷的專稱。其原料為含氧化钴的钴土礦,以藍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繪紋飾,然後施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中一次燒成,屬釉下彩,是明、清兩代中國瓷器生産的主流。在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器上,有關神話和神仙故事題材的紋飾非常普遍。
山東博物館藏清光緒青花七夕卷筒,描繪的便是牛郎織女在天河上即将相會的情景。描繪的人物清麗灑脫,典雅高貴,主題鮮明,藝術性較高。仔細欣賞,青花七夕卷筒的圖案中祥雲缭繞、喜鵲飛舞,鵲橋很快就會搭成。一年未見,牛郎拱手準備,對即将到來的見面迫不及待;織女衣袂飄飄,含情脈脈望着日夜思念的牛郎……真可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鵲躍枝頭,喜上“梅”梢——
在我國民間,喜鵲一直是“喜慶、吉祥、幸福、好運”的象征。《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時人之家,聞鵲聲,皆為喜兆,故謂靈鵲報喜。”
繪有喜鵲躍枝的瓷器名為清雍正青花粉彩花鳥扁瓶,高28.9厘米、口徑3.3厘米、底長徑10.6厘米,小口細頸,腹部扁圓,橢圓形足,頸部兩側有雙耳。它的胎骨十分輕薄,瓷器的内外施釉,顔色如白脂。通體都是采用粉彩進行繪制紋飾,采用工筆畫的技巧進行繪畫,折枝的梅花、青翠的竹葉與栖于枝頭的喜鵲相互呼應交融形成主題圖案,輔助如意、卷草等紋進行裝飾。這隻青花粉彩花鳥扁瓶巧妙地為愛的使者——喜鵲,勾勒出一幀絕美的特寫。折枝梅花、青翠竹葉,襯托着栖于枝頭的喜鵲,構成了“喜上‘梅’梢”的吉祥意象。
南山一桂樹,上有雙鴛鴦——
相比牛郎織女等待一年一度的鵲橋相見,人們更羨慕鴛鴦這種“朝夕相處”的愛情模式。西晉崔豹在《古今注》中說:“鴛鴦、水鳥、凫類,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者相思死,故謂之匹鳥。”這可謂忠貞愛情的典範了。
明朝弘治年間的五彩鴛鴦蓮花盤,高3.6厘米、口徑14.7厘米、足徑8厘米,敞口圓圓,盤腹淺淺,矮圈足。白釉已經微微泛黃,盤的主體以紅、綠、黃等色彩繪制了蓮花、鴛鴦等精美紋飾。鴛鴦蓮花盤的底足内有紅雙方格,楷書“福”字款。以紅黃綠三色繪成的五彩鴛鴦蓮花盤,圓潤的盤面紋飾鮮豔,顯得喜慶美滿。鴛鴦遊戲于蓮塘間,回首相望,深情滿滿、無限憐惜。
止則相耦,飛則成雙。其實自古以來鴛鴦就被當作有情人甜蜜愛情的象征。因為鴛鴦的出現總是成雙成對的,它們比肩同遊,比翼雙飛,連睡覺也互相擁抱在一起、同枕共眠。
清道光鬥彩鴛鴦卧蓮碗描繪的同樣是一幅“鴛鴦戲蓮”的畫面。它高7.2厘米、口徑16.4厘米、底徑9厘米,口微侈、深弧壁,無足牆,是一隻墩式碗。内口沿是一周的梵文,外口沿是一周十分精緻的雲龍趕珠紋。碗的内底和外壁由色彩斑斓的荷塘蓮花葉紋裝飾,有兩隻鴛鴦遊戲其間。底青花六字三豎行“大清道光年制”篆書款。它以“鴛鴦”比喻相愛的伴侶,“戲蓮”又與“喜連”諧音,有喜結連理之意,暗藏着“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祝願。
佳緣天賜,龍鳳呈祥——
除了“鴛鴦成雙”之外,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美滿姻緣的祝福,也常用“龍鳳呈祥”。《孔叢子·記問》有雲:“天子布德,将緻太平,則麟鳳龜龍先為之呈祥。”後以“龍鳳呈祥”指吉慶之事。
山東博物館藏清光緒粉彩龍鳳大盤,高6.3厘米、口徑40厘米、底徑22.6厘米,盤内飾粉彩龍鳳紋,底光緒六字雙行楷書紅款。在古代,龍是帝王的專屬,鳳指代的是皇後,“龍鳳呈祥”的圖案往往被用于皇室婚嫁等吉慶活動中。金龍昂首,彩鳳展翅,搭配點綴火焰祥雲的紋飾,一派威風凜凜、高雅祥瑞之象。
清光緒蘭釉描金龍鳳大瓶,高56厘米、口徑14厘米、腹徑35.5厘米、底徑20.5厘米。瓷瓶以藍釉為底、器身描金,以金彩描繪出的龍鳳等紋樣,富麗堂皇、典雅美觀。作為最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符号,龍鳳有“佳偶天成、雙宿雙飛”的寓意,成為愛情無可替代的标志之一。
世間的愛,有千種模樣。牛郎織女的萬年守望,令人感動;鴛鴦雙栖的相濡以沫,使人豔羨;龍鳳呈祥,更讓無數人為之向往……你理想中的愛情,又是哪種類型?
來源: 大衆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