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龍字的演變過程及故事

龍字的演變過程及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9 12:49:44

語言與文化課上我講了漢字“形入心通”的特點,這是和拼音文字的“聲入心通”相比較而言。同時,我也說,英文有的時候也能“形入心通”,顯示拼音文字在記音原則下偶爾出現的文字主體意識。

中文系16級小王同學來信:

上節課老師說英語也可以形入心通,這讓我想到以前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個公益廣告,裡面就将family這個英文單詞形象化了。清晰易懂地為我們闡釋了家人這個單詞的含義。

龍字的演變過程及故事(漢字的變形寓意是如何開了挂的)1

龍字的演變過程及故事(漢字的變形寓意是如何開了挂的)2

F代表爸爸,M代表媽媽,I就代表“我”,從形象上來看也很像。小的時候爸爸是家裡的頂梁柱,溫柔的媽媽相夫教子,為家人遮風擋雨,一家人生活其樂融融。

龍字的演變過程及故事(漢字的變形寓意是如何開了挂的)3

龍字的演變過程及故事(漢字的變形寓意是如何開了挂的)4

在我長大之後漸漸變得不聽話,屢次頂撞唠叨的媽媽,不願服從爸爸媽媽的管教,爸爸媽媽因此很傷心。

龍字的演變過程及故事(漢字的變形寓意是如何開了挂的)5

漸漸地,爸爸的腰彎了,媽媽的身材也變得臃腫不堪,而長大的我也漸漸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凄風冷雨,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漸漸地,輪到我撐起這個家,輪到我去為爸爸媽媽遮風擋雨。

龍字的演變過程及故事(漢字的變形寓意是如何開了挂的)6

龍字的演變過程及故事(漢字的變形寓意是如何開了挂的)7

做父親貼身的拐杖,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一個依靠的肩膀;給媽媽撐起一把傘,為她遮擋烈日的光芒。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關愛,這就是家人的真正含義。

小王同學展示的family字母形式的自主表意,生動感人。雖然這可能是具有漢字思維的中國人的作品,但也說明,隻要是文字,不管它和口語詞音的關系是松(如漢字)是緊,文字本身都有自外于語音的主體性。

不過,和漢字相比,拼音文字的“形入心通”是非常表面的。

小王同學說的情況,相當于我們在課上說的漢字思維中的“字形變異寓意”,而這隻是我們歸納的漢字字形思維衆多類型,例如“字形認知”“字形語境化”“字形歧解”“字形的重新分析”“字形加減寓意”“字形排列寓意”“字形靈活組合”等等,其中的一種。“字形變異寓意”是漢字表意的一個重要維度。此時漢字的表意突破、超越了字形固有的組織,通過字形的非常規變異,形成和原有常規形式的有意味的對比,由此在新的變化了的字形上疊加新的字義理據。這樣一來,漢字的字形就開始了新的自主的叙事。

例如把“”字的三點水寫得特别大,把“酉”字寫得特别小,表示酒中摻了水。這就很像family中的字母形式變異。

然而漢字的變異方式比拼音文字更有字形想象力,例如字中套字

在一個較大的“”字的部件“口”中放進另一個小小的“口”,表示奉子成婚。

字中套字,拼音文字很難,因為字母串很長,而單個字母又沒有意義。而漢字之所以可以這樣做,顯然因為字本身就是一個意象。

又如繁簡辨義

作家王鼎鈞曾這樣說: 

“描寫大的烏龜,我贊成寫‘龜’;描寫小小的金錢龜,我贊成寫‘龜’。

“大戶人家燈火輝煌 ,我贊成寫‘燈’;若是‘人兒伴着孤燈’,我贊成寫‘燈’。

“‘淚珠兒點點滴滴濕透了羅衫’,這句話看似平常卻予人印象甚深,你看句子裡有多少三點水和四點水!那都是黛玉的眼淚!”

簡體字寫“淚珠兒點點滴滴濕透了羅衫”其實也有很多的三點水和四點水,但作家為什麼還是感到繁體字水多?顯然因為繁體字更具象,看上去是淚流滿面,而簡體字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滴滴淚水。而“淚流滿面”的感覺在很大程度上來自“”,這個繁體字的确比簡體字“濕”的水多。

能夠這樣用字體在繁簡上的形式變化來辨析不同的意義,這是漢字獨善之長。

在漢字書寫的“神志詩”中,字形的變異表意的手段是拼音文字難以想象的。例如:

龍字的演變過程及故事(漢字的變形寓意是如何開了挂的)8

這據傳是古代一位思念丈夫的妻子寫的信。第一句“夜”字拉長代表“長夜”,“枕”字轉向90°代表“橫枕”,“意”字的部首“心”轉向45°代表“心歪”,整句是“長夜橫枕意心歪”。

第二句“月”字轉向45°代表“斜月”,“更”字字形三疊代表“三更”,“開”字的部首“門”隻寫一半,代表“門半開”,整句是“斜月三更門半開”。

第三句“命”字字形縮短代表“短命”,是妻子對丈夫的嗔稱,“今”字轉向180°代表“倒(到)今”,“信”字不寫“口”代表“無口信”,整句是“短命到今無口信”。

第四句“肝”字拉長代表“肝長(腸)”,“望”字中間隔開代表“望斷”,“來”字不寫最後兩筆代表“無人來”,整句是“肝腸望斷無人來”。僅僅就這樣一首詩,漢字利用字形變異寓意的形式就夠拼音文字“喝一壺”的了:字形拉長有“長”意,字形縮短有“短”意,字形轉向45°有“斜”意,字形轉向90°有“橫”意,字形轉向180°有“倒”意,字形部件隔開有“斷”意,字形缺失部件有“無”意,字形筆畫重組有“人”意……所有這些變形之意都直接形之于字。

更妙的是,這些字形變異所寓之意還可以諧聲:“長”諧“腸”,“倒”諧“到”。諧聲為字形變異的寓意能力加了“外挂”,武力值瞬間爆表,這已經遠遠超出拼音文字字形變異的想象力了。

現在我們可以明白漢字的起源“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具有多麼神奇的符号象征能力和文化解讀功能。

漢字是一種以象形表意為基本特征的文字。雖說一般的文字系統包括拼音文字的起源大都經過象形的階段,但象形文字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和語義密碼隻有在漢字中基本保留了下來,從而為漢民族文化心理的闡釋提供了系統的依據。

中國古代的小學(傳統的語言文字之學)以漢字的形式意義分析為中心,對經典進行文化闡釋。而小學的漢字系統,就是一個文化的符号世界。中國古代的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出現于東漢時代。這部集大成的字典正是西漢文化複興的産物。當時字學的興盛說明語文教育的普及,經學的興盛說明繼承和發展原始儒學傳統的重要。以字說經,以經解字,把小學作為通經的津梁,正是《說文解字》背負的文化使命。金克木先生曾指出,《說文解字》“不僅是一個文字代碼本,而且是一個文化符号系統的代碼本,是一個漢代符号世界圖譜。…它使我們得知當時系統化的文化思想”。金克木說:

“《說文解字》的符号世界是漢朝人在公元前後一段時期的宇宙觀(世界秩序),這是一個封閉系統。始‘一’終‘亥’,是‘立一為端。…以究萬原。畢終于亥,知化窮冥’。……這個分部排列次序傳達了漢朝人認識世界和人類社會自身的完整的宇宙觀體系,将整個宇宙排列成一個封閉的有秩序的自我循環的結構。

“這個符号系統是一個符号世界,反映一個現實世界,更是表現出一個‘文化’世界,…古時人總是認為文字符号全體即代表宇宙事物全體(以語言文字表現對宇宙的認識),符号秩序和宇宙秩序有密切關系(符号是萬物的象征)。”

由此我們可以領悟:文字的“形入心通”和“聲入心通”,不是簡單的文字自主性(自主表意)的程度不同,而是人類文明演進的不同類型。 從根本上說,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是人類語言的兩個不同的本源。聲音符号和視覺符号因其各自不同的功能而共同承擔人類交際、信息傳播的主要媒介作用。文字因其圖像性而具備的突破時空局限的能力,是口語無法替代的。

語音中心主義者,總是強調許多民族是沒有文字而有口語的。其實,即使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他們也必定有各種具有象征意義的圖形符号。我們的老校長陳望道說過:

“假若追溯源頭,文字實與語言相并,别出一源,決非文字本來就是語言底記号。人們知道用聲音表達思想,也就知道用形象來表達思想。知道從口嘴到耳朵的傳達法,一面就又知道從手指到眼睛的傳達法。”事實上,無論從心理學還是生理學的角度看,人類最初的視覺符号比聽覺符号更接近所要表達的東西。而使一個文明共同體内部成員達到曆史和現實認同的最重要的力量,是文字。也正因為如此,文字才成為人類文明的偉大杠杆。而“形入心通”正是這一杠杆的力量之源。

形入心通能在廣闊的人際和代際形成巨大的文化包容力和凝聚力,由心的理解(“心通”)到心的聯通(“心通”)。而拼音文字意在異文化之間的溝通便利,由言語異聲而文字異形,自覺舍棄了字形的母文化模仿,如柏楊所說:

自從紀元前腓尼基人發明拼音字母,歐洲就注定了不能統一。”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人世間》中,宋春麗扮演的“奶奶”問“玥玥”:你知道人類四大文明是哪四個嗎?玥玥沒有說出來。答案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和中國。“奶奶”又問:“你知道為什麼其它三個文明都要加一個‘古’字?”

同學們都知道這三個原生文明已從地球上消失了,隻留下一些遺迹,所以要加“古”字。

那為什麼中國文明始終沒有中斷,且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漢字給了我們一個終極答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