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原本隻做手機電池的公司,一不小心就做起了汽車制造,而且更厲害的是,常年穩坐歐美電動大巴市場No.1的寶座,它就是比亞迪。
數據顯示,如今比亞迪電動車足迹遍布全球6大洲、5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300多個城市,純電動大巴已累計銷售超6.5萬輛。
按照美國的尿性,如果一個國家的制造企業的能力超過美國的話,必然會受到嚴厲的制裁,比如華為、中興就是例子。
這兩家的高端芯片被美國卡一下脖子,立馬就出現了很多的困難,能設計但是生産不出來,導緻産品陷入無芯可用的境地。
既然比亞迪這麼厲害,美國人為什麼不制裁它呢?
假設美國徹底封鎖比亞迪,比亞迪有沒有可能一台汽車都做不出來了,還是性能會有所減弱,還是沒影響?
比亞迪發展史1995年,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敏銳地發現,當時中國起步較晚的電池行業大有比肩日本的潛力,于是成立了比亞迪公司,專門從事手機電池研發。
早年生産的是鎳镉電池。但是由于含镉,這種電池對環境的破壞較大,而且有潛在的危險性,後來又轉産锂電池。
锂電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對環境損害相對較低,迅速成為了當時手機跟筆記本電腦的最佳選擇。幸運的是,比亞迪抓住了這一波風口,迅速成為世界範圍内锂電池主要供應商。
後來由于入場選手太多,電池行業的利潤遭到了嚴重擠壓,王傳福不得不尋找新的出口。
當時正值中國的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國外的汽車廠商紛紛進入中國市場搶占市場先機,于是王傳福就想,哎,那給汽車生産電池,搞個電動車,是不是巨大市場?
這一次他又賭對了,但自己從來沒造過汽車,怎麼辦?
于是2003年,比亞迪決定收購西安秦川汽車責任有限公司(秦川汽車),一方面吸收人才,一方面也是為了盡快掌握汽車制造的過程。
很快兩年後,也就是2005年推出公司第一款車F3,售價7萬左右,獲得巨大成功。之後又憑借自身的電池技術,在混動和電動車領域,成為了妥妥的老大哥。
2013年以後,以朝代命名的秦、唐、宋、元、漢等品牌車型陸續發布。也正是從2013年開始,比亞迪連續8年位居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
原來造車很簡單嘛,同時也給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何樂而不為呢?自此以後,比亞迪就從一家生産電池的企業,轉型到汽車制造企業。
除了乘用車業務外,比亞迪還大舉投資于幾乎沒有競争的國内巴士行業。
電動大巴的電池,無非就是比小轎車的更大一點嘛,不需要做其他技術上的改動,對于比亞迪來說都不是事兒!
于是比亞迪開始在湖南省長沙市興建巴士相關生産設施,開始造大巴車。2011年,給國内造了幾百輛電動大巴,反響也挺好的。
哎,既然國内賣得都不錯,那咱們能不能進軍美國市場試試?
2009年,比亞迪在底特律車展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輛純電動車—e6插電式跨界車,一次充電可以行駛40英裡,而且更重要的是,比亞迪的電池非常的穩定,至今沒有發生過一次故障。
順便提一句,早在2008年,美國投資巨頭沃倫·巴菲特購買了比亞迪公司10%的股份,這筆投資使比亞迪一夜之間成為了國際關注的焦點。
但是要知道在美國市場,本土競争對手也非常多,但最終比亞迪憑着不懈努力與強大的産品優勢迅速占領市場,尤其是号稱全球最嚴格的Altoona測試的通過,讓競争對手無話可說。
截止目前,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已經遍布美國30多個州,成為美國電動大巴市場具有壟斷地位的品牌。在歐洲,其市場占比也已達到26%,在英國就達到了50%,同時它還是國内第一家打入日本市場的中國客車企業。
這麼說吧,在電動巴士這個領域,比亞迪基本上沒有對手。
比亞迪核心技術那如果美國像對付華為一樣,打壓比亞迪,結果會怎麼樣呢?
不好意思哦,結果注定是徒勞無用的,用普通人常說的一句歇後語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為啥這麼說?
江湖有傳言,汽車上的零部件,除了玻璃和輪胎,比亞迪全部都能自己生産。
輪胎我們有國産貨,玻璃不用說了,中國的福耀玻璃誰不知道,對吧?
這當然有點誇張,在如今全球化的時代可能性太低,不過比亞迪确實是自主化非常高的企業。
背後還是由于它具有全産業鍊布局,堅持“垂直整合”的戰略,比如電機、電池、發動機全都自研自造。
别人家的高端車,所有零部件都去買最好的;别人家的低端車,所有零部件都去買最便宜的;比亞迪的車呢,不管啥車都得買自己的。
這樣做的好處,很好理解就是自家東西,價格便宜一些,供貨也足一些,能夠有效減少了供應商中間環節,保證了快速在市場上推出新品搶占市場份額。
電池領域,比亞迪就是靠電池起家的,也是全球整車廠中最會做電池的。
尤其是它針對三元锂電池易自燃的問題,基于自家擁有豐厚技術積累的磷酸鐵锂電池,開發出了“刀片電池”,同等體積下能量密度提升50%,充放電3000次以上,可行駛120萬公裡,而成本降低了30%。
并且通過了擁有電池安全領域“珠峰”之稱的針刺試驗,徹底消除了電動車的安全隐患,所以一直都是衆多新能源汽車廠商的座上賓,也讓比亞迪電動車在市場競争中擁有了重要籌碼。
至于芯片危機嘛,也不存在的。
因為早在2004年比亞迪就開始研發IGBT芯片,這是新能源車的大腦,重要性可見一斑。所以其斥巨資自建工廠,将材料、單晶、外延、芯片、封裝、測試等半導體産業鍊一舉囊括。
2008年,比亞迪收購甯波中維半導體,相繼攻克下芯片設計、晶圓制造、測試、封裝等核心技術,成為中國唯一一家擁有IGBT完整産業鍊的車企。
2018年,比亞迪發布了IGBT4.0芯片,其電流輸出容量比行業平均标準高15%,電控效率高達98.5%,打破了外資的壟斷。
2019年的數據顯示,比亞迪IGBT芯片市場率達19%,僅次于德國英飛淩,國内排名第一。
電機技術也算得上是一流水平,芯片也能一定程度自産,絕對稱得上萬事不求人。
除此以外,比亞迪還有很強的研發能力。
年報顯示,2021年比亞迪研發投入為106.27億元,同比增長24.20%,研發人員數量約4.04萬人,同比增加31.52%,占員工總數為14.01%。研發的持續加碼,豐富了比亞迪的核心“武器庫”,可以不斷創新叠代,使當前的優勢得以鞏固。
最難能可貴的是,比亞迪不僅重視設計,也重視制造,連模具都能自己生産。
專利數量方面,比亞迪更是遙遙領先競争對手,目前已累計專利申請3.2萬件、專利授權2.1萬件,居新能源車專利榜單第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還是世界第二大手機代工廠,在華為受到美國限制的時候,一直是比亞迪在為華為代工生産手機。
當然了,每一份漂亮成績單的背後都離不開背後的辛勤付出,每一座城市的占領,自然也離不開比亞迪核心技術實力的支撐,這樣才能讓比亞迪抓住新能源車的風口,成為新能源車領導者。
畢竟老話說得好:“沒有金剛鑽,不敢攬瓷器活”。
除此以外呢,比亞迪在美國建廠招當地員工,對美國來說也是好事,可以解決大量的就業問題。
比如2013年在加州蘭卡斯特市建立純電動大巴工廠,這是目前為止北美地區最大的純電動大巴工廠,占地面積近5.1萬平方米,年産能約為1500台大巴,幫助實現該地區35%的就業增長率。
所以如果美國想制裁比亞迪,怎麼算都是沒有好處的事情呀,豈不是吃飽了撐的嘛。
結尾華為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哦,其實比亞迪的重要性不比華為差多少的。
就拿比亞迪的電動大巴舉個例子。
在中國,公交大巴是50萬台,出租車是120萬台,加起來才170萬台,占汽車保有量的1.7%。但這1.7%的車耗油量差不多為25%,排污在30%以上,一台大巴相當于30-40台私家車排放和耗油。
而今天,節能環保已是全人類共識,碳排放标準越來越嚴苛,很多國家甚至明确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
因此電動大巴就變成了大勢所趨,不僅僅能夠節能環保,更關鍵的是這種技術也是中國承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底氣源頭之一。
所以這一次,無疑在決定人類前途和命運的十字路口,中國企業比亞迪首次成了引領者之一,而這一切都值得我們驕傲自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