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讀書有用嗎?在你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看看一段數據:
在2021年大學生畢業的人數909萬,估計在2022年會到1076萬。某就業平台公布的大學生就業率隻有34%。當然2021年處于疫情狀态,就業難,很正常,這個數據也不會那麼100%準确。但是,大學生的畢業就失業,在疫情沒有發生前,就已經是一個社會的問題了,這不得不讓人思考一個問題:教育是什麼,讀大學又是為了什麼,讀書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01記得在看《鐵齒銅牙紀曉岚》的時候,紀曉岚就笑着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呀。用在今天的就業情況,還真有點應景。如果你心情不錯,去查查紀曉岚這句話的原文出處,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這句詩文,是出自清代黃景仁的《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隻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谶,春鳥秋蟲自作聲。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镛,一字仲則,号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為“毗陵七子”之一。
從近代的分析來看,文學史家們讨論他的詩,多認為其詩的内容窄,多為個人窮愁為主。
黃景仁在當時也遇見了類似‘就業’不得志的問題。換句話說:
書生會遇見的毛病,不是現代才有的,古代就有了。他當年也是覺得自己讀了很多書,但是在面對現實的時候,就體會到了,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一生。
這還隻是讀書無用的一種表現,還算比較溫和,隻是沒工作,自己辛苦點。我們再來看看,一個極端點的例子。
紙上談兵,大家都聽到爛的故事,出自《史記》,文中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
趙括,趙國将領,年輕之時學習兵法,談論用兵之事,與其父親辯論,其父不能駁倒他,其父認為他隻是空有口頭功夫,沒有實戰功夫,并不認可其軍事才能,但是趙括卻認為其有軍事才能,天下沒有能戰勝他之人。趙父曾與趙母所言:打仗乃是性命相搏之事,趙括不明其中緣由,太過自以為是,把戰争說得太過容易,他以後不可帶兵,不然趙國必滅國。
趙括親自帶兵出戰之時,其母曾力勸趙王,不可讓趙括出戰,不然趙國危難。趙王問緣由,趙括母親說道:其父趙奢與他不同,其父帶兵之時,剛為大将,親自捧着食物送給部下,不下幾十次,朋友衆多;大王賞賜,趙父不敢獨自享用,全部送給軍中将士與士大夫,從趙父任命那天起,不再過問家中之事。趙括不然,他與其父相反,剛被任命,面朝東接受朝拜,軍中将士無有敢擡頭看他的,受到的賞賜,他全部藏于家中,但凡看到田地,全部買下。大王萬不可讓趙括帶兵出戰,不然趙國危難不可避免。
可惜,趙王不聽勸,後面可怕的事情果然發生:趙括抗秦,他被秦軍射死,40萬大軍全被活埋。
趙括之父,早在與其子聊天的時候,就發現他兒子就是一個書呆子,完全不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兵書,也不知道體恤将領,更不知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的道理。
這些反面的例子,好像全都在說明一個道理: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什麼古言之中會強調:書到用時方恨少?
02在《增廣賢文》裡面有這樣兩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于明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于萬曆年間。《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
這部文章很顯然是比黃景仁寫的詩篇要早,不知道他讀過這篇文章沒,特别是這句話:‘事非經過不知難’。黃景仁确實道出了讀書人的辛苦,這是他經曆的事,但是讀書人又不止他一個,難的也不是他一個,這樣的事,在他當時有,在他前面有,就算是現代還是有。他好像寫出了讀書無用,但是卻沒有問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讀書的本質是什麼呢?這個問題的線索,我們可以從陸遊的詩篇裡面尋到: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書生看了書,不能去用,不能改變自己,不能改變自己的環境,這真的能怪到書上面嗎?這讓我想到一個小故事:
有人買了一本專門介紹減肥的書回家去看,看完了之後,他按照書裡的方法去鍛煉了一段時間,感覺效果不明顯,就把書放回了書桌。他又過上了以前混亂的生活。有人問他,減肥效果如何。他罵道,那書根本沒用,減肥好難。
書,是用來記錄下前人的發現,前人的一些經驗的,我們看了之後,需要去用,用的時候,會發現書中錯誤的地方,也會發現書中正确的地方,遇見了錯誤的地方,就需要删除,完善,然後整理出新的書。遇見好的地方,當然是繼續發揚。歸根結底來看,書的一個功能就是讓人用的,用來改變自己的。故而古代哲人喜歡說:修身。
如果隻是看了書,不去改變下,然後覺得讀書無用,書會對着你呐喊:我不背這個鍋。
03現在結合所有的話,來看,那就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如果這個書生隻是紙上談兵,沒有去踐行,那麼确實讀書是無用的,當這個書生去踐行書中道理,成長自己,改變自己,他會發現:書中自有顔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寫到這,就用一個華為的故事,來說明讀書可以給你帶來什麼。
話說有一天,華為在國際科技論壇上找到一篇俄羅斯數學家發表的論文,任正非看過之後,覺得這名數學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下了死命令,開出200萬美元年薪,要求人事部門“必須讓他來華為”。可是,這名年輕的俄羅斯數學家覺得中國太遠,不願意加入華為。于是任正非為了把他招緻麾下,任正非直接決定在俄羅斯建立華為研究中心,讓他可以就近上班,竭盡全力滿足他的要求。
所以,我想給出自己的答案,讀書還是有用的。不知道你的答案如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