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文章裡多次寫到PBL—項目式學習法,當下,這是全家人一起用這種方法交流、學習的好機會。今天直接進入主題:從一個繪本帶來的問題,進行一個“風”主題的PBL,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玩與學。
(PBL配套免費打印資料,關注公信号,從底部菜單【資源福利】-“資料下載”中獲得)
PBL,有的解釋為 Problem-Based Learning — “基于問題” 的學習,有的解釋為 Project -Based Learning — “基于項目” 的學習。
其實,如何解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一種問題驅動式、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标的學習方法。
最重要的,不是記憶、學了多少知識,而是學會從真實生活當中獲取最有用的信息,快速調動出所有學到的知識,協同他人一起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真正認識自己、了解社會,擁有終生學習的能力,這些才是PBL教育的重點。
PBL主題:風是什麼顔色的?
一次,比利時藝術家、作家Anne Herbauts在閱讀工作坊上,遇到一個雙目失明的男孩。男孩問她:“你是一個藝術家,你能給我形容一下風是什麼顔色的嗎?”
被男孩的好奇心觸動,Anne Herbauts創作了繪本《風是什麼顔色的?》
書中的這個小男孩,眼睛一直沒有睜開過,他被作者親切地稱為“小巨人”。為了尋找心中的答案,這個顯然看不見東西的盲眼小巨人四處遊走。每個自然界的景物都給了他不一樣的答案。
對蜜蜂來說,風是太陽溫暖的顔色;
對老狗來說,它通過氣味感知世界,體驗到“粉色、花朵、淡白色”;
對狼來說,風是森林的味道;
對山來說,風是鳥,是天空的藍色;
對窗戶來說,風是歲月的顔色。
作為低齡兒童的繪本,作者非常注重語言的節奏和淺顯易懂,全書充滿着天然去雕飾的詩意與韻律,一如書中描繪的風拂過,讓我們張開身體中每一個細膩的觸覺細胞去感知風的魔力。
正如小王子的作者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所說:“本質的東西是肉眼看不見的。”
如何表達你看到的風?
《風是什麼顔色的?》,作者帶着對弱勢群體的關愛來創作這個繪本,針對每個自然界不同的答案,運用了不同的藝術加工手法:壓痕、起凸、UV印刷、模切、拼貼……并配合不同的繪畫風格,水彩、彩鉛、手指畫……
縱觀全書,像一場自然之風與藝術的交響樂,引領讀者學會閉上雙眼,進入細微感知的世界,一起去感知風——大自然賦予的神奇之物。
你會用什麼樣的方法,表達你看到的風呢?不同思維方式,決定了不同的表達方式。
詩人用風來表達内心不同的感受——
“沾衣欲濕梨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内兮歸故鄉。”
科學家研究風、進行發明創造——
曆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帆船正是利用了風力。所以才有了大航海時代,有了全球化的貿易。
(PBL配套免費打印資料,關注公信号,從底部菜單【資源福利】-“資料下載”中獲得)
當藝術與工程、科學相結合,風就有了寫實與浪漫的雙重性格。
2016年巴西奧運會上,一個超魔性、不停旋轉的聖火台驚豔到了所有的觀衆。這個直徑12米的聖火台,就這麼不停地轉呀轉,能讓你瞪着看上一天。它的設計者,是來自美國的雕塑藝術家Anthony Howe。他的作品,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動力風雕塑。(Kinetic Wind Sculpture)
你也可以,做一個沒有翅膀的紙飛機,用風帶着它前行,并用語言描述給看不見風的小男孩聽。
如何通過一個風的主題進行思維創意的拓展,習得PBL的學習方法?
下周,我會在鳳凰藝術X玩瘋了思維創意課上,更詳細地解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