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的官方網站終于有了數據榜。作為項目的主要參與者之一,長年為中國足球留存資料的他有話要說。】
中國足協官方網站近期改版後,國家隊頁面裡多出了一個“我們的數據”功能。一些細心的球迷發現備注的感謝欄裡,出現了我的名字,便來詢問我這是不是我。嗯,确實是我。而且,我和足協官網早在四年前就結緣了。
緣起2018
2018年9月,我在微博發了一篇長文,介紹日本J聯賽官方網站的各項功能和日本足球對待數據的态度。日本足球曆史資料的詳實程度和極強的工具性、互動性令人震驚,在球迷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當時,正在負責改版中國足協官方網站的相關人士把這篇文章分享到了足協内部的群組,他們認為這對足協的工作也是一記有力的鞭策和重要的啟發,并十分誠懇地邀請我參與到中國足協網站的改版工作中。遺憾的是,這次合作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由于時間的推移和相關人員的調動,網站的改版并沒有進行得太徹底,我也漸漸地從參與者恢複成了訪問者的身份——這距離我心目中理想的足協網站标準仍是遙不可及。
好飯不怕晚,再度與官網牽手是今年2月的事。如果說第一次隻是“參與”,這次完全是當上了“帶路人”。趁着國足征戰世界杯預選賽的熱度,中國國家足球隊數據庫的上線被提上了議事日程。為此,我和足協工作人員做了更加深入的溝通,就官方比賽的認定标準、曆史資料考據的途徑和已有的具體數據交換了意見。
同時,我也介紹了同為中國足球曆史資料同好、著有《國足百年》的許知健老師等人一并參與其中。在各路“大神”的協力下,“我們的數據”在今年6月正式上線。此後,又經過兩個月的查漏補缺、修正調整,才形成了現在看到的較為成熟、完整的數據庫頁面。
對于主業并非足球,僅是足球數據資料愛好者的我來說,能夠受到中國足協官方的重視并給予參與建設數據庫的機會,我深感榮幸。不過,作為社交平台上一個擁有數百萬粉絲的“大V”,我的“非官方”身份也常常受到非議,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不就隻是個搞數據的嗎,有什麼了不起的。”這種對于足球資料、足球數據的歧視和不屑,常常讓我感到心寒。
長久以來,中國人提起自己的足球,那是又愛又恨。國足成績逐年下降,職業聯賽的金元大廈轟然倒塌,中國足球的方方面面與我們的國力和體育競技整體水平格格不入,成為了廣大球迷日常嘲笑、諷刺、挖苦的對象。中國足協作為行業管理單位,淪為了千夫指、萬人罵的“國民痰盂”。
随之而來的是,各種不懷好意的負能量謠言甚嚣塵上,各種移花接木、誇大其詞的“名梗”在網絡上瘋傳,使得中國足球的輿論環境日趨惡劣。值此危急存亡之際,很多人都在分析中國足球淪落至此的原因,有人說是急功近利,有人說是忽視青訓,有人說缺乏科學規劃,有人說喜歡亂折騰。要我說的話,這些是是非非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我們根本沒有形成自己的足球文化。
從點滴做起
談起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底蘊這個詞,而底蘊,又和長期以來的積累息息相關。
當我看到120年前聖約翰大學“辮子軍”足球隊的照片時,當我在眼花缭亂的芬蘭語舊報紙裡苦尋國足第一場國際A級賽的資料時,我就曾想過:中國足球不是沒有曆史,而是我們沒有把這些曆史很好地保存下來,更沒有任何的整理、統計、加工,進而為足球文化鋪上厚重的基石。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的近鄰日本将J聯賽從1993賽季開始至今的每一場比賽的詳盡數據都保留下來,你甚至可以查到每場比賽的天氣狀況和每個進球詳細的路線描述。而我在搜集中國職業足球資料時,經常連一線隊的報名名單都無迹可尋。
我們自己球隊的功勳,在退役之際無從得知為球隊出場了多少次,打進了多少球,而更多的本土球員在退役之後,都是無奈地讓自己的出場經曆像他揮灑的汗水一樣,深埋在了綠茵場的草皮之下,永不見天日。
可以說,很多資料已經徹底遺失,恐怕得坐上時光機器回到過去才能真相大白了。這不僅令人悲歎惋惜,更令人憤怒痛心。
我們的資料如此不完整、不公開、不可查、不可考,直接導緻的是我們足球文化的全面落後,給中國足球制造了不重視文化内涵的負面氛圍,影響了中國足球的曆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
當我徒步前往近郊的公墓裡尋找老國腳的生卒日期時,當我在文物市場一擲千金買下古舊的比賽秩序冊隻為一窺其中資料時,當我廢寝忘食地收集數據、制作表格最後免費發到微博上時,我的很多朋友甚至親人都很不理解我的舉動,質疑我為何要以自己的時間和金錢,甚至是健康和生命為代價去做這些可能徒勞無功或是無利可圖的事情......
原因不難解釋,我與很多足球曆史資料同好們都是懷揣一份家國情懷,我們對足球運動是如此的癡狂,油然而生的使命感讓我們對中國足球曆史資料有了獨特的專注。這種單純基于愛好的專注、無關利益的投入,反而能讓我們比其他人更理性、更認真、更細心、更追求完美。
作為足球資料愛好者,同時也是中國足球的堅定支持者,我們之所以不求任何回報,竭盡所能地投入到官方數據庫的建設中去,就是為了給這個空洞的、脆弱的中國足球文化基石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也希望通過我們的一點努力,能讓中國足球人能夠正視和重視文化内涵的積累和建設。
如今,中國足協能夠重視我們這樣的“民間資料人”,讓我們的名字登上官方平台,讓我們參與到中國足球的建設中來,這對于我們來說,或是對中國足球來說,本就是一個令人期待的開始。
千裡之行,積于跬步。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本文作者:朱藝(德國轉會市場網站中國區管理員)
本文原載于第849期《足球周刊》
發行日期:2022.9.8
圖片源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