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飲食”是治療慢性腎髒病,特别是慢性腎衰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腎友也深知低蛋白飲食的重要性,可對它的了解似乎并不是很透徹……
的确,蛋白質的過量攝入會導緻體内代謝廢物潴留增加,從而加重腎髒負擔,長期可能會導緻腎衰竭。
為了避免腎髒負擔加重,大部分人因此認為大家都在提倡的“低蛋白飲食”就意味着蛋白攝入越少越好,有些腎友甚至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加入了“素食主義者”的陣營。
可實際上蛋白質攝入不足不僅會導緻患者出現營養不良(稱之為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還會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誘發并加重感染,從而加重病情。
研究表明,在滿足生理需求的前提下(劃重點!!),慢性腎病的患者應盡可能攝入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質(優質蛋白),如雞蛋、魚、瘦肉和牛奶,同時也要盡量減少非優質蛋白的攝入,從而延緩腎功能減退的速度。這也正是低蛋白飲食原則的核心所在。
關于蛋白質的攝入量,處于1-2期的基本可以正常攝入蛋白質(約為0.8-1.0g/kg);處于3-4期,以及5期尚未透析的患者應實施低蛋白飲食,每天攝入蛋白質0.6-0.8g/kg。
最後我想要提醒各位腎友,在補充優質蛋白的同時可别忘了補充能量。若是能量攝入不足,不僅會影響蛋白質的利用和儲存,反而還會導緻腎功能下降,患者出現乏力、嘔吐、夜尿增多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導緻各種并發症,如感染、代謝性酸中毒(出現骨骼疼痛、心律失常等症狀)等,嚴重影響患者病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