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我們都希望深入了解一個人?其實真正了解一個人,一定要放下内心的評判,到底他是好人,還是壞人,真正需要了解一個人,是看他的動機如何,從他的動機我們就能看出他的格局,這才是了解一個人的根本之道。
稻盛和夫曾說,動機至善,強調也是動機的重要性,一個人動機越高尚純粹,他所看到的全局就更為廣大,格局就更為深遠,當然他能創造的價值也更大。
所以我們要想深入了解一個人,就是認真觀察這個細節,一個人的動機能暴露心靈最深處的秘密與他對世界的認識。
一:動機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格局較小
如果一個人所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的小利益,那麼我們可以說這個人格局較小。因為他很少考慮别人,所以很容易形成斤斤計較,锱铢必較的性格。
這種人在為人處事中,往往會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旦遇到問題,也喜歡把責任推給别人。所以和這種人交往,也是以利相交,對他有用,就會格外親切,對他沒有用,就會棄之如敝帚。
我們和這種人交往,交心不一定能讓對方認同你, 反而是赤裸裸的利益更适合他們的交談方式,他們會認為這是一種最真誠的方式,不會引起他們瞎想與擔憂。
這種人簡單,雖缺乏格局,但是我們身邊大多人影子。司馬遷早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利益是最為能明心見性的東西,在利益面前,我們才知道他此生追求的目标是什麼。我們大概也知道他此生人生價值是什麼。
更多幫助我們看清他人與成就自己的心法,可以關注我的專欄,在這裡有更多成長的幹貨知識與技巧,助力你成為最好的自己。
二、動機是為了做一個靠譜的人,非常值得信任
有些人做事非常強調自己的誠信,他們屬于較為靠譜的人,非常強調自己的信譽,執行力強。這種人人品很可靠,一件事交到他們手裡,都能做得很好,非常注重自己的面子。
和這種人共事,你更需要是認同他的人品,他們名譽看得很重,所以會力求在生活中做好身邊的事情,成為别人眼中較為靠譜的人。
這種人很适合和他搭檔做事,一旦他認同某個人,就會死心塌地維護對方,可以說對友情以及各種名譽非常的重視,和他們用心交流,以及他們人品價值的認可,會換來對方很高的信任。
可以說士為知己者死,在他們身上就體現得淋漓盡緻。管鮑之交,鮑叔牙就是這樣的人,他一生為人正直,一旦認同一個人,就會盡全力去維護這段友誼。
三、動機是為了某個至善目标的人,做事靈活而又充滿彈性
有些人做事的動機是為了某個至善目标的人,他們往往兼具兩個特征,既有菩薩心腸,又有霹靂手段。
這種人做事格局高遠,立意高。他們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往往會為了目标,不斷調整自己的性格,不會讓自己的性格處于一種固定的模式。
他們就像水一樣逶迤前進,會曲徑通幽,更會自行改變自己。他們把目标看得更重,會想盡各種辦法去達成目标。
這樣的人很容易成為偉人,令人仰慕與敬佩,因為他們内心有這夢想,有願景,有憧憬,在一路奔波的前行中,他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目标。
他們的格局最為寬廣,能夠以更大的視角來思考問題,并且有更大的耐心去實現自己的目标,在别人遇到問題的時候, 質疑的時候,他們卻最能堅持。
這是因為他們思考的問題寬度與高度都不一樣,當其他人還在為自己的利益而思考的時候,他們卻能從衆生角度思考,能夠統籌更多人利益與價值,這是他們格局深遠的地方。
可見,一個人格局是否大,更多與我們做事的動機有關,當我們隻是考慮自己利益的時候,當然格局就較小,也非常容易受利益沉浮上下。
而有些人對名譽看得很重,他們追求的動機是為了保持自己一世清明,這種人清高,往往是我們身邊信任與靠譜的人,有較高的聲譽,做人做事都較為公正。
而第三種人則格局更為深遠,他們會構建自己的時空與格局,通過目标去調整與配置自己身邊的資源,這種人往往格局深遠,能夠達到别人不能達到的高度, 成為衆多人的追随者。
今日話題:你處于哪一種格局,歡迎探讨與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