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之中截須用意/聞榴
中截即點畫的中間一段,為點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表現筆力與法度的關鍵之處。但一直以來,點畫的起筆與收筆常被人們不厭其煩地強調、示範,而畫之中截卻常常為習書者所忽視。
包世臣在《曆下筆譚》中言:“用筆之法見于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态肆今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迹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達緻。更有以兩端雄肆而彌使中截空怯者,試取古帖橫直畫,蒙其兩端而玩其中截,則人人共見矣。”
對于硬筆書法來說,由于工具的差異,人們對畫之中截的要求相對寬松的多。因為硬筆不存在偏鋒失勢的問題,寫出的線條一般都較瘦硬。但這并不是說硬筆書法就可以完全抛棄對畫之中截的要求,我們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多加用意,令筆下的線條幻化得更為精彩。
對于這一點,我在臨米芾的《蜀素帖》時感受頗深。米芾的字帖我臨過不少,如他的一些手劄、小行書、《多景樓帖》、《苕溪詩》等,但我感覺如果從筆法上比較,《蜀素帖》最為精彩。而它的精彩之處便在畫之中截。如其中的豎畫,除了在起收上講法度外,其中段也都寫得圓渾凝重,真可謂“力愈足則愈遒”。
《習字訣》中曾說:“有法則兩頭吃緊,中間仍不省力,方是真有法。”他的這句話主要強調點畫無論粗細,力要貫穿始終。如寫楷書,由于重按、輕提、收鋒的行筆節奏,自然形成,畫之中截比兩端略細一些。這也就要求我們在鋼筆行至點畫的中段時輕輕提起一些,但由于鋼筆書法線條較細,因此對這個提筆精确度的把握要求甚為嚴格。缺少了畫粗細相仿,缺少節奏與變化;提過了筆尖一劉而過,便使中截空怯浮薄,如馬于強的楷書作品(見下圖)便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因此我們在運筆時要做到筆力穩健,筆法熟練,筆尖要有一股力和氣息貫穿始終,這樣在筆行至中截時才能表現出“豐而不怯,實在不空”的藝術效果。
我們在用硬筆寫行、草書時對畫之中截亦須用意,不可因為行草書的運筆快而一帶而過,信筆塗抹,而忽視對畫之中截的錘煉。應在用筆的提按上下功夫,寫出富有彈性,富于變化且挺拔遒勁的點畫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