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寶包
圖丨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啄木鳥,懂禮貌,看病先把門來敲……東聽聽,西瞧瞧,從早到晚把蟲找,”小時候咱們對啄木鳥的第一印象是益鳥,因為它們會在森林裡飛來飛去找樹裡的蟲子吃,還被形容成“森林醫生”。
作為“森林醫生”,啄木鳥有一身好醫術,對樹木進行“手術”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得益于它們擁有無與倫比的啄木速度。
啄木鳥“磕頭”速度每秒55米
啄木鳥啄開樹幹,尋找蟲子的動作,看起來就像是在磕頭,哒哒哒哒一下就可以啄開樹木的表皮找到樹幹裡的蟲子。
想要啄開堅硬的樹幹,啄木鳥不僅嘴巴要鋒利,速度也得夠快。剛好這兩樣啄木鳥都有,尤其是速度。數據顯示,啄木鳥在啄木的時候,每次“磕頭”的速度高達55.5米每秒,頭部晃動最快的時候可以達到58米每秒。
而且,逐木鳥每天會啄木500-600次。這要是放在人類身上,用自己的腦袋以55米每秒的速度也磕樹木,先不說痛不痛的事情,光是晃動的頻率就足以讓我們的腦組織受傷。如果以這樣的速度撞擊,人類肯定會腦震蕩。
但啄木鳥好像沒事人一樣,天天找樹木“磕頭”,一天磕個幾百次,照樣神清氣爽。
為什麼啄木鳥不會把自己的腦袋磕壞?
逐木鳥每天啄木腦袋卻不會磕壞的原因,在于它們得天獨厚的“腦袋結構”,啄木鳥的頭上至少有三層保護裝置。
第一層,結構疏松充滿空氣的頭骨;第二層,頭骨内部堅韌的外腦膜;第三層,外腦膜和腦髓之間充滿液體的空隙。
輕而且充滿空氣的頭骨,可以減緩啄木鳥“磕頭”時帶來的沖擊;外腦膜可以很好地保護腦組織不受沖擊傷害;而充滿液體的空隙,起到了減緩震動的作用。再加上逐木鳥的顱内容量小,大腦組織緊緊貼着頭骨,較大的接觸面積可以減緩不少沖擊力。
另外,啄木鳥頭部兩側都長有發達的肌肉,這些肌肉強健有力,可以保證它們在啄木的時候直來直去,不會因為撞擊發生偏移。因為在高速撞擊中,如果大腦發生偏移,更容易造成腦損傷。
表面上看,逐木鳥确實是在樹幹上啄來啄去,幫樹木找到隐藏在樹幹裡的蟲子。但等我們慢慢長大,卻突然發現啄木鳥的“人設崩塌”了。
啄木鳥實際上是“害鳥”?啄木鳥是在找樹幹裡的蟲子吃沒錯,但它們為了找到蟲子,把樹幹啄得千瘡百孔。如果蟲子藏得足夠深,啄木鳥給樹幹啄個對穿也不是不可以。
它們這種“刨根問底”的行為,完全可以讓一些樹幹比較小、或者比較年輕的樹木因為内部組織被破壞而死亡。所以,樹木隻能祈禱自己樹幹裡的蟲子藏得沒那麼深,不然啄木鳥來治病,那可是病治好了,樹也死了。
除了找蟲子的過程比較暴力之外,啄木鳥的另外一個行為也會讓人感慨萬千,它們懂得“釣魚執法”。
如果一隻逐木鳥飛到一顆樹上,發現上面根本沒有蟲子怎麼辦?正常的思維就是飛走,然後去下一棵樹尋找。但是有的啄木鳥就很雞賊,要是它們在樹上沒有發現蟲子,就會把樹啄開一個口子,讓樹汁流出來吸引蟲子。
隻要啄木鳥在樹上開的口子夠多,就能吸引蟲子過來集體享用“美味”。日積月累,原本一棵好好的樹,樹幹上全是啄木鳥捉出來的洞洞,對樹木的健康成長會産生嚴重影響。
雖然批評了那麼多啄木鳥,但從整體的生态環境來看,啄木鳥的存在還是利大于弊的。作為一種留鳥(不遷徙長期栖息在同一地區的鳥),食量大活動範圍廣的啄木鳥對于防治森林蟲害是起到正面作用的。
舉個例子,在13.3公頃的森林中,若有一對啄木鳥栖息,一個冬天就可啄食90%以上的吉丁蟲(害蟲)。所謂瑕不掩瑜,咱們也沒必要認為啄木鳥是害鳥。
拓展閱讀:
在啄木鳥的族群中,有一種叫做吉拉啄木鳥的種類,生活在北美、中美洲等幹旱地區。因為缺少水源,吉拉啄木鳥養成了獨特的生活習性。北美和中美洲的幹旱、半幹旱地區,長着一種叫做“巨人柱”的仙人掌。這種仙人掌不僅耐幹旱,還有極強的儲水能力。
所以吉拉啄木鳥就會在仙人掌上啄開一個口子尋找水源,有的吉拉啄木鳥,幹脆就在巨人柱的身上挖個坑住在上面。
甚至有的吉拉啄木鳥,還會趁着其他鳥類的成鳥離巢的時候,飛到别人的家裡攻擊毫無還手之力的幼鳥,吸食它們的腦髓補充水分……
後記啄木鳥不會腦震蕩的原因,和它們特殊的腦部結構有關。就像我們人類帶着頭盔一樣,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的腦袋。
關于啄木鳥是不是害鳥這件事情應該見仁見智,單個來看啄木鳥确實會對樹木造成傷害。但整體來看,有啄木鳥在的地方整片森林都能得到保障。你覺得啄木鳥還是不是害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