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最繁華的CBD駛向城市副中心,全長25公裡,途經28個站,送夜歸人回家——
夜27路上的冷暖人生
到達終點站後,王利豔利用工作間隙在駕駛室内喝了口熱水。
淩晨,在大北窯東站,代駕司機們從公交車上下來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淩晨,在始發站排隊上車的乘客們。
閱讀提示
2020年1月,記者兩次跟随北京夜27路采訪,記錄下這輛夜班公交車上的夜行者和他們的故事。夜間奔襲的代駕司機,深夜下班回家的年輕人……這些夜幕下的勞動者在這輛夜班公交車上展現出城市的另一個側面,關于生活的艱辛和美好,關于人生的努力和奮鬥。
王利豔是夜27路公交唯一的女司機,疫情期間,她一直照常上班,随着返京複工人員的增加,搭夜班車的乘客越來越多,她期待夜27路盡快恢複往日的熱鬧。
夜幕漸落,華燈初上,喧騰了一天的北京城漸漸安靜下來,偶爾能聽見風呼嘯而過的聲音。夜27路公交從北京最繁華的CBD駛向城市副中心——通州,沿途駛過25公裡,途經28個站,送城市夜歸人回家。
在這座人口超過2000萬的城市裡,36條夜班公交車線路勾勒出848公裡的路網長度,每天約有1萬餘人次乘坐夜班公交,日均發車792次。
40歲的王利豔是夜27路公交唯一的女司機,她的乘客中,有剛下夜班的年輕人,有頭發花白依然奔波在外的中年人,也有和朋友小聚,錯過末班地鐵的大學生……
在這輛公交車上有城市的另一個側面,關于生活的艱辛和美好,關于人生的努力和奮鬥。
鐵打的司機,流水的乘客
晚上10點20分,王利豔來到公交場。和往常一樣,先去調度室簽到、取車鑰匙,然後打開車尾箱,對車輛進行例檢,随後走進駕駛室,檢查各個開關和行車指标是否正常。
王利豔留着一頭利落的短發,做起行車準備也幹淨利索。疫情期間,雖然公交車每天都有專人定時消毒,但每次發車前,她還是要再給全車消殺一遍才放心。
7年前,王利豔加入北京市公交集團客二分公司,正式成為一名公交司機,圓了自己的“公交夢”。
2016年9月,為進一步服務城市副中心居民的夜間出行,夜27路公交正式開通,家住通州的王利豔被調到這條線路,每上3天班休息1天,即使是春節,也要正常排班。
“今晚要跑兩個往返,從0點到5點45分。”王利豔一邊拿掃帚把撒落在車裡的垃圾往外掃,一邊跟記者說着當晚的行車安排。
深夜出來做直播的年輕姑娘、記得王利豔姓名的老大爺、每次上車都帶一塊面包的“大衣哥” ……一些個性鮮明的乘客給王利豔留下了深刻印象。雖然他們的年齡、身份、職業各異,但都在四下無人的夜裡為了生活忙碌。
王利豔記得一位“神秘”的老奶奶,80歲左右,頭發花白,戴眼鏡,上車時總是拉着一個小購物車,但從上車的時間判斷并不是去“遛早”。原來,老太太是去飯店制作秘制調料,每天晚上先坐公交到終點站,做完調料再打車回家。
“疫情剛暴發那會兒,車上幾乎沒人。”4月14日,王利豔回憶說,“經常一輛車就一兩名乘客,大家還開玩笑地說坐上了‘專車’。”以往這樣空車的時候很難遇到。
王利豔告訴記者,随着返京複工人員增加,搭夜班車的乘客越來越多。
一年200多天的夜班,王利豔已然習慣了晝伏夜出的生活節奏,白天她總會抽空鍛煉身體。客運公司對于夜班司機的各項保障,如定期體檢、配備随車安全員等措施讓王利豔對工作感到很踏實。
代駕司機的夜生活
半夜12點,王利豔駕駛着夜27路駛出公交場。
剛到第1站,就上來了4名乘客,戴着頭盔,穿着厚棉褲,拎着折疊車,工作服上寫着“某某代駕”。他們一上車就半坐半躺着開始打盹兒。
王利豔觀察發現,搭夜27路的乘客,有70%都是代駕,這些代駕大多來自北京周邊,尤以河北居多。
沒過幾站,車廂就因為擺滿了折疊車而略顯擁擠。
32歲的小潘是夜27路的常客,上車之前,他已經跑了3、4單,一晚上下來能掙四五百元。對他來說,做代駕最困難的事,就是把客人送到以後,自己怎麼回家。
“之前有個單能掙300元,但我沒接,因為那附近沒有車能回來。”小潘收藏了北京所有夜班公交的時刻表,每次接單前,都要先看一眼時刻表,判斷跑完單後是否有公交車可以載他回家。
言語間,小潘的手機屏幕亮了。“接着單了”,小潘一邊說着,一邊起身拎起折疊車。他跟記者打了個招呼就急匆匆下了車,整理一下頭盔和手套,騎上折疊車,消失在夜色裡。
“幹代駕這一行,以20歲出頭的年輕人居多。”王利豔說,代駕太累,年紀大了吃不了這苦,但也有特例。
代駕老陳就是王利豔說的特例。老陳60歲左右,一頭白發在一堆年輕的代駕中十分顯眼。
老陳年輕時在北京開過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後來公司倒閉,沒了收入。老陳不想讓孩子知道自己跑代駕,隻有晚上才悄悄出來,想着能掙些錢,帶着孫女去旅遊。
1點5分,夜27路抵達終點站。
“奧利給”的都市年輕人
1點40分,王利豔開着返程的夜27路緩緩進站,等候已久的乘客蜂擁而上。
随着乘客刷卡的“滴滴”聲,幾張熟悉的面孔出現在王利豔眼前。上車的是幾個常坐夜27路回家的年輕人,他們似乎并無倦意,饒有興緻地聊起了天。
王利豔告訴記者,在這一站上車的年輕人,很多在市裡從事服務行業,營業時間晚,總是搭夜班公交回家。原本沉悶的車廂因為這幾個年輕人變得有了生氣。
李德富就是其中的一位。
兩年前,李德富來到北京,在KTV幹過服務員,現在在一家飲品店工作,飲品店雖然晚上10點就結束營業了,但還要打掃衛生和準備店裡第2天的用料,一頓忙活下來,就到了淩晨1點。
“生意好的時候,一站就是幾個小時,連口水也顧不上喝。”但在他看來,這并不是什麼值得抱怨的事。“大家都不容易,憑什麼你扛不住?”
幾個年輕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聊着,李德富時不時開幾句玩笑,把周圍的人逗得開懷大笑。
被問及下了夜班後為何還有精力開玩笑,李德富說:“負面情緒會傳染,如果我不開心,會影響給别人。”
李德富告訴記者,他每月收入6000元~7000元,對目前的狀态感到頗為滿意。“正在人生爬坡的階段,很難,但是得挺住。”
說完,李德富拿出手機給大家分享了他最喜歡的一段勵志視頻,因為這段視頻流行起來的“奧利給”(即“給力”)也成了他每天的口頭禅。
下車之前,李德富站在車門前沖着大夥兒說了句“奧利給”。
淩晨2點45分,送完這趟車的最後1名乘客,王利豔将車開進公交場,熄火、停車,伸了個懶腰,繼續為第2趟車做準備。
夜色漸濃,王麗豔和夜27路一起,繼續載着乘客和他們的故事在北京城穿梭。(王偉偉 攝 趙春青 關晨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