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文壇,歐陽修并不是以詞作聞名的。他的主要成就在古文和詩兩方面。提到他的古文名篇《醉翁亭記》,任誰都能随口背誦出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事實上,在古文和詩兩方面,歐陽修都是改變風氣的領軍人物。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歐陽修就沒有寫出過好詞。關于歐陽修的詞作,讀者朋友最熟悉的莫過于《玉樓春》“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些詞作無不唯美深情,堪稱千古絕唱。
不過,今天筆者想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在歐陽修的詞作中相對比較冷門。它是歐陽修的一首小詞,僅8句,要曆盡風雨才能悟透,道盡人生至理。這首詞就是《采桑子》,讓我們走近它:
采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幹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栊。雙燕歸來細雨中。
作為文壇的領軍人物,歐陽修力主文風改革,要求考試時不重骈文,而重策論文。因為事關很多年輕人的命運前途,因此他遭到不少怨恨。于是,就有人诋毀他,說他性格優缺點,導緻他多次被貶。在曆經宦海浮沉幾十年後,歐陽修退居颍州,過着雲淡風輕的生活。
在此期間,他寫了十首《采桑子》。這十首詞包含了歐陽修20多年的生活經曆和感慨,感人至深。可是,有人卻認為這些詞作,不過是文人的風花雪月,有何内容可言?然而,就是這些風花雪月的小詞,才能真正表現出一個詩人的心情、品格、經曆和對人生的體驗。
事實上,讀這些小詞,往往比看那些滿紙仁義道德的大塊文章更能使你感動。而這首詞就是其中第四首。詞作用疏淡輕快的筆調描繪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色,意境清幽靜谧;同時,詞人的安閑從容,雲淡風輕,也在這種境界中自然地表現出來。
這是一首好詞,但要真正理解它卻不太容易,需要你有很多的人生經曆和感悟,尤其是曆經了很多人生風雨。詞作開篇“群芳過後西湖好”一句,可意會不可言傳。因為,通常大多數人都喜歡萬紫千紅、似錦如繡般的繁花,讨厭暮春的花朵凋零。
可是,歐陽修卻認為群芳過後的西湖依然是美麗的。很顯然,這種美麗不是大家可以見到的視覺上的美好,而是詞人對群芳過後西湖的一份獨特會意和體悟,這是其所以“好”之所在,是他經曆了很多人世滄桑和宦海沉浮後才體悟出的。因此,讀者要真正領悟它并不容易啊。
“群芳過後西湖好”,這句話很簡單,但絕不膚淺。人的一生,總要經曆各種磨練。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你有無忍耐寂寞的能力。你平生可能有多少苦難、挫折、失敗的經曆,别人不了解、不知道、不能理解,而你對此必須忍耐,這是做人的非常重要的條件。
而後,詞人說“狼藉殘紅,飛絮濛濛”,暮春時節,滿地落英,雜亂不堪,空中則是一片蒙蒙的飛絮。即便沒有了遊人,沒有了笙歌,而“垂柳闌幹盡日風”,站在樓前,欄幹之外有一株垂柳,微風之中,長長的柳條來回飄動。詞人體會到“盡日風”,正因為那垂柳盡日在蕩漾的微風中拂動。
暮春時節,韶華逝去,人是很容易傷感寂寞的。可是,在别人難以忍耐的寂寞中,歐陽修卻能觀賞到那風中輕揚的垂柳,有一種十分美麗的姿态。其實,這正是歐陽修詞作的獨特魅力所在。在他的詞作中,除了遣玩的意興以外,還有一種美麗的姿态。
詞作下片“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當繁花似錦時,你會被滿目繁華擾亂。現在,自然界的春天過去了,花朵零落,柳絮飛舞;人間的春天也過去了,笙歌消失,遊人歸去,此時,詞人突然間意識到春天沒有了,“始覺春空”,是一份獨特的體會和覺悟。
這裡的“空”,看似簡單,其實很有深度。在歐陽修看來,人要是有很好的修養,就應該對對“空”有一種體認和覺悟。“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一個人隻有認識到人生的“空”,才會對世上一些邪惡卑鄙的事有所不為,才會認識到犯不上出賣人格去做那些事,因為這種事最終隻能歸于幻化空無。
歐陽修的一生,雖然經曆了很多苦難,卻始終保持一種遣玩的豪興,始終以一種濃厚的興趣來欣賞自然界美麗的景物以及美好的人生。在他心中,認識“空”的目的是有所不為,但并不妨礙你有一種好的人生觀,一種積極的人生态度。詞作最後,“垂下簾栊,雙燕歸來細雨中”更是意味深長。
在現實和人生中,人人都有放下簾攏的時候。此時,不僅可以向外追求,還應向内心探索。就像春天的腳步聲漸漸逝去,放下簾栊之後,你仍然應該有一份愛心和美感,對春天有一份欣賞和體會。“雙燕歸來細雨中”,暮春天氣,花雖然零落了,而此時卻是雨中雙燕為哺育幼雛而忙碌的時候。
宇宙之中,“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在這首詞中,歐陽修将他對大自然的獨特感受和體會寫下來。而他的這種感受和體會,是他人生經曆的錘煉,滿含人生至理,意境極深刻,值得反複品讀。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