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20年,美國洛杉矶市郊。好萊塢演員道格拉斯,在山頂購買土地,建造了一處漂亮莊園,即比華利小區。小區面對太平洋,背靠好萊塢山,吸引了衆多時尚男女,名流政要,極盡奢華。圍繞時尚、财富、權力,新聞每天都在發生。
碰巧,長沙市東北世界之窗對面,有個住宅區,叫金色比華利小區。因矗立于馬欄山高地,也慣稱馬欄山小區。它沒有洛杉矶市郊的Rodeo,沒有高檔購物區、高檔酒店,卻吸引了何炅、汪涵、肖仁福、彭見明、湯清海等一衆名人,或流連忘返,或落戶于此。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遲。”踏春馬欄山,聽布谷聲聲,感柳絲拂動,觀沉魚落雁。回首來時路,小區屢屢牽動大社會。這不,彭穎玲陪着山東煙台一個訪問團走來了!
長沙金色比華利,位于世界之窗對面。業委會供圖
紅包藏匿“田螺姑娘”
風風火火,冰雪聰明,彭穎玲典型一位“能幹婆”,但真正出名,緣于一場輿論風波。
2018年12月下旬,三湘都市報、湖南電視台多個頻道報道:金色比華利(馬欄山)小區業主委員會硬是牛,放肆發“年終福利”。1820戶業主,300元至2000元不等,計100多萬元。280多畝小區,衆業主手拿紅包,笑不攏嘴。新聞一出,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齊齊轉發,街談巷論,一時砸了鍋。
歲末年初,高調發福利,出手就是7位數,敏感時刻,誰吃了豹子膽?
“不怕查!”一位微胖的中年女性,顯得底氣豐足。她就是馬欄山小區業委會主任彭穎玲,大夥稱“彭姐”。彭姐介紹說, 2016年5月,物業公司合同到期,業委會順乎民意,毅然實行小區物業自管。接過挑子,就是一個空白帳戶,幾百萬的欠賬,一副爛攤子。
彭姐扒開小區重重綠衣,千瘡百孔,鏽迹斑斑,杯盤狼藉,污水橫流。消防管網是四季空洞的“寡婦管”;所有監控攝像頭黑屏,是“皇帝的新衣”;後山木制台階長廊,白蟻蛀噬一空,瞰鷹台站都站不穩,還“瞰”什麼鷹?東西大門道閘,經常死機,哼哈二将不知在哪……一旦出現事故,業主危在旦夕。
一團亂麻如何理清?在對面的湖南廣電傳媒混得很不錯的彭姐,面臨全新挑戰。兩年七個月近千個日日夜夜,彭姐和業委會如何使出解數度過的,我不甚了了。但我看到,無數個八小時之外,彭姐在小區接撥電話,巡查察看,指揮疏導搶通,腳不沾地。
我看到,小區設施故障,随時發生。比如水管爆管,一個電話,自管服務中心師傅立即到場,不論嚴寒酷暑,不停地開挖、搶修、接管。彭姐蹲守在那,倒茶揩汗打下手。
我聽到,哪棟樓房電梯壞了,誰忘記備存水電、臨時缺水斷電,誰忘帶鑰匙進不了門或被反鎖在家,誰家突然生病生産急救,誰家搬移大件物品……都找彭姐。找彭姐,準管用。
我聽到業委會掙錢的“硬招”:以各種借口長期拖欠、拒繳的物業費,絕大多數補繳了;場租費,臨時停車費,電梯、燈箱、幕屏廣告費,應收盡收了。這些錢到哪去了?悉數流到小區的公共賬戶。
硬招多,省錢的“摳招”更多:水管壞了,能修的就不換,能換一截的就不換一根;服務中心能修理的決不找專業公司,維修師傅随叫随到,便宜省時。小區與部隊之間的鐵圍欄全部鏽蝕,一觸即倒。有人整修預算14萬,業委會不幹,派員去不鏽鋼市場,看貨買貨,詢價砍價,再找隊伍現場做,隻花了7萬,外加安裝6條路邊凳。電梯五方通話及警鈴壞了,有人報價幾十萬,業委會花錢不到10萬;修複小區監控,原來報價過100萬,業委會花錢不過30萬。
小區木質結構被白蟻蛀蝕,鐵便橋鏽蝕斑斑,多棟樓房單元瓷磚、電梯門瓷磚脫落等等,業委會一氣整修好23個遺留問題,沒動用維修基金一分錢。
硬骨頭一個個被啃下來,掙了100多萬,節省100多萬,這兩年多實際賺了300多萬呀。小區一年幾百萬的進進出出,财務實行一季一公示,一年一審計。監事會組織的綜合審計認為,業委會及其服務中心,大宗開支流程程序合規,費用控制合理。
所以,2018年12月業委會到期,除了留存預收費用,結餘100多萬全部返還業主,這就是“牛氣紅包”的由來。
“紅包”背後,到底磨過多少嘴,施過多少法,受過多少逼,覺過多少痛,得罪過多少人,甚至倒貼過多少錢,隻有彭姐和業委會自己知道。為小區建設,彭姐殚精竭慮,廢寝忘食,到底領多少報酬呢?王才保、王炳凡、楊文質、任俐、吳志堅等在業委會忙忙碌碌,又得了多少工資?
彭姐無言,雙手合成“零”字作答,可我看更像大大的“心”。我不禁想起田螺姑娘。東晉陶淵明《搜神後記》載,福建福州有個青年,聰明勤勞,孤苦伶仃。突然一天回家,熱茶熱飯擺上桌,凳椅被鋪格外整潔。多日依然。怎麼回事?青年偷看,原來門旮旯的田螺殼,走出一個天姿姑娘,靈巧地料理家務,一切妥帖後,分文不取悄悄離開。
馬欄山小區。呂高安攝
相傳,諸葛亮征戰路過長沙,見市北一處山地,草木異常豐盛,于是設置栅籬,作為戰馬放養栖息之所,命名馬欄山。改革開放喚醒馬欄山,此地由荒僻,逐漸變為重要單位的“快樂大本營”。
一本《新聞每天都在發生》,彙編了燃情歲月的牛新聞、牛面孔。
湖南高速明天會更好。周時方攝
山石依舊,小區宛若隔世
極少數“關鍵少數”曾經威風凜凜,在小區,他們往往一個電話造就一個千萬富翁。走出小區,往高速公路一站,黑色投影上千公裡。不要風也有風,不要雨也有雨,他們在馬欄山大都有豪宅。豪宅表面與普通住宅差不多,但内存隐藏,活動内容性質,二者卻是天壤之别了。
落葉缤紛,鬥轉星移。如今,四處冒煙、影響環境的小炒店不見了;牆邊地頭、利了自己臭了鄰居的私家菜園不見了;綠色環保了自己,隐患留給别人的房頂花園、菜園減少了;自制圍欄、占用公共地盤的“小特區”不見了……漸漸地,小區變得山清水秀,空氣清澈,管網通達,進出可控,秩序井然。
縱目,苔痕上階綠,綠色入簾青;莺飛草長,氤氲蒼翠豐茂;百花争豔,吐出陽光明媚;四季鳥語,演繹吉祥三寶。小區時時有人打掃保潔,人來車往,有标準的“交警”手勢在疏導;鴻雁排排,與航班竟飛,藍天白雲是仰望的背景;情侶依依,與池塘楊柳呼應,為遊魚編織晶瑩衣裳。銀杏、楊梅、甜棗、桃李,向你昭示碩果累累;櫻花、桂花、金銀花搖來曳去…….經營着小區的365個馨香依然, 365個冬暖夏涼,365個靜穆安然。
縱目,便椅便凳比比皆是,體娛設施一應俱全,無數業主們在小區散步,打球,聊天,交流,看電影。住戶神态自然地走,賓客坦坦蕩蕩地來。提袋掖包,來往走動,鬼鬼祟祟,攪局空氣的神秘客,早已消失在黃天白日、隆隆夜色裡。
小區的二十棟宿舍,依勢而建,高高低低,錯錯落落,穿戴出美國洛杉矶比華利的風格。穿越萬裡,恰巧兩個小區藏龍卧虎,時尚明星、前沿資訊遍布;不少置頂工作方案、設計方案、政策法規,不少影視大劇,文學名著,文化名片,出自小區策劃創作。
不同的是,馬欄山比較平民化、親民化,住客普通百姓居多,扶老攜幼,熱情爽朗,互幫互助,小區節奏緊貼地面。中青年笑看手機網絡,中老年翻看報紙、聆聽廣播、欣賞電視,獲取來自北京的資訊,來自高速公路的新聞。
“五位一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建設富饒美麗新湖南;質量安全,抗冰保暢,應對惡劣天氣,高速公路服務經濟社會;為防止和保護幹部不越軌,對歪風邪氣大動“殺牛”之刀,層層加固馬欄山的“栓籬”,等等,新聞每天都在發生。發自小區,發自小區内高速集團辦公樓,在國省主流媒體傳播着,傳頌着。
傳統節假日,小區更加歡樂,祥和,溫馨,違法亂紀、亂發福利、請客送禮、拉關系走後門之風杜絕。業委會組織成立了舞蹈隊、軍鼓隊、聲樂隊、乒乓球隊、書法攝影隊,小區增添了正氣和氣文氣雅氣浩然之氣,削減甚至杜絕了邪氣怨氣戾氣銅臭氣乖張之氣,成為中國社情民意的晴雨表。
我無數次邁步馬欄山,聆聽着古戰馬嘶鳴,高速公路建設鼓點,以及車馬奔馳,世界之窗的交響樂,享受着靜谧安詳、爽朗和暖。看着後山石刻的詩詞警句,風雨樓亭的楹聯牌匾,不禁扼腕興歎:舞榭歌台,人事古今。
“當春雨飄呀飄在,你滴也滴不完的發梢。”新聞每天都在發生,隻是,有人在新聞中崛起,有人在新聞中沉淪。如果說,彭姐當初實施小區物業自管,隻是想做件好事,她做夢都沒想到,好事竟做得如此通透。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時光,檢視馬欄山的輿論嬗變,見證小區的物業管理。或許,彭姐的業委會自管,給中國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捅了一個“馬蜂窩”!
文/呂高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