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提起棗莊,首先映入腦海的便是三角花園。它的存在曾一度作為公交車的站點名稱、周邊店鋪以及相關單位的所在地标而婦孺皆知。同時作為曾經棗莊市民出行、購物、逛街的首選地之一,因其商貿最繁華、交通最擁擠、人口密度最大,“三角花園”也成為了外地人來棗莊的地标性區域,來到三角花園才意味着真正來到了棗莊。
(三角花園舊址 李延金 攝)
現如今,三角花園的“三角”和“花園”已不見其影。那麼這處在地圖上沒有地名标注,卻能被棗莊市民人人皆知的“三角花園”之稱從何而來?何時形成,又是如何變遷的?
提起棗莊的城區,民間曾流傳着“一個崗樓一個兵(交警),一把花生吃全城,污水遍地流,十路九不通”的歌謠,可見當時城區内的面積小,城建狀況并不完善。
随着1961年棗莊成為省轄市駐地後,城市建設速度加快。終于,1964年,在大寨路(君山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建成了城區第一塊三角形街頭綠地,稱為“三角花園”。那時的三角花園綠籬環繞,松柏花草繁茂,間有石桌石凳供行人小憩,雖然面積僅有幾十平方米,但在當時,俨然成為了棗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也成為了棗莊最繁華的地方。
據了解,1960年,城區道路首先鋪設瀝青路面的便是三角花園至北龍頭路段。随後,三角花園作為進出棗莊的咽喉要地,東去郭裡集、安城、稅郭、蒼山、郯城,西去薛城、進微山界,南去峄城、台兒莊、徐州等,都要經過此處,十分熱鬧。
1983年,“三角花園”綠地片區開始進行重建。據了解,重建的綠地片區近似于三角形,位置已由君山路與解放路交叉路口的西南側,挪至交叉路口的西南隅,但“ 三角花園”習稱沿用至今。 接着,街心環島也開始亮相于此,植有長青花木,同時環島中心一根高高的燈塔給人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就是從此開始,三角花園片區的商業開始繁華起來。
(昔日三角花園夜景)
1985年城區面積擴大到15.7平方公裡,街道總長47.8公裡,除建有黨、政、軍機關辦公設施外,工業廠房鱗次栉比,商業網點分布有序,公用設施配套,在山東省内棗莊居民最早使用了管道煤氣 。 1987年1月,随着占地60畝、建設規模5000平方米的棗莊汽車總站在三角花園東南部的建成使用,附近人煙稠密起來,商業也開始更加繁榮。
(80年代末期建設的淩雲閣 杜衍純 攝)
(90年代初期建設的三江大廈)
一時間,老棗莊人所熟知的三江大樓、三江大酒店、家具商場、興華商場、沙發廠、百貨大樓,仿古建築風格的淩雲閣商場,公交賓館等紛紛開建營業。 這些建築的拔地而起,讓環島中心的燈塔反而顯得矮了下去。許多棗莊人也都趁着周末、節假日來此趕時髦,追潮流。多數棗莊人家庭中的第一台電視機、第一台洗衣機就是在此周圍的商場所購買。
(淩雲閣商場)
(三江大廈、三江大酒店)
包括後期古樸典雅的大觀園在此附近的落成、貴誠購物中心大樓的矗立……充滿着現代化氣息的三角花園地帶吸引衆多商販在此做小買賣,生意十分紅火。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市中區的輝煌時代,棗莊人進城,薛城峄城來市中區城區,都是奔着三角花園所來。
漸漸地,随着棗莊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市中區城區不斷擴大,棗莊的現代服務業迅速發展。九十年代,興起了棗莊市新昌批發市場(八大批發市場),一時間市民購物有了更多的去處,還衍生了一句話“購物去八大”。 但是三角花園憑借着地處棗莊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地帶,仍然吸引着肯德基、蘇果超市、蘇甯電器、德克士等更多國内外知名連鎖品牌來此駐地。
時光推移,商城、吉品街、香港街、中天步行街一處處商貿集合圈随之誕生。商圈悄悄起來,市中悄悄改變。三角花園片區慢慢的開始存在了道路窄、棚戶區集中、規劃不合理等諸多問題,亟待改造和提升。2009年,因城市道路改造,徹底将街心花壇和西南隅的街頭綠地拆除,綠地部門改為了停車場。 街心環島設置了交通指示燈,花園、花壇的影子從此消失。
2016年1月9日起,棗莊汽車總站搬至新建成的棗莊客運中心。當年熙熙攘攘的老車站,去年也消失在曆史的煙塵中,拆掉了。《别了,曾經的棗莊汽車總站!這座棗莊标志性建築,今天,徹底消失了…》一文發出後,衆多市民紛紛表示懷念、感歎。
(原棗莊汽車總站整體)
在2018年市中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适時啟動三角花園東南片區等連片棚改項目,努力讓城市面貌實現“脫胎換骨”的變化。
如今,“三角花園一盞燈,半包瓜子吃滿城”的景象,已經一去不複返; 同時随着市中城區的不斷擴大,車水馬龍、人潮湧動的景象也并不再是獨其所有。 三角花園已經沒了“三角”和“花園”,至此,三角花園也終于走進了曆史,成為一個符号。 可就是這個在地圖上都沒有标記的“三角花園”之稱,卻深存在市民的腦海中,常伴在市民的耳嘴邊,“走,再去三角花園轉一圈。 ”
(三角花園現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