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尖山坡:
平頂山市寶豐縣尖山坡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位于寶豐縣觀音堂境内,含勞模林、勞模故居、勞模紀念館等,總面積近5000畝。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李海水兄弟積極響應毛主席“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号召,在尖山坡奮鬥了半個世紀,綠化荒山二千多畝,實現了“意志堅,荒山綠”的目标。
充分體現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二人曾雙雙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号,1975年,哥哥還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2、寶豐香山寺:
香山寺大悲觀音大士塔及碑刻大悲觀音大士塔是宋神宗熙甯元年(公元1068年)欽建,為八角九級0式密檐磚塔。塔高33米,造型樸實大方,巍峨雄渾。塔底層為紅石壘砌而成,中央供奉千手千眼佛;北壁有壁畫一幅,塔下券洞内有《香山大悲菩薩傳》碑;二層原供玉佛一尊,現無。
三、四層有壁龛數面,其餘各層均為素面青磚平砌而成;六、七、八、九層外壁辟拱券門,四層辟壺門。每層用疊澀磚砌塔檐,檐上又砌平座,突出塔壁,由下而上逐層遞減,成八棱錐體,結構堅固嚴謹。每個轉角處都有角梁,懸挂風铎,但僅存無幾。塔尖有塔刹,刹下為覆盆,中部為寶珠,上有相輪。
3、寶豐白雀寺:
白雀寺位于寶豐縣李莊鄉古城村西父城遺址之上。白雀寺始建于後秦姚苌白雀年間(公元384—385年)。古人以白雀為瑞應的象征,白雀集而吉祥至。相傳白雀年間白雀群集于父城故址——古槐之上,人們以為祥瑞而建起寺廟稱白雀寺。
白雀寺所在的父城故址在春秋時代稱城父。城父是楚平王的兒子太子建的封邑。太子建是楚莊王的曾孫。太子建守城父期間曾設莊王祠,四時祭祀,所以後人就将城父楚莊王祠視作楚莊王故宅。
4、寶豐文筆峰塔:
文筆峰位于縣城南2.5公裡的文筆山上,内有文筆峰塔又稱文峰塔,明代,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塔于明萬曆四十七年建造為六棱實心磚塔,下有六角青石塔座,上部六棱尖頂,無層、無門窗,略似華表,造型别緻,風格獨特,為河南省塔列中之孤例。
文筆峰塔上方南側鑲嵌碑刻一方,碑文陰刻楷書,主要記述建塔主持人及捐款者姓氏、出身。捐款者有輔佐李自成大順政權丞相牛金星之名,與香山寺戊辰科狀元劉若宰于崇祯三年所撰“重修香山寺觀音大士塔記碑”碑陰之“崇祯丁卯舉人邑人牛金星”記載相吻合。寶豐縣城南五裡許,東西橫卧着一道土嶺,因該嶺位于文廟南,于廟南北對應,故名筆山。
5、高皇廟:
寶豐縣城北10公裡石橋鎮有一村名叫高皇廟。高皇廟因劉邦曾在此地駐紮而得名。從寶豐到洛陽的古道要經過高皇廟,高皇廟村北有北汝河渡口,南有黃土嶺作屏障,北有北汝河作天險,西有虎狼爬嶺連綿接伏牛山。
出,可以掌握主動;守,可以遊刃有餘,退,可隐進山區,所以,該村時常成為英雄豪傑聚居之地。高皇廟舊時有寨,寨為雙牆,寨高兩丈餘,壕溝寬三丈,深丈餘,壕溝之水從北汝河引來,清水經年不斷,水中魚蝦戲遊,岸邊楊柳依依。
6、塔裡赤墓碑:
塔裡赤墓碑,元代,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趙莊鄉官衙村西南三堆山之陽。該碑通高4.1米,寬1.15米,厚0.36米。圓首上刻二龍戲珠,龜趺。額陰文篆書“大元臨汝郡公神道碑銘”。
墓碑為至治三年(1323年)其子廣西道宣慰使都元帥萬奴所立,察罕篆額,宋民望撰文,姜元佐書丹。碑文楷書28行,滿行71字,首行題曰:“大元贈輔國上将軍,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護軍、臨汝郡公神道碑銘”。
塔裡赤(1243-1306年),蒙古族,金、元時,祖籍康裡人。幼習文藝,頗穎異,長而試勇,性彪悍。後襲父職,佩銀符理官,參戎幕,調度軍馬。征讨南宗時,累以戰功,官福建招讨使。評定後,遠出交趾、兩廣、收捕諸叛,遷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
7、父城遺址:
商至南北朝,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寶豐縣李莊鄉古城村、馬王莊村、楊莊村等。該遺址系商至南北朝時期古城址。城址分内外二城,外城呈長方形,四面城垣痕迹隐約可見,東西長1750米,南北寬1250米,全城周長6公裡,面積約220萬平方米。
現存城牆基寬10餘米,殘高約2米。内城俗稱“紫禁城”,位于外城内西北隅,為長方形,城台高約3米,内城面積約40萬平方米。城址内遺物頗豐,春秋繩紋陶片及漢代闆瓦俯拾皆是。
8、香山觀音大士塔:
觀音大士塔,又名玉峰塔,位于平頂山市寶豐縣東十五公裡周莊鎮大張莊村南香山寺,該寺最後毀于“文革”。大士塔始建于東漢,初為土塔,現塔重建于北宋熙甯元年(1068),為八角形九級樓閣式磚塔,高三十三米。
塔身外壁二、三層有數百個磚雕佛龛。第二、五層外壁辟拱券門,第三層辟壺門。每層用疊澀磚砌出塔檐。塔頂有覆盆、寶珠和相輪組成的塔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