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全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

全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1-11 01:32:16

10月以來,全國至少有山東、安徽等4個省份公布了各省最新人均期望壽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0日,全國31個省份已有至少17個公布了2021年各省人均預期壽命。

全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全國35個一二線城市)1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數據上來看,哪些省份及城市的人最“長壽”?男性和女性誰更“長壽”?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78.2歲

上海以84.11歲居首

據了解,平均預期壽命是在一定的年齡别死亡率水平下,活到确切年齡X歲(一般指0歲)以後,平均還能繼續生存的年數,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民族和地區居民健康水平的一個指标。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生活質量的高低。社會經濟條件、衛生醫療水平限制着人們的壽命。所以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期,人類壽命的長短有着很大的差别;同時,由于體質、遺傳因素、生活條件等個人差異,也使每個人的壽命長短相差懸殊。

平均預期壽命是我們最常用的預期壽命指标,它表明了新出生人口平均預期可存活的年數,是度量人口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的指标。

據新華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今年7月12日發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20年的77.93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孕産婦死亡率從16.9/10萬下降到16.1/10萬,嬰兒死亡率從5.4‰下降到5.0‰。

據界面新聞,截至10月19日,全國31個省份中就有14個超過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值78.2歲。除西藏外,我國其他省份均已超過世界人均預期壽命值73.7歲。此外,還有4個省份的人均預期壽命大于80歲,上海以84.11歲居于首位

全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全國35個一二線城市)2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在全國各省2021年GDP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有6個省份也在人均預期壽命排名前十名單内,我國上海、北京、天津等直轄市的人均預期壽命普遍較高

在國家統計局分類的全國35個一二線城市中,有20個城市人均預期壽命大于80歲,占比約57.14%。具體來看,一線城市的平均預期壽命約83.37歲,二線城市的平均預期壽命約79.7歲

全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全國35個一二線城市)3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其中,人均預期壽命最長的城市是上海,其次是深圳、杭州、廣州,分别為83.73歲、83.63歲、83.18歲;人均預期壽命最短的地方是蘭州,為74.5歲

女性預期壽命高于男性

并且差距正在擴大

一直以來,女性預期壽命一直顯著高于男性,并且差距正在逐漸擴大。

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中國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73.64歲,比2010年提高1.26歲;女性為79.43歲,比2010年提高2.06歲,女性提高速度快于男性,與世界其他國家平均預期壽命的變化規律相一緻。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21年度的《世界衛生統計》報告,我國2019年整體預期壽命為77.4歲(男性74.7歲,女性80.5歲)。

國家統計局2021年12月發表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終期統計監測報告顯示,我國女性平均預期壽命已突破80歲。繼2000年我國進入長壽國家行列之後,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高,其中,女性人均預期壽命從2010年的77.37歲提高到2015年的79.43歲,2020年進一步提高到80.88歲。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測算結果,2020年,我國女性的人均預期壽命水平在184個國家中位列第62位,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4歲。

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2021年,上海和杭州的男、女性人均預期壽命排在全國前列。上海女性人均預期壽命86.56歲,杭州85.77歲;上海男性人均預期壽命81.76歲,杭州81.57歲。

受新冠疫情影響

美、歐、日等預期壽命下滑

聯合國今年7月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平均預期壽命為71歲,比2020年下降了1歲,比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1.8歲。

全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全國35個一二線城市)4

據海外網20日報道,英國《自然·人類行為》雜志最新一期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繼2020年全球預期壽命出現下降之後,西歐7個國家在2021年迎來了不完全但明顯的回升,但美國、智利、東歐大部分國家的預期壽命持續下降。這些差異性趨勢根據29個國家的數據統計得出,體現出一些國家的人口在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的沖擊比另一些國家更為嚴重。

其中,美國民衆的預期壽命繼續下降,降幅排在第三位,“由于60歲以下人口的死亡率上升,美國是調查的國家中唯一一個預期壽命持續下降的國家。”美國人2021年的預期壽命比2019年下降了2.26歲

研究人員在分析截至2021年10月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後,發現預期壽命縮短與疫苗接種率較低有關。美國南加州大學學者安德拉斯費伊表示:“2021年(應對新冠疫情的)重點是疫苗接種,而美國在這方面并不成功。”有專家表示,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即使到那時,美國民衆的預期壽命仍将落後于歐洲。

美媒也表示,其它研究還顯示,預期壽命的減少對美國非裔和拉丁裔的影響格外嚴重,這些少數族裔人口的壽命減少情況預計是白人的3到4倍,逆轉了美國10多年來在縮小預期壽命差距方面取得的進展。

當地時間2021年7月21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發布報告顯示,美國人均預期壽命在2020年下降1.5歲至77.3歲,該降幅是自二戰以來的最大降幅。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3歲,比2019年下降1.5歲。其中,男性預期壽命為74.5歲,比2019年下降1.8歲;女性預期壽命為80.2歲,比2019年下降1.2歲

據參考消息,據歐盟統計局公告,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歐盟人均預期壽命為80.4歲,較2019年下降0.9歲

報道稱,歐盟統計局今年4月27日發布的公告顯示,2020年歐盟男性人均預期壽命為77.5歲,女性人均預期壽命為83.2歲;與2019年相比,男性人均預期壽命下降一歲,女性人均預期壽命下降0.8歲。

公告指出,2020年歐盟人均預期壽命之所以下降,與新冠疫情直接相關。歐盟統計局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與2016年至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3月至12月歐盟死亡人數激增58萬餘人,其中死亡率在4月達到第一個“峰值”,下半年随着疫情反彈,死亡率再度攀升。

此外,據人民網10月14日報道,新加坡統計部門數據顯示,新加坡2021年人均預期壽命為83.5歲,低于前年的83.7歲,是1957年有紀錄以來的首次下跌。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顯示,2021年日本人均預期壽命10年來首次下降,與2020年相比,女性縮短0.14歲,男性縮短0.09歲。厚生勞動省稱,相信人均預期壽命縮短是新冠所緻。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國家統計局、國家衛健委、新華社、界面新聞、天眼新聞、海外網、參考消息、人民網、公開資料等

責編/陳曉冰

審簽/志飛

監制/席淑君

全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全國35個一二線城市)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