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野生大熊貓真實拍到紀錄

野生大熊貓真實拍到紀錄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6-11 15:36:07

野生大熊貓真實拍到紀錄(四川卧龍拍到白色大熊貓)1

今天,四川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對外發布全球首張白色大熊貓照片,保護區内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台野外紅外觸發相機,于4月中旬攝錄下一張大熊貓影像,圖片清晰顯示出這隻熊貓獨特的形态特征:毛發通體呈白色、爪子均為白色,眼睛為紅色,正穿過郁郁蔥蔥的原始落葉闊葉林。據專家分析,根據照片上這些外部特征,可以判斷該熊貓是一隻白化個體。從體型判斷,這是一隻亞成體或青年熊貓,年齡大概在1-2歲左右。

野生大熊貓真實拍到紀錄(四川卧龍拍到白色大熊貓)2

據IUCN熊類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晟研究員介紹,“白化”現象在脊椎動物各類群中廣泛存在,但均較為罕見,通常是由于基因突變導緻動物體内無法正常合成黑色素,從而在外部形态上呈現白色、黃白色或淺黃色。單純的“白化”突變并不影響動物正常的身體結構和生理功能,除了可能造成動物在環境中更容易被發現、身體對日光直射比較敏感以外,通常對動物的活動、繁殖均沒有明顯影響。卧龍這次拍攝的熊貓,是野生大熊貓中記錄到的首例完全白化個體,表明在卧龍的大熊貓區域種群中,存在“白化”突變基因從照片上來看,該個體體格壯實,步态穩健,也從側面證實了該突變可能沒有影響到這隻熊貓的正常生活。

“白化”突變是隐性基因,可以遺傳。每個動物個體的體内有分别來自父母雙方的兩套基因,隻有當來自父、母雙方的該基因均為突變型時,動物個體才會表現出“白化”的性狀。根據目前的數據還無法判斷這隻個體的性别。當它與不攜帶突變基因的正常野生個體(也就是普通的“黑白”熊貓)成功繁育出後代時,第一代熊貓寶寶的外部形态将仍是普通的黑白色型,但體内将會攜帶一份“白化”突變基因。而之後,當兩個均攜帶有突變基因的個體再次交配繁殖,它們的後代中就有可能出現兩份基因均為突變型的情況,在外部形态上就表現為“白化”個體。在卧龍這個大熊貓種群中,白化突變基因是否會進一步傳遞下去,還需要通過保護區持續的野外監測來進行觀察研究。

據了解,為摸清四川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同生态系統物種的組成結構,掌握了解不同物種對栖息地利用狀況,2018年,卧龍自然保護區啟動了卧龍野生動物網格化監測科研工作,該工作在全區不同生态系統中,選擇了7個樣區,每個樣區20 平方公裡,布設紅外觸發相機,以此系統監測區内野生動物的分布與動态變化。這次首例白色大熊貓照片就來自其中一個監測樣區,相機安裝于去年12月,同一點位還拍攝到大量的中華斑羚和毛冠鹿的影像。

四川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卧龍特區黨委書記段兆剛告訴記者,接下來,卧龍将增加該區域的紅外相機布控,重點追蹤這個個體的生長發育、活動軌迹、社群關系,持續關注下,如果能拍攝到其後代,将會更有研究價值。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