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層是PS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整個做圖過程都離不開圖層這個載體。
李濤老師說圖層就是“透明的玻璃紙”,一個圖一個層,一個層一個圖,内容逐層疊加,上面的圖層會蓋住下面的圖層,我們看到的整體效果就是所有的圖層疊加到一起的效果。
我們用PS打開圖像,在圖層面闆上也可以看到一些圖層的顯示,那個就是圖層的縮略圖,選中右鍵可以選擇大、中、小的縮略圖在圖層中的顯示。
調出圖層面闆的方法:窗口菜單下可以調出圖層面闆,後面寫着“F7”,就是快捷鍵,以後用熟練了可以直接使用快捷鍵。
下面糖糖對圖層面闆上常見的按鈕做了一些标注,大家可以先整體了解下圖層面闆上的按鈕,具體見下圖:
圖層面闆上的常用按鈕說明
圖層類型查找有個放大鏡的圖标,類型包括:名稱、效果、模式、屬性、顔色、智能對象、選定、畫闆。
可以根據提供的類型查找,當然也得看整個文件中都有什麼類型才能去查找。
圖層分類常用的圖層可以分為7類:背景圖層、文字圖層、普通圖層、填充/調整圖層、形狀圖層、矢量圖層、蒙版圖層。常用的是背景圖層和普通圖層。
1、背景圖層:如果用ps打開一張圖片,一般情況下默認的第一個圖層便是背景圖層,一般默認的是鎖定狀态;如果是新建文件,默認的白色或填充其他背景色創建的最下面的圖層就是背景圖層,具體見下圖:
2、文字圖層:在圖層面闆上縮略圖顯示的是以字母“T”的圖層,默認的文字圖層名稱是文字内容,如下圖:
3、普通圖層:可以執行很多命令,有時候如果不是普通圖層有些命令是沒有辦法執行的,此時就需要把圖層栅格化變為普通圖層才能執行。
下圖的圖層1就是普通圖層:
4、填充/調整圖層: 圖層面闆上底部的第四個按鈕所創建的圖層就屬于填充/調整圖層,下面兩個圖層都屬于填充/調整圖層。
這個是純色填充圖層
這個是曲線調整圖層
填充/調整圖層按鈕主要包括:純色、漸變、圖案;亮度/對比度、色階、曲線、曝光度;自然飽和度、色相/飽和度、色彩平衡、黑白、照片濾鏡、通道混合器、顔色查找;反相、色調分離、阈值、漸變映射、可選顔色。
5、形狀圖層:工具箱中有個矩形形狀工具組,分别是矩形工具、圓角矩形工具、橢圓工具、多邊形工具、直線工具、自定形狀工具。
注意使用這些形狀工具的時候,頂部屬性欄工具模式有三種:形狀、路徑和像素,注意隻有選擇“形狀”的時候,上面的幾個工具繪制出的圖層才是形狀圖層,右下角是有個小标識的。
注意看下圖形狀圖層縮略圖右下角有個方形的小标識,這就表明是形狀圖層。
如果使用鋼筆工具,頂部屬性也要選擇“形狀”,繪制出來的也是形狀圖層。
6、矢量圖層:可以從矢量軟件Illustrator中直接複制圖形到PS中,雙擊矢量圖層可以進入AI中進行編輯,保存後在PS中的圖形也會随之改變。
在AI中繪制圖形,然後直接複制,在ps中再粘貼就會出現如下粘貼圖形的類型:智能對象、像素、路徑、形狀圖層。具體可以自己嘗試。
也可以是通過智能對象的導入或生成智能對象圖層。
7、蒙版圖層:圖層面闆上第第三個“添加蒙版”的圖層就是蒙版圖層。
選擇”自動選擇“工具,頂部屬性欄勾選“自動選擇”,又分為“圖層和組”,一般都是選擇“圖層”,這樣隻要在畫布中鼠标點擊哪部分圖形就會自動選擇到該圖層,比較方便。
自動選擇的好處:可以用鼠标拖一個框,凡是覆蓋的圖層可以同時被選中。
或者使用移動工具選擇一個圖形,右鍵選擇需要的圖層也是可以的,如下圖:
新建圖層的方法:
1、圖層面闆上第6個按鈕“創建新圖層”,點擊可以直接創建新圖層。
新建的圖層都是透明的,就是這種灰白棋盤格就相當于透明的
或者也可以在圖層菜單下找到“新建”-圖層也是可以的。
2、快捷鍵ctrl shift N新建圖層,會彈出一個對話框,可以編輯圖層的名字,模式、不透明度都可以更改,見下圖:
這裡的紅色可不是填充圖層顔色的意思,向下繼續看。
圖層多了可以分組,前面圖層小眼睛的部分可以分成不同的顔色,便于區分。
雙擊圖層可以編輯圖層,輸入圖層名稱就好。
初學者最好養成為圖層命名的習慣,更有利于以後的工作,因為以後做圖可能會有很多個圖層,成百甚至上千多個,有時候需要和同事協同合作,倘若你的圖層命名清晰,與同事合作的時候彼此也都會更方便。
圖層順序是有上下的,最頂端或者最低端,因為上面的圖層會覆蓋下面的圖層,所以有時候是需要圖層順序的調整的。
調整圖層順序方法有2種方法:
1、選擇圖層,手動鼠标拖動圖層的上方或下方的時候圖層順序就會變動。
2、選擇圖層,使用快捷鍵ctrl 【左中括号鍵可以向下移動圖層,ctrl 】右中括号鍵向上調整圖層順序;有時候圖層特别多用拖動調整圖層順序會更麻煩,此時就可以使用快捷鍵ctrl+shift+左右中括号鍵移動圖層至最低端或最頂端。
按shift可以選中連續的多個圖層,如果需要可以成組,快捷鍵ctrl G可以快速成組,方便管理、移動和編輯。
有時候作圖會有很多圖層,根據屬性等規則可以新建很多組,便于管理,也更清晰。
圖層鍊接圖層面闆上第一個按鈕就是“鍊接圖層”,顧名思義就是用鍊子連接起來,按shift可以選擇兩個或多個連續的圖層,點擊添加“鍊接圖層”,連接起來方便移動和變換。
執行命令的時候兩個圖層是一起的,就是因為鍊接,如果不需要,選擇圖層再次點擊鍊接就可以取消了。
就像三國裡“火燒赤壁”一樣,就是因為很多條船被連接了起來,所以一旦起火順着風的方向所有的船便燒了起來,因為鍊接使它們暫時成為了一個整體。
複制圖層我們作圖的時候一般不會在原始背景圖層上直接操作,一般都會先複制背景圖層,在副本上進行操作,能夠更好的保護原始圖層不被破壞,這個時候複制背景圖層可以直接用快捷鍵ctrl J。
有時候需要可以複制到指定的文件中去,可以選擇圖層右鍵複制圖層,會彈出一個對話框,可以選擇複制到指定的新建文件中或者打開的圖片文件中都是可以的。
如果圖層和文件命名都清楚,那麼下面選擇要複制到指定的文件中就很容易了。
剛才複制的圖片就到了這個文件中,圖層縮略圖可以看到,如下:
可以按shift同時選擇連續的圖層,按ctrl可以選擇不連續的圖層,根據需要選擇對齊方式,對齊方式有以下幾種:頂對齊、垂直居中對齊、底對齊、左對齊、右對齊、水平居中對齊。
圖層合并就是把幾個圖層的效果合并成為一個圖層,效果也把那幾個圖層的效果集中到這一個圖層上。
選擇圖層,然後向下合并圖層快捷鍵ctrl E執行合并的是選擇的圖層和下一圖層的合并,或者可以按shift加選連續的圖層進行合并。
蓋印圖層:所有可見圖層的效果合并并單獨成立的一個圖層。
有别于圖層合并,圖層合并了如果沒有超過20步可以後退(ps軟件默認的後退步數是20步),但是會影響到作圖效率;如果是蓋印圖層就不一樣了,可以單獨成立一個圖層并集合所有可見圖層的效果,絲毫不影響其他圖層,很方便。
如果圖層不需要了,可以選擇圖層,右鍵“删除圖層”即可;或者選擇圖層點擊圖層面闆上底部第七個的垃圾桶一樣的按鈕也是可以删除圖層的。
删除的時候會彈出相應的删除對話框,根據需要選擇“是”或“否”就好,如下:
按shift可以加選圖層,可以直接快捷鍵delete也是可以的。
圖層的鎖定:5個按鈕圖層繪制像素的鎖定:鎖定後,工具箱中圖像的繪制以及編輯工具都不可用,填充、加深、減淡工具都不可用。
透明區域的鎖定:因為新建的圖層默認是透明的,如果在上面繪制部分形狀,那麼這個圖層中形狀之外的部分還是透明像素,此時若把透明像素鎖定了比較容易塗色,而不會擔心塗到其他圖層上,下面以一個圖案的形狀為例,如下:
鎖定透明像素的前提是:這個圖層必須是普通圖層,如果是形狀圖層該按鈕時灰色不可用的,可以将形狀圖層右鍵栅格化為普通圖層即可。
位置的鎖定:我們将圖層位置鎖定之後還是可以對圖層進行繪制或填充等命令,但是不能移動圖層的位置。
未鎖定前的淚滴圖層是可以移動的,見下圖:
鎖定位置後的圖層,就沒有辦法移動了,見下圖淚珠圖層不能再移動。
鎖定全部:是對前面繪制像素、透明像素和位置的全部鎖定,鎖定後隻能看的到,而不能操作進行任何的命令。就像剛開始打開的圖像文件一樣可以看到背景圖層是被鎖定的,不能對背景圖層進行自由變換等操作,其他普通圖層需要手動的鎖定才可以。
圖層顔色區分有時候作圖會有很多的圖層,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及規律為圖層組指定不同的顔色。
圖層整體分的還是很細緻的,慢慢的學的多了就會明白的越多。
如果有不對的部分,還請批評、指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