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WORLD
EAR DAY
全國愛耳日
今年3月3日是第23次全國愛耳日,主題為“關愛聽力健康,聆聽精彩未來”。許多人常會忽視用耳健康,往往認為耳朵隻是小問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頭頸外科的專家告訴記者,一定不能忽視耳疾,莫要小病變大病,小手術變大手術,看耳病還是要趁早,不能諱疾忌醫。
01 不流膿的中耳炎
小胖剛上小學,班主任跟他家長反映小胖上課聽話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問了問小胖,他說耳朵裡有嘩啦嘩啦的響聲;小李剛換了新公司,工作特别賣力,上一次感冒後就感覺耳朵不舒服,耳朵悶悶的,有時候還聽不清同事說話;老王剛退休幾年,本來可以好好享受退休時光,但是最近半年總是感覺耳朵悶耳朵堵,很不舒服……
“有這些症狀要趕快去五官科醫生那裡看看,很有可能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即一種不流膿的中耳炎,”上海交通大學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吳雅琴表示,“如果鼓膜穿孔,膿液流出,這是化膿性中耳炎。如果鼓膜完整,細菌毒力較小,分泌物積聚在中耳腔,那就是分泌性中耳炎了。”
吳雅琴認為,提到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就必須說到咽鼓管。咽鼓管,顧名思義就是鼻咽到鼓室的管道,這是一條連接鼻子和耳朵的通道,它的最重要功能就是保持中耳腔和外面大氣的壓力平衡。當某些原因導緻咽鼓管不通暢時,中耳腔内的空氣就會被人體逐漸吸收掉,耳朵就開始發悶、甚至積液。“在兒童中,腺樣體肥大是引起咽鼓管阻塞或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最常見原因。成人則要排除鼻咽部長了腫瘤堵塞咽鼓管。當然,分泌性中耳炎也和感染以及免疫反應相關。”吳雅琴介紹道,“除了藥物治療,還可以通過門診激光治療,給鼓膜打孔排出積液,由于鼓膜再生能力很強,愈合後的鼓膜很容易恢複到發病前水平,也很容易再次出現積液,若出現此種情況可考慮給鼓膜留置一個通氣管,從而促進咽鼓管功能的康複。中耳通風管一般可以留置三個月至半年時間,複查了解鼓室積液、咽鼓管功能恢複情況,如果已恢複,可以取出通氣管,鼓膜會自行愈合。”
02 特發性突聾
小李最近幾天每天早上早起背英語單詞,平時也天天戴着耳機聽英語聽力,到了晚上還熬夜刷題。有一天忽然感覺右邊耳部傳來吱吱的聲音,而且戴耳機聽英語聽力的時候總感覺聲音很小,時不時還要調高音量,漸漸地就算是音量調到最大也聽不清楚了,而且吱吱的聲音越來越響。小李感覺情況不太對勁,趕緊到醫院檢查,經過檢查後醫生告訴他,這種病叫“特發性突聾”,必須馬上治療,否則錯過了就很難恢複了。小李二話不說趕緊辦理了住院手續,經過一段時間的點滴,總算是恢複了。
“特發性突聾簡稱突聾,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并非是一種獨立性的疾病。一般來說,患者聽力會在數分鐘、數小時或一天内下降至最低點,少數患者會在發病後第三天下降至最低點,在醫院做純音聽阈測定時至少在相鄰的兩個頻率聽力下降≥20dB,部分患者有自愈傾向。”上海交通大學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頭頸外科主任醫師馮豔梅介紹道,“突聾本身病因不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引起突聾,而且隻有10%-15%的患者在發病期間能明确病因。一般認為,精神緊張、壓力大、情緒波動、生活不規律、睡眠障礙等是突聾的主要誘因。”
對于如何預防突聾,馮豔梅建議避免和減少與強噪音等物理因素的接觸,平時應避免各種噪音的刺激,如環境無法改變時,可佩戴耳塞、降低噪音,盡量減少佩戴耳機的時間,必須要使用耳機時, 也要保持在中低音量的狀态,持續使用耳機的時間不宜過長。“要避免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按時起居。”馮豔梅提醒道,“一旦出現聽力減退、耳鳴、耳悶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錯失良機。超過一個月不治療,治愈的可能性顯著降低,若不及時就診可能會導緻永久性聽力損失。”
END
文章來源:上海交通大學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
編稿:陸翔
編輯:甯平英
校對:王冰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