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可以說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一說到關節痛,大家自然就能聯想到的是關節炎。
而關節炎隻是一個泛指,所有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由于感染、退化、創傷等原因引起的炎性疾病都統稱為“關節炎”。
比如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血友病性關節炎……這一個個與關節炎相關的名詞,經常可以在電視裡、廣播中或閑聊中聽到。
别說是從未接觸過醫學專業的老百姓,就是很多非相關專業的醫生,恐怕也難以區别,很容易混為一談,導緻延誤治療。
今天,小編将通過這篇科普,來和大家一起聊聊最常見的兩種關節炎,即骨性關節炎(OA)和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區别。
發病機制不同
OA是一種關節退行性疾病,許多老年人由于年紀大了,關節軟骨出現了退變,就發生了OA;這就好比一台機器,用了好幾年,年久失修了,所以基本上每個老年人都患有或輕或重的OA。
當然,還有另一類人群也是OA的高發人群,那就是運動員,因為運動員長期負荷運動,加重了關節負擔,較普通人會更早的出現OA;這就像新買的機器,由于每天都在使用,所以壞掉也是在預料之中的。
RA則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基本病理表現是滑膜炎,說白了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統異常活躍,攻擊了自己的器官和組織,導緻關節内滑膜受刺激,長此以往就導緻了滑膜炎,并逐漸侵蝕關節軟骨,引起關節疼痛并最終導緻關節畸形。
發病人群不同
發病機制決定了發病人群的差異。
由于OA的高危因素是年齡,因此,就我國而言,60歲以上人群OA患病率約為50%,75歲以上人群高達80%,這就意味着随着年齡的增加,OA發病風險也大大增加。
目前RA的具體病因還是不清楚,但很多研究都認為,RA患者攜帶易感基因,即RA患者的孩子相較于沒有家族史的人來說,發病幾率更高。
而病毒感染、細菌及其他緻病菌感染都可能誘發RA。此外,RA好發于30-50歲的女性。
臨床表現不同
OA和RA都會發生關節疼痛,但OA的疼痛一般是膝、髋等大關節,很少出現對稱疼痛的情況,而且一般不出現關節紅腫的現象。
RA主要累及小關節,尤其是掌指關節、近端指 (趾) 間關節、跖趾關節等,并呈對稱性,當至少3個小關節受累,才能有可能診斷為RA,且滑膜的炎性增生會導緻關節腫脹。
OA和RA都會有晨僵。什麼是晨僵?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早晨醒來,感到關節僵硬緊繃,活動不利,有明顯的膠粘感,這就是所謂的“晨僵”。
症狀輕者,活動後可減輕或消失,重者需要1小時或數小時才能緩解。
晨僵是由于睡眠或運動減少時,炎性組織内水腫液蓄積,使關節周圍組織腫脹所緻,随着肌肉的收縮,水腫液吸收,組織恢複柔軟,關節活動就會再趨向靈活,晨僵也随之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晨僵出現在95%以上的RA患者中,通常時間持續在1個小時以上,而OA患者也會出現晨僵,但多在數分鐘到半小時後緩解。
影像和實驗室檢查不同在X線片上,OA的三大典型表現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關節邊緣骨贅形成。
RA的X線片更多的表現為關節畸形改變、骨侵蝕和軟組織腫脹。
其中,手和腕關節X線片顯示骨侵蝕或骨質疏松,對RA的診斷更增添了說服力。
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加做CT檢查,因為CT檢測骨侵蝕的能力較X線片更準确。
在實驗室檢查上,OA一般沒有特殊的血液學變化;
RA患者的炎性指标(如血沉、C反應蛋白)增高明顯,而且可以出現包括類風濕因子在内的許多自身抗體陽性,但要特别注意,千萬别單靠類風濕因子來确診和排除RA。
治療方法不同
OA的治療主要是緩解症狀,輕中度患者可以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若病情加重,可以關節腔内注射玻璃酸鈉等關節保護劑,如果OA進入晚期,關節退變嚴重,可以考慮關節置換手術。
RA的治療就要相對複雜得多,患者也可以一開始嘗試非甾體類抗炎藥,但隻能緩解疼痛,不能控制疾病進展。
可适量口服糖皮質激素,并盡早開始抗風濕藥物治療,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等,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聯合使用生物制劑或小分子靶向藥物。
和OA患者一樣,對于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晚期RA患者,關節畸形嚴重的話,可以選擇關節置換手術。
你說,是骨性關節炎可怕,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可怕?
唯醫骨科,每天更新骨科科普知識,讓您看到既貼心實用又放心靠譜兒的小知識。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有骨科相關困擾,請把“唯醫骨科”推薦給他們,送上一份健康禮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