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交彙點訊 11月7日,2022智彙崇川創新創業峰會會場内外熱力湧動。中科院院士、高校科研院所負責人、企業家代表、高層次人才代表等近300名嘉賓雲集,為崇川打造創新創業高地出謀劃策、彙聚合力。現場,中科院院士朱美芳等6位專家學者受聘崇川區戰略性新興産業鍊首席專家,南京郵電大學南通研究院等30多個産學研項目、科創項目、基金投資項目簽約,崇川區人才學會、梧桐樹下崇川青年人才驿站等8個合作基地揭牌。
“政府部門聚力創新創業、招賢納才,人才項目走進崇川、落戶崇川,智彙崇川創新創業峰會吹響了‘雙向奔赴’的号角。”崇川區委書記胡擁軍介紹,自去年首屆峰會舉辦以來,陳興榮、鄧勇、董作民、劉曉輝、楊文利等百餘名高層次人才來到崇川,百億級通富微電先進封測基地、世界500強歐萊雅、咖啡“獨角獸”manner、全國供應鍊龍頭企業怡亞通、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等一批優質項目相繼簽約落戶,為崇川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全區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占比達61.75%、全市第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400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2.36件,市北高新區高新技術産業投資額增幅位列全省高新區首位。
“崇川正着力打造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創新之城,崇文尚才築巢引鳳的希望之城。”崇川區長楊萬平推介道,将把招才引智作為發展“動力源”,企業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團隊),給予團隊最高300萬元、個人最高200萬元資金資助;把創新創造作為發展“催化劑”,對新落戶科創項目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把金融驅動作為發展“強引擎”,對入庫培育科創企業項目給予最高2000萬元科創基金股權投資……以最大的誠意、最好的政策、最優的服務,打造“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創新創業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崇川是南通‘發展之核’,在全省創新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劉波說,希望崇川加強高新技術園區、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産業、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聯動,更大力度推進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更大力度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集群,更大力度提升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水平,更大力度集聚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以人才鍊的“強”,激發創新鍊的“活”,托舉産業鍊的“優”,讓崇川成為人才向往的創新創業之地。
“真誠地邀請、熱切地期盼廣大專家人才,選擇南通、選擇崇川,成就夢想、共創輝煌。”南通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封春晴說,崇川作為南通主城,坐擁地利、資源疊加、優勢獨厚,是南通最具吸引力、最富競争力的人才高地。他希望崇川以此次創新創業峰會為契機,始終樹牢“人才第一資源”理念,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全力搶占人才發展制高點,持續擦亮“智彙崇川”創新創業品牌,加快形成人才奔騰、創新潮湧的生動局面。南通将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建設更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目标,進一步提升創新載體集聚力、産業與人才融合度、人才生态支撐力,持續優化“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創新生态,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讓“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态成為南通最靓麗的城市名片。
會上,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劉陳、複旦大學黨委副書記袁正宏、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建華,圍繞校地合作、産業技術轉移等交流演講,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發表題為“合成生物學撬動大健康科技的創新和創造”的主旨演講。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贲騰
通訊員 成城
編輯: 張周楠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