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開展教育援疆工作有何重要意義

開展教育援疆工作有何重要意義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20 13:44:09

開展教育援疆工作有何重要意義?援疆教師們用他們豐富的教學水平和管理理念,在天山腳下揮灑奮鬥的汗水,傳播知識、發揮着“傳幫帶”作用,彙聚起“星星之火”讓“組團式”教育援疆的力量徹底釋放,細觀火星,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正閃爍在新疆這片廣袤的大地之中,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開展教育援疆工作有何重要意義?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開展教育援疆工作有何重要意義(教育援疆小團體發揮大作用)1

開展教育援疆工作有何重要意義

援疆教師們用他們豐富的教學水平和管理理念,在天山腳下揮灑奮鬥的汗水,傳播知識、發揮着“傳幫帶”作用,彙聚起“星星之火”讓“組團式”教育援疆的力量徹底釋放,細觀火星,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正閃爍在新疆這片廣袤的大地之中。

  任雅文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着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

  2016年以來,“組團式”援疆工作不斷發展,積累了大量經驗。在認真總結教育人才“組團式”援疆9所試點學校經驗後,第十批援疆工作進一步整合中組部選派援疆教師和教育部選派“萬名教師援藏援疆計劃”教師力量,在10個地州市、2個兵團師市24所學校開展新一批教育人才“組團式”援疆試點工作,選派援疆教師537名,采取“小組團”模式,組建教育“小組團”幫助新疆加強新疆教師隊伍建設,集中力量培訓和帶動當地教師,不斷提高新疆受援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水平,提升新疆教育造血能力,切實加強新疆教師隊伍建設。

  克服困難去援疆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有一群特殊的援疆人,為響應國家“組團式”援疆的号召,他們和自己的愛人、家人一起奔赴邊疆,發揮着“小團體大能量”的輻射力。他們中,既有丈夫先援疆3年,然後動員妻子一起來援疆的袁磊、黃紅豔夫婦;也有雖同在博州但在不同縣市學校工作,隻能周末見一面的陳正洋、吳愛華夫婦;既有孩子上大學了,夫婦二人懷揣夢想來的劉濤、晏慶豐夫婦,也有小孩才上幼兒園、小學,一家3口“組團援疆”的趙勇、向彩琴夫婦和曾铮、黃貞珍夫婦……一批批的援疆教師壓茬接力、薪火相傳,用怒放的生命點亮邊疆各族孩子的希望。

  “想為邊疆做點事,孩子還小為方便照顧還是帶上了。”趙勇說。2018年,趙勇和妻子向彩琴決定帶上4歲的女兒一起援疆。來到博州,趙勇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來到華中師大一附中博樂分校,而妻子向彩琴則到博樂市第九中學教初中物理。2019年,趙勇憑借紮實的專業技能,攻克學校的3D建模、打印等技術難題,在他和其他老師的指導下,三名參加全國中小學生創新競賽的學生均獲得全國一等獎。

  “現在适應多了,但還是感覺這裡的風太大了,經常吹得人走不動路。當地有這樣一句戲稱:每年隻刮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湖北第八批援疆教師在阿拉山口中學任教的黃永福笑道。不過比起自然環境,更讓黃永福難以忍受的是孤獨和寂寞。白天上班和學生們在一起還好,夜深人靜時,他一個人獨坐宿舍,心中滿是對家人的思念。在接續奮鬥的援疆教師的努力下,2021年6月中考,阿拉山口中學中考成績在博州名列前茅。

  一批批的援疆教師克服困難,在自己及家人的無私奉獻下,義無反顧地支援邊疆教育,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傳遞着先進的教學理念、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打響了“上學找湖北老師”的口碑,湖北華師一附中博樂分校更是一躍成為全自治區最有影響的示範高中,一本上線率達62.1%。“組團式”援疆讓博州、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五師的各族群衆對湖北教育援疆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強烈……

  隻要認真學 徒弟成師傅

  “知識在課本上都有,但是好的教學方式卻是書本上學不來的,我一直很苦惱,怎樣帶動學生們的積極性。通過翁校長旁聽我上課時給出的建議和觀摩溫州教師們課堂,讓我豁然開朗。原來知識點也能變得好玩又好記。”拜城縣第四高級中學教師江燕平激動地說。

  拜城縣第四高級中學也是自治區組團式援疆的試點學校之一,2020年,浙江溫州市的九位教師在該校開始了援疆教育任務。翁迪曉是溫州援疆教師團中的一員。在這裡,他是校長也是教師。他認為把溫州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帶進課堂,聽當地教師的課和讓當地教師觀摩溫州教師們的課堂是一個直接有效的方法。各位援疆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各盡所能。援疆教師安宇為老師們解讀新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大家一起讨論新教材的特點,并結合本地教學具體的教學案例講解,老師們意猶未盡直呼再來一節課。援疆教師林勇針對當前測試卷由老師手改的現狀,利用手機APP功能,向同事們講了一堂關于試卷“簡易測”的講座,在座的老師們笑稱不用手改卷子那得多省事啊。“溫州名師、名班主任”智援行動、“名師示範課”“班主任工作坊”“專家講座”“雲教研”……一個個幫帶活動,不斷向第四高級中學傳遞着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

  留下一隻帶不走的隊伍,除了要讓受援學校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管理方式外,最重要的就是從“輸血式”援疆到“造血式”援疆的轉變。

  “孔老師,您提出的意見對我以後授課幫助太大了。針對我授課的薄弱環節,您還專門給我買了理論書,真的太感謝了,我一定認真學習,把書本上的内容結合其他老師的授課模式融入自己的課堂裡。”喀什二中青年教師彙報課上,英語教師走比亞·阿布都卡地爾感激地對山東援疆教師孔令波說。

  “教學相長共同體”是山東援疆教師為發揮示範作用,在喀什二中為青年教師專業成長量身打造的一種創新實踐模式。孔令波等50名援疆教師與近200名青年教師結對,組成小的幫扶團體,手把手指導、集體備課、共同開展課堂教學,以師徒結對為機制,瞄準薄弱環節,加強教法學法指導,提升喀什教師教學能力。經過學習後,喀什二中不少教師都說:“學到不少‘幹貨’,這種教學模式真的是太棒了,這是我在書本上琢磨也琢磨不出來的,老師這麼一帶真讓我有醍醐灌頂的感覺,這些老師真棒!”

  “師徒結對”充分發揮了援疆教師團隊豐富的一線管理和教學工作經驗,讓不少當地青年教師都能夠獨當一面,從徒弟變成師傅,“組團式”教育援疆的成果正在新疆大地成倍數增長着,為新疆留下一支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讓教育援疆惠及越來越多教師和學生。

  就第十批援疆幹部實施“青藍工程”以來,各地建立結對跟學機制,實施“青藍工程”,結成師徒幫帶對子884個,24個試點學校中,本地教師成長為自治區級名師6人,地州市級名師53人,縣市級名師110人,279名本地教師成長為骨幹教師。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聚在一起形成的合力是無限的,一個個援疆教師以援疆團隊模式來到新疆,分散在各地州縣市,組建不同的小團隊,這些小團隊凝聚起大力量,讓新疆的教育事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共述援疆情

  “我想如果再留三年,多做點事情,就更能凸顯援疆的意義和使命。”2015年,武漢市光谷第二高級中學英語教師孫紅霞主動向學校申請赴新疆支教。收拾行裝她來到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華中師大一附中博樂分校開啟了支教生活,第一個三年支教期圓滿結束後,孫紅霞舍不得離開這裡的孩子們,再次提交申請,開啟了第二期援疆并擔任了班主任。

  6年的朝夕相伴,讓孫紅霞和同學們産生了深厚的感情。平日裡,孩子們常稱呼她為“霞姐”“媽媽”。2019年2月,孫紅霞的結對“親戚”範佳慧經文理分科來到她的班上。通過家訪得知,範佳慧父母平時工作忙,沒有功夫管孩子,孩子的學習基本靠自覺。孫紅霞聽後便幫助範佳慧制定系統的學習計劃、輔導功課,經過一年共同努力,範佳慧在班裡成績名列前茅。2021年2月,為進一步幫助範佳慧沖刺高考,在征得學生及家長的同意後,孫紅霞将範佳慧接到自己宿舍同住并負責監督起她的學業。“孫老師就像媽媽一樣,關心着我的生活,督促着我的學習。有不懂的地方我随時都能問她,她總是很耐心地給我解答。”範佳慧說。像這樣的關懷發生在班裡的每一位同學身上,而這些學生們也沒有辜負孫紅霞的一片苦心。2021年高考班裡捷報頻傳:維吾爾族的地力亞爾考取了中山大學,蒙古族的宮傲考取了中南大學,哈薩克族女孩穆麗迪考取了北京聯合大學……孫紅霞笑着說道:“我給自己取了一個蒙古族名字——烏蘭圖雅,雖然我要離開這片土地了,但是我熱愛這裡,6年的援疆生活讓我看到這些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對人的熱情友善,還有不少學生說要考到武漢去,看一看我的家鄉是什麼樣的。”

  對于援疆這段共同度過的時光,有不舍的不僅是援疆教師,更有萬千學子和他們的家人,一段段民族團結的感人故事在這裡生根發芽,一件件教師與學生親如一家的事例在這裡共同書寫着深深的“援疆情”。

  “李老師,您不僅教孩子文化知識,您還救了她的命。是您,保住了我們這個家庭!”熱則耶·阿蔔杜熱合曼的家長留下了感恩的淚水。

  2020年底,天津援疆教師李曉東授課時發現,2018級“津和班”學生熱則耶·阿蔔杜熱合曼出現了精神不振、面部浮腫等情況,李曉東趕緊與學生家長聯系,建議立刻就醫。學生家長帶着孩子來到烏魯木齊診斷後發現,熱則耶确診胰腺腫瘤,病情形勢十分嚴峻,需要盡快手術,李曉東趕緊幫忙聯系天津腫瘤醫院,為熱則耶提供權威診斷和安排手術。所幸發現及時,熱則耶術後恢複良好,在病床上就繼續投入到緊張的高考複習之中。李曉東和其他任課教師通過手機視頻、電話等方式為她解答學習問題,并鼓勵她克服困難,堅定逐夢。熱則耶哭着跟李曉東說:“李老師,謝謝您。我以後也要跟您一樣,當一名老師,把您對我們的愛傳遞下去。”

  心更近了,情也更深了,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援疆教師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熱情呵護着這方土地的萬千學子,也收獲着民族團結的累累碩果。

  教師,一個神聖的職業,燃燒自己點亮别人。援疆,一項光榮的任務,飽含着中華大家庭互助友愛的深情。在新疆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孩子渴望獲得更好的教育,有太多的教師想要獲得更先進的教學知識,有太多的學校想要獲得更先進的教學、管理理念,援疆教師們用他們豐富的教學水平和管理理念,在天山腳下揮灑奮鬥的汗水,傳播知識、發揮着“傳幫帶”作用,助推着新疆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他們彙聚起“星星之火”讓“組團式”教育援疆的力量徹底釋放,細觀火星,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正閃爍在新疆這片廣袤的大地之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