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汨羅江畔起歌聲

汨羅江畔起歌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16:42:52

汨羅江畔起歌聲(追趕太陽他為汨羅江)1

鳥瞰汨羅江。(趙軍紅攝)

紅網時刻嶽陽11月3日訊訊(汨羅融媒體記者 胥揚)“神州大地地勢西高東低,千萬條江河水無不付之東流洩入東海。汨羅江水則反其道而行之,百折不回孤傲地自東向西流去。她是一條追随着太陽東起西落的河流,如同誇父逐日那般執着……”10餘年前,嶽陽籍作家潘剛強在散文《汨羅江水綠如藍》一文中,為母親河汨羅江寫下獨特注腳。

在無數個日子裡,他背着行囊,拿着相機,與探索者一起行走汨羅江畔,探索藍墨水上遊的人文密碼,全流域、廣視角打撈民間記憶碎片。曆經近20年打磨,近日,潘剛強最新散文著作《汨羅江,一條追趕太陽的河流》出版,深情講述了汨羅江的前世今生和美好未來,并以此書紀念屈原行吟絕唱2300周年。

汨羅江畔起歌聲(追趕太陽他為汨羅江)2

溯汨羅而上,探詩歌源頭

2005年,著名詩人餘光中先生為龍舟下水祭屈原專門賦詩《汨羅江神》。端午節時,餘光中專程從台灣趕來汨羅,參加中國汨羅江國際龍舟節,作為主祭,先生帶領30萬觀衆齊聲朗誦《汨羅江神》。

“藍墨水的上遊是汨羅江。”餘光中先生用這句充滿深情的詩句,讓錦繡中華源遠流長的泱泱詩河,自兩千多年前一脈相承到了今天,到了未來。餘光中先生不經意間吟誦的這句詩,又因被著名詩評家李元洛引為題叙,從海峽對岸傳入楚湘大地。“藍墨水的上遊”便成為汨羅江的特指。

汨羅江畔起歌聲(追趕太陽他為汨羅江)3

2005年6月10日,餘光中(中)、李元洛(右)與潘剛強(左)在汨羅。

上下兩千年,長短五百裡,天地之間不廢江河萬古流的,惟有汨羅江千古屬斯人。此行中,潘剛強全程陪同,餘光中為潘剛強題字留念:“溯汨羅而上,探詩歌源頭”。這兩句話,讓他有了更強烈的使命感。

潘剛強是平江人,從小在汨羅江畔長大,當過知青、工人、教師、黨政機關幹部,1992年開始散文創作,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童年記憶與人生經曆的自然融合,決定他的文學創作方向——為母親河“立傳”。

打撈民間記憶碎片,為母親河“立傳”

一條東起西歸的河流,先人為何會用一個從水、從日的“汨”字,來命名“光争日月”的“屈原所沉之水”呢?近20年來,潘剛強與各位探索者一起“對話汨羅江”,先後踏遍江岸48個鄉鎮,收集現場采訪、影像拍攝、水文勘查、史志考究等最新研究成果,力求全流域、廣視角打撈民間記憶碎片。

汨羅江畔起歌聲(追趕太陽他為汨羅江)4

潘剛強采訪屈子祠原館長劉石林先生(右)。

《磊石山,守望江湖》《屈子祠,光争日月》《自古流傳是汨羅》《長沙之下,洞庭之上》《羅水,不盡豐饒不盡詩》《宋坊明驿》……書中,潘剛強由磊石山河口起述,将一條江及她兒女的故事娓娓道來。全書共26萬餘字,收錄現場照片132張、經典詩詞99首、景觀對聯56副、方志史料36例,是湖南省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

汨羅江畔起歌聲(追趕太陽他為汨羅江)5

潘剛強采訪黎鳳兮先生(中)。

汨羅江畔起歌聲(追趕太陽他為汨羅江)6

潘剛強采訪祭典傳承人楊基良先生(左)。

汨羅江畔起歌聲(追趕太陽他為汨羅江)7

打倡師傅孫浩(中)。

“所謂楚辭,如果用今天的通俗語調來分類,口話出來是楚語,書寫出來是楚詞,器樂演奏出來是楚曲,吟誦出來則是楚聲。古羅子國的汨羅地帶原以長樂街為中心,形成新湘語區的長樂方言區。”寫作過程中,潘剛強多次采訪屈子祠原館長劉石林、鄉賢黎鳳兮、屈子祠祭典代表性傳承人楊基良、打倡師傅孫浩等,他認為,土生土長的汨羅人那種發自内心血脈的激情吟誦,注定他們成為“離騷楚聲”傳承人。

“拿到這本書,就像拿到了一把打開汨羅江的鑰匙,窺視到了汨羅江的許多秘密,了解到了汨羅江畔許多鮮活的事物,那是我以前無從知曉的。”汨羅市正則學校老師周林閱讀《汨羅江,一條追趕太陽的河流》後,約上好友迫不及待地來到汨水與羅江的交彙處,來到南渡橋前的小洲上,一睹汨水與羅江的第一次彙合。

“從汨羅江到洞庭湖,隻不過五百多裡水路,卻是我一生的宿命,走過的前半生與踏足的後半生,我從來沒有且永遠不會離開這條軌迹。未來我依然奮力行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永遠像汨羅江水那般永不停步追趕太陽。”潘剛強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