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略新興産業融媒體記者 陳雯
在今年夏天,東芝将旗下筆記本電腦業務僅剩的19.9%的股份也全部出售,正式結束了其經營長達35年之久的筆記本電腦業務。不止東芝,包括索尼、日立、松下、三洋在内的彩電制造商們,都各自走向了虧損、裁員、砸鍋賣鐵的道路。8月12日,東芝發布2020财年一季度财報,财報顯示,東芝一季度運營虧損達126億日元。随之傳來消息,稱東芝将持有的筆記本電腦業務公司Dynabook inc.的全部股份轉讓給夏普。
其實,關注東芝的人都知道,東芝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經開始“變賣家産”了,隻是到了将旗下筆記本電腦業務僅剩的19.9%的股份也全部出售的這天,東芝才算是完全退出了筆記本電腦市場。随後,夏普将這一業務品牌更名為Dynabook。
也就是說,在今年夏天,東芝正式結束了其經營長達35年之久的筆記本電腦業務。
東芝是如何從神壇跌落的?
1985年,東芝推出Thorn EMI Liberator,是全球第一台翻蓋型筆記本電腦。在20世紀90年代,東芝作為全球頂級PC制造商之一,曾連續7年占據全球銷量的榜首。東芝見證并引領了全球筆記本電腦的發展,第一台帶電池的彩色液晶屏筆記本、第一台内置1.8英寸硬盤的超輕薄筆記本、第一台雙光驅影音旗艦筆記本都出自東芝。當然不止電腦,從雷達到晶體管電視,從微波爐到彩色影像電話,東芝都表現出極強的創新能力。
2006年,東芝以5980億日元的高價從英國核燃料公司手中收購西屋電氣77%股份,随後繼續斥資1770億日元将西屋股份增持至87%,試圖借此開拓全球核電市場。東芝在三菱和日立等公司的競标過程中,不斷加碼資金投入,以54億美元拿下了西屋電氣。雖然如願以償,但東芝卻付出了比原定價格高出近3倍的代價。
2009年,東芝新任社長開始強化東芝核電業務,拿下了中國4基、美國8基核電站等建設預定。而兩年後,東京突發大地震,造成福島核洩漏,東芝的核電業務停滞不前,成本卻持續攀升。在這期間,東芝又爆發了時間跨度長達7年、虛報利潤高達1562億日元的重大财務造假新聞。
2015年8月31日,東芝申請延期發布2014财年年度證券報告。9月17日,東芝成立調查第三方委員會,針對98位在2008-2014年期間擔任董事和執行董事的人員展開調查。2016年3月,東芝公布當年的虧損額高達4832億日元,其中提及較多的就是與核電業務相關的造假問題。不久後,東芝收購的西屋電氣公司以破産告終。
并購是原罪嗎?
逐漸地,東芝企業的業績開始呈現出難以逆轉的頹勢。在這樣的頹勢之下,東芝在中國的發展如何?
2016年,東芝家電業務被美的集團收購。讓我們回到當年,可以看到,除了并購前夕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28%以外,美的集團在2014-2017年都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特别是2016-2017年,美的營業總收入從1598.42億元增長到2419.19億元,營業收入增長率不斷增加,由2015年度的負增長,發展到2016年度的14.88%,在2017年度達到了51.35%。
東芝家電的主要業務是聚集在東南亞市場這個大區域内,在日本本土市場的發展更具潛力。東芝原有的海外銷售網以及各種渠道能夠在美的成為國際化企業的進程中形成有效助力。
可以認為,并購東芝給美的帶來了經營和管理方面的水平提高。并購後,美的可以獲取東芝家電的五大業務闆塊和大量專利以及東芝家電在國際上的制造基地和市場。
而當時的東芝集團内長期虧損的财務狀況,憑借自身的經營難以實現扭虧為盈。2014年東芝家電的資産賬面價值總計為1100億日元。但其負債卻比其高出200億日元,到2015年的債務總額已經達到1244億日元,出現資不抵債的狀況。
東芝出售東芝家電的原因也是為了減輕償債壓力、擺脫經營的困境。美的拿下了東芝家電80.1%的股權,對價31億人民币,以現金支付全部價款,同時還承擔了250億日元的債務。
其實,并購隻是第一步,後續進行的整合才是企業收購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海外并購,企業間可能存在很多差異甚至壁壘。
美的看中了東芝家電下的多樣化産品、标準化的生産基地和本身的品牌知名度。因此,在此次并購完成後,美的對東芝家電超過5000項的專利和其40年的品牌授權,以及日本及東南亞地區的銷售渠道進行了相關的财務整合。這讓美的在掌握其技術的同時,也推進了自身家電業務的産品創新能力。而後美的剝離了東芝之前的PC業務,把這塊和主業是商用電腦方向的子公司進行了合并。此外,美的還終止了東芝家電的電視機的生産,将印度尼西亞的電視機廠也賣了。通過運用自己的分銷渠道為東芝家電在中國市場的開拓提供支持,美的提升了自己總體的業績。
從主動收購到被動賣出多項業務的過程中,東芝表現出對市場發展趨勢的遲鈍。從産業的角度看,日本家電的産品開始進入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同時,在全世界家電制造企業繁榮發展,尤其是中國家電企業開始迅速占領市場的時候,日本家電企業在全世界的市場占有率的風光卻已不複當年。不止東芝,包括索尼、日立、松下、三洋在内的彩電制造商們,都各自走向了虧損、裁員、砸鍋賣鐵的道路。
以後還可以見到東芝的産品嗎?
東芝于1991年來到中國,總部設立在大連市,主要生産工業馬達和電視播送用信号發射器等,在頂峰時東芝大連公司的員工高達約2400人。在重組過程中東芝集團業務調整,生産的産品種類越來越少。今年9月東芝大連公司停産,走入關閉清算流程。東芝徹底從中國撤離了嗎?
東芝(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宮崎洋一稱,大連這家公司建于30年前,工廠設備老舊,其生産的産品也已逐漸完成曆史使命。但他也表示,“如果以此得出‘東芝會撤出中國市場’的結論,那完全是無稽之談,目前東芝在大連還有其他的投資”。
根據東芝公司的聲明,“由于東芝集團已經出售了電視業務和醫療設備業務,業務結構發生變化,因此很難繼續經營該工廠。我們決定解散和清算東芝大連有限公司,因為目前電機和廣播發射機的生産将停止,并且沒有開始新生産的計劃。”在關閉該基地後,東芝集團将改在越南和日本國内生産相關産品。
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劉志彪指出,東芝大連工廠的離開,顯示美國和日本的一些國家正在尋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有些國家将這一過程稱為“供應鍊多元化”。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東芝的轉型也是日本企業受外力倒逼向産業鍊上遊轉型的代表。
另外,東芝董事相關負責人表示,東芝選擇減少B2C業務,專注于B2B生産來穩定公司經營。
目前看來,東芝将籌碼押在了的半導體業務上。或者說,在剝離了諸多消費者業務之後,東芝目前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社會基礎設施業務、新能源業務、半導體業務及信息通信技術業務等方面。東芝在新的主營領域确實有一定技術儲備,但将技術儲備轉換為營收則無法一蹴而就。至于遲來的轉型能否發揮作用,受損的品牌形象能否重新修複,恐怕短時間内東芝很難給出肯定的答案。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