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冬天來臨,尤其是下雪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劉長卿的一句唐詩“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這十個字雖然簡短,但是曆來被很多人喜歡,都受到很多人的稱頌,那麼這首詩,它究竟妙在何處?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這就是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文很短,隻有20個字。相比前兩句,後兩句的流傳更為廣泛。
為什麼這首詩受到人們的重視,那是因為契合了人們對家的盼望。
如果在“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這兩句唐詩當中尋找一個關鍵字眼,那就是“歸”。“歸”意味着什麼?
首先,“歸”代表着國人對家的渴盼。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這樣對家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歸”意味着團圓,意味着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能在一起,這也是這句唐詩的内涵所在。
正是因為對家的渴望,這個人即便是風雪之夜也要冒雪回家。正如我們每年冬日的春運,即便是天氣糟糕,即便是假期短暫,即便是路途遙遠,也擋不住回家的熱情。在外打拼一整年,就是為了回家時的那一份溫暖與期待。
其次,對于外出的人來說是“歸”,而對于在家等待的人來說,則是無盡的盼望。詩人雖然沒有直接展示出這幅等待的畫面,但是我們能夠依靠想象來進行填充。家人的等待,焦急地等待,這一切甚至連家中的小狗都感同身受,以至于聽到柴門被打開的“吱呀”聲音,小狗迫不及待地飛過去迎接主人。
風雪之夜是寒冷的,路是難走的,但是擋不住人對家裡溫暖的向往;冬日的寒夜是漫長的,是無聊的,卻擋不住人們對外出之人的等待。而這一切等待,都因為柴門被打開的一刹那引起的“犬吠”聲而變得生動鮮活。
這首詩固然是美景之作,風雪夜點點滴滴就是一幅絕美的中國畫。但是細究起來,其中蘊藏着的那份對家的盼望,才是這首詩流傳甚廣的根本原因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