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荒雜談
(本文由拾荒雜談原創,歡迎署名轉載!)
前幾期寫過了兩次有關山東的冷知識,出乎意料的是,反響很不錯,比之江浙豫粵川地區的人氣還高,故此次應讀者的要求,再次補充五個有關山東的冷知識。
冷知識一:魯菜第一名菜——黃焖雞米飯
如果不是時代快速發展,縱外省人一生可能也無法嘗到幾道魯菜。
明明身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魯菜在外的名聲一直是“萎靡不振”。和如火如荼的“川菜”比,少了南方吃辣的加成;和萬般皆可的“粵菜”相比,又缺了敢于嘗試的勇氣;就算是和自己的老鄰居“淮揚菜”相比,也少了那種精品細嘗的風感。
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魯菜都成了四大菜系的“吊車尾”。
其實說實話,魯菜的重點并不在口感,而是在技巧上面,所謂做菜做菜,魯菜菜系重中之重就是在“做”上面,以高超的刀法以及烹饪手法将菜原味盡可能的揮發出來,但可惜的是快餐化的今天,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注定是一個對立面。
而這種模式下就催生出現今魯菜當中“流傳度最廣”但最不受重視的菜品——黃焖雞米飯。
說出來連很多魯菜大師都覺得郁悶,學了幾十年,原來人們最愛吃的還是那種難度特别低的魯菜。
哦,這一條的冷知識就是,如果我不說黃焖雞米飯是魯菜的話,你們的印象當中是不是對魯菜停留的印象隻有“蔥燒海參”等高檔海鮮?
冷知識二:君子藏牌于身,待時而動
以前玩三國殺最喜歡的台詞就是呂蒙的“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然而時隔多年,當我徹底融入山東文化之後,發現全天下隻有山東人才能将這句話完整地體現出來。
隻不過君子藏“器”,而山東人藏牌。
在沒去山東之前,我永遠也想不到打牌是可以藏牌的,如果不藏牌還會被隊友“國罵”伺候。而這就涉及到了山東人最廣泛的社交遊戲——夠級。
正如麻将有血流、大衆、卡五星等衆多玩法一樣,撲克牌也是時常以地區劃分的方式變化出不同玩法。像湖北的鬥地主、蘇北的“掼蛋”等都是以地區劃分産生出來的不同玩法,而到了山東這裡就成了保皇和打夠級。
不過相較于隻流行于魯東、魯北的保皇而言,夠級才是風靡于全省的榜首。這種四副牌六個人的聯盟打法能夠最大程度上上演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協作和陰謀詭計。
這種夠級玩法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核心點就是如同三國殺一樣,全程靠演,每逢結尾都能上演一出大戲——千萬不能讓對家看到你手裡還剩幾張牌,于是這就開啟了山東人奇葩的打牌現象:
幾個大男人手放在衣服裡東藏一張西藏一張,更有甚者桌底屁股底也都是牌。
所以正如開頭那句話一樣,山東人才是真正做到了君子藏牌于身,待時而動。
隻不過這種娛樂方式隻适合春秋冬,至于什麼原因自己去猜一下,看看下方哪位讀者最懂?
冷知識三:山東人點菜絕不點單數
廣東個别地區有這樣一個講究:點菜不能點雙,因為在當地紅事點單,白事點雙。
當然也不僅僅隻限于廣東地區,實際上放眼全國很多地區都有這樣的一個講究。究其根源則是因為早年時期處理白事做“七”的時候一般約定俗成都是訂雙數菜,畢竟單為陽,雙為陰。
而距離廣東數千裡之外的山東卻是恰恰相反:點菜不可點單,哪怕即使是條件限制,也必須絞盡腦汁弄個調料出來充當一盤菜。
因為山東地區有這麼一個古怪的講究:“上路飯”三菜、“上貢飯”五菜。
于是就鬧出了讓很多外省人摸不着頭腦的一幕:招待客人為何豆腐乳、老幹媽也上場了?
冷知識四:百家争鳴之核心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争鳴是我國先秦曆史上絕無僅有的思想大碰撞,這段時期内産生的學說時至今日仍舊影響着國人。
在這“争鳴”的百家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以及兵家。
說起這五家的經典代表人物可又能值得山東河南兩地出來擺擺自家底蘊有多深厚了。
可以很負責任地講:影響國人數千年的百家争鳴實際上就是山東河南兩地的先賢在上演“獨角戲”。
首先是山東地盤内的儒家,衆多周知,儒家的兩大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都是山東人:孔子為曲阜人,孟子為鄒城人。
其次是河南地盤内的道家。道家兩大聖人老子和莊子俱是出自豫地,且相距并不遠:老子為周口鹿邑人、莊子為商丘蒙縣(梁園區)人。
接着是河南與山東籍貫俱有的法家,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慎到、商鞅等,其中韓非是河南鄭州人、李斯是河南駐馬店人、商鞅是河南安陽人(一說濮陽人),而作為法家創始人之一的慎到則有點複雜,他祖籍山東、父籍河南正陽、出生地卻是在河北。
然後就是身份撲朔的墨家,墨家創始人兼首任钜子的墨翟為宋國人,但戰國時期的宋國橫跨河南山東兩地,所以很難說到底是哪裡人。
最後便是名将輩出的兵家。在兵家這裡,河南和山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雙分天下。兵家兩大巨頭——呂尚(姜子牙)為河南衛輝人、孫武為山東人,其餘幾聖也是豫魯參半:亞聖吳起為山東定陶人、尉聖尉缭為河南開封人、兵宗司馬穰苴山東人、兵尊王子城父河南洛陽人。
嗯,應該再加上縱橫家和陰陽家。
縱橫家創始人鬼谷子是河南鶴壁人、陰陽家創始人鄒衍是山東濟南人。
冷知識五:山東人的始祖應是少昊
越接觸先秦曆史就越能發現一些奇怪的點來,就比如标題的這個點:山東人的始祖是少昊。
在先秦神話當中,天有五帝,即東方青帝太昊(伏羲)、西方白帝少昊(玄嚣)、南方赤帝(炎帝)神農、北方黑帝颛顼、中央黃帝軒轅。
這五帝雖說是神話,但都是從先秦曆史當中延伸出來的,換言之就是這五個呈交接順序的部落首領是真實存在的。
其中順序是這樣的:第一世為青帝太昊伏羲、第二世為少典、第三世為黃帝軒轅、赤帝(炎帝)神農、第四世為白帝少昊、第五世為黑帝颛顼(黃帝之孫、白帝之侄)。
他們之間的統治區域流程是這樣的:上古時期,以黃河中上遊甘肅、陝西、河南等地為核心,分周邊為東南西北,其中山東、江蘇地區就是東夷,彼時的華夏部落尚未完成種族融合,因此東夷最初的意思就是居于中心部落以東的族群。
東夷部落最先走出來的便是太昊伏羲,他以卓越的領導力成為東夷和中心部落的首領,被後人尊為華夏人文始祖。
之後太昊伏羲生少典,少典無大才能便被伏羲分封到一塊小地(有熊國)擔任國君。後來少典生黃帝(一說炎帝也是少典之子),黃帝南征北戰統一中原其他小部落進行整合,中原部落得到空前的壯大,被尊為“始祖”。
黃帝在位時,生有二子,長子為玄嚣少昊,次子為昌意。少昊初時迎娶東夷部落女子,并逐漸成為東夷首領。後來更是靠着自己的才能将東夷部落進行整合,黃帝退位前依據兩個兒子的才能将首領之位傳給了少昊。
少昊成為中原部落首領之後将東夷部落進行融合,這便是華夏種族的雛形。少昊之後,其侄子颛顼繼承其位,加速了族群整合。
當然以上的流程故事出于多部典籍整合,有不同的地方很正常,但有一點沒法改變:即少昊是東夷部落融合之前最後一任首領,即山東人的始祖。
那麼問題又來了一個,明明是東夷部落的首領,為何少昊會成為西方白帝?
這個則是要歸到秦國身上。有說秦國祖源和颛顼關聯不大,實際是少昊後代,故祭祀神主要是白帝,時間一長就成了西方神;也有說五方上帝形成年代主要是在漢朝,因為漢朝分西漢東漢,西漢時期五德紛雜,到了東漢時期才确定為火德,以火克金,秦自然為西方金德,祭祀神自然是少昊。
為何這麼混亂?
都賴本澤馬!
以上就是本期的五個山東冷知識全部内容,有想要補充或者斧正的讀者歡迎下方踴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