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準确的斷句

如何準确的斷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8 16:51:36

如何準确的斷句?文言文斷句方法1.弄通文意斷句,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如何準确的斷句?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如何準确的斷句(如何準确快速斷句)1

如何準确的斷句

文言文斷句方法

1.弄通文意斷句

給文言文斷句,首先要閱讀全文,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如果想當然地斷下去,就容易發生錯斷。通讀全文,搞清屬于什麼文體,寫了什麼内容,想表達什麼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單音詞占多數的特點,抓住幾個關鍵的字詞翻譯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對話标志斷句

常以“曰”、“雲”、“言”為标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隻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

3.借助文言虛詞斷句

古人的文章沒有标點符号,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虛詞來表達語氣或感情。

(1)句首發語詞: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竊、請、敬等常用于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2)句尾詞:也、矣、焉、耳等經常用于陳述句尾;耶、與(欤)、邪(耶)等經常用于疑問句末尾;哉、夫等經常用于感歎句尾。其後面一般要斷開。

(3)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後,一般可構成疑問句,隻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

(4)複句中的關聯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5)其它的如:以、于、為、則、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們的前後一般就不斷句;(“而”表轉折而且後面為一個比較長和完整的句子時,“而”前面要斷開)。

4.找出動詞 ,明确句意

古漢語中,句子多以動詞或形容詞謂語為中心。找出了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也就區分出獨立的句子,明确了語句的意思,從而正确斷句。比如北京卷考題① 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動詞有“亡”“入”“吊”,因此可區分出兩個句子。② 其馬将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句中動詞有“将”“歸”“賀”,可區分出兩個句子。

5.借助名詞(代詞)斷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謂賓,而主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名詞一般為文章陳述、描寫、說明或議論的對象,在它們的前後往往要進行斷句。名詞(代詞)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複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常見代詞有:吾、餘(表示“我”),予、爾、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6.借助語法結構斷句

文言語法中有一些固定結構,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與……乎”、“為……所……”、“受……于……”等,根據這些結構也可斷句。

7.利用總分關系斷句

文言文中常用總說分承或分說總承的寫法,掌握了這個寫法對斷句很有幫助。如《謀攻》的最後一段:“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戰者勝/識衆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将能而君不禦者勝。”這顯然是總說分承的寫法了。再如“老而無妻曰鳏/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這顯然是分說總承的寫法了。

8.借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

文言中常有對偶句、排比句,抓住這個特點斷句,常能收到斷開一處、接着斷開幾處的效果。

例: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鬥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這一段文字之中,“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是對偶;“席卷天下/包舉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是排比;“内”“外”是對照。根據這樣的語言特點,斷句也就容易多了。

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後相承,前一句做賓語的詞,在後一句又作了主語。例如:“畏懼則存想,存想則目觑。”(王充《訂鬼》)根據這一特點,我們也可以确定句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9.利用對稱句式

解題時,注意古文講究整齊對稱、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數和相同的結構的特點。如“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句式工整,都為四字一句,據此可正确斷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