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化學第三單元知識總結

化學第三單元知識總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21:23:40

化學第三單元知識總結(化學第二單元知識彙總)1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一、基本概念

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石蠟的熔化、水的蒸發

2.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物質的燃燒、鋼鐵的生鏽

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生成新的物質。化學變化一定伴随着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不伴随化學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顔色、狀态、氣味、密度、溶解性、揮發性、硬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如鐵易生鏽、氧氣可以支持燃燒等。

5.純淨物:隻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如:N2、O2 CO2、P2O5等。

6.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如空氣、蔗糖水等(裡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來的性質)

7.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如:N2 、O2 、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潔物。如:CO2、 KClO3、SO2 等。

9.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中,其中一種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A B =AB)

11.分解反應:由一中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AB =A B)

12.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的反應。(緩慢氧化也是氧化反應)

13.催化劑:在化學反應裡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又叫觸媒)[應講某種物質是某個反應的催化劑,如不能講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而應講二氧化錳是氯酸鉀分解反應的催化劑]

14.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氣的成分

1.空氣含氧量的測定——過量紅磷的燃燒實驗題:(1)為什麼紅磷必須過量?(耗盡氧氣) (2)能否用硫、木炭、鐵絲等物質代替紅磷?(不能,産生新物質)

2.空氣的成分: N2:78%; O2:21% ;稀有氣體:0.94% ;CO2:0.03% ;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3.氧氣的用途: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

4.氮氣的用途

5.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

6.空氣的污染:(空氣質量日報、預報)(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汽車排放的尾氣等。(2) 污染物:主要是粉塵和氣體。如:SO2、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氣的性質

1.氧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條件下可液化成淡藍色液體或固化成淡藍色固體。

2.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是常見的氧化劑。

(1)能支持燃燒: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複燃。

(2)氧氣與一些物質的反應:硫 S O2=SO2(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紫藍色火焰) 鋁箔 4Al 3O2 =2Al2O3 碳 C O2=CO2 鐵3Fe 2O2 =Fe3O4(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 磷 4P 5O2 = 2P2O5(産生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

四、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1.藥品: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或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2.反應的原理:(1)過氧化氫 水 氧氣 (2)高錳酸鉀 錳酸鉀 二氧化錳 氧氣 (導管口要塞一團棉花)(3)氯酸鉀 氯化鉀 氧氣

3.實驗裝置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氣大——向上排空氣法(導管口要伸到集氣瓶底處,便于将集氣瓶内的空氣趕盡) 難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發生反應——排水法(剛開始有氣泡時,因容器内或導管内還有空氣不能馬上收集,當氣泡連續、均勻逸出時才開始收集;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表明氣體已收集滿)。本方法收集的氣體較純淨。

5.操作步驟: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将藥品裝入試管,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

定:将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

點:點燃酒精燈,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後對準試管中藥品部位加熱。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離:收集完畢後,先将導管撤離水槽。

熄:熄滅酒精燈。

6.檢驗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内,如果木條複燃,說明該瓶内的氣體是氧氣。

7.驗滿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将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如果木條複燃,說明該瓶内的氧氣已滿。

(2)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說明該瓶内的氧氣已滿。

8.注意事項:

(1)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固體藥品加熱時),防止藥品中的水分受熱後變成水蒸氣,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試管底部,而使試管破裂。

(2)導管不能伸入試管太長,隻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氣體。

(3)試管内的藥品要平鋪試管底部,均勻受熱。

(4)鐵夾要夾在試管的中上部(離試管口約1/3處)。

(5)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對準藥品的部位加熱;加熱時先将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後對準藥品部位加熱。

(6)用排水法集氣時,集氣瓶充滿水後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導管伸到瓶口處即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集氣瓶正放,導管口要接近集氣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氣時,應注意當氣泡從導管口連續、均勻地放出時再收集,否則收集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時,證明已滿。

(8)停止反應時,應先把撤導管,後移酒精燈(防止水槽裡的水倒流入試管,導緻使館破裂)

(9)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要正放,瓶口處要蓋上玻璃片

(10)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要塞一小團棉花。

五、氧氣的工業制法——分離液态空氣法

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态空氣,然後蒸發。由于液态氮的沸點比液态氧的沸點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态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