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拐杖
文/ 屈孝明
老父親離開我們已經二十年了。
二十年,在曆史的長河中,就是一瞬間的事,但對于一個人來講,卻占據着生命大緻四分之一的時間。這二十年,每當想起父親來,因未能在床前盡孝,總是感到遺憾。讓我更遺憾的事,是父親留給我的唯一遺物,我卻不幸地丢失了。它就是父親使用二十餘年的心愛之物——紫竹拐杖。
父親不到六十歲就開始使用拐杖了。剛開始使用的是自己從山上砍的木棍,用刀削皮刮光,再在火上煨一煨,烤得皮焦肉紅,拿在手上既順手也舒服,經過煨過的木棍也不變形。有一次,我姐外出歸來,給他買了一根紫竹拐杖,父親特别喜歡,還給我講紫竹拐杖的好處。
據傳說,紫竹原來生長在佛門道家聖地,在早晚常聽誦經傳道之後,慢慢變成紫紅色,而且還有辟邪的作用,晚上拿着紫竹,野鬼孤魂不得近身。紫竹長相秀美,兩關節中間較長,關節大而突起,色澤鮮而豔麗,拿在手中既輕巧又美觀,父親簡直愛不釋手,貌似他身體的一部分,走到哪裡都要柱上。時間久了,拐杖下面磨損嚴重,我就給安了個鐵箍,走起路來敲打石闆路上當當作響。這個帶有特定節奏的聲音,也成為父親回家的重要信号。
父親使用拐杖,按說還沒有到哪個年齡,他五十多歲就拐杖不離手。父親是一名中草藥醫生,也是有名的獸醫,在那個醫療條件較差的年代,特别是山區,父親那“隻要嘴上冒氣的都能治”的手藝,讓他忙得不亦樂乎。有時候,天下大雨,走東戶串西家,一走就是幾公裡,加之道路泥濘,行走十分不便。
父親常說,有個拐棍就多條腿,走起路來防止滑倒摔倒。有時候,半夜有人敲門找父親,不管夜有多深,馬上爬起來就出門,柱上拐杖,在蜿蜒崎岖、山高水深的荒野行走夜路,那就安全多了。
有時候,拐杖也是防身的利器。山區蛇蟲較多,夏天經過野草閑花之地,用拐杖前面撥一撥,防止被毒蛇咬傷。經過農村莊院時,也能防止狗冷不丁地撲上來咬人。拐杖對父親來說,就是萬能的武器。這根紫竹拐杖,更是父親随身攜帶的最佳兵刃了。
父親使用拐杖,後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父親年輕時,響應國家号召,到安康石泉修水庫。那時條件差但政治空氣濃厚,大家不比待遇比幹勁,不比生活條件比任務。父親當時擔任紅旗排排長,平時擔負着最重的工種,幹活時整天雙腿泡在水裡,晚上睡在鋪着潮濕的都發了黴的稻草上,在冬春季節,一晚上腿都暖不熱。從此,落下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父親的腿就是我們家的天氣預報,輕微有點變天,他就疼得走不了路,大夏天還要烤火,以減輕痛苦。
我記得實在腫得發亮、疼得厲害了,就用玻璃渣子劃個口子,把血放一點。現在看來,那也是以皮肉之苦來掩蓋鑽心的疼啊。不管自己腿疼不疼,别人家裡有人畜病了,他是有求必應的。這個時候,柱上拐杖,也就成了身體的必須啊。拐杖,成了父親的依靠、支撐甚至是身體的托付。
父親使用拐杖,二十多年不變的形象,已經深深地刻畫在我的腦海裡。有時候,他也給我交代身後事,總是寬慰我,說我幹得還可以,農村小有點家産留給弟弟,但把他戴了四十多年的眼鏡、看了三十餘年的老藥書和柱了二十多年的拐杖留給我。我非常理解父親的心情。父親喜歡和我聊天,我們常常是徹夜長談。
父親兩個月即喪父,童年充滿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長大與母親成家後,頭幾個孩子都因病夭折,這極大地刺痛了他的心。為和命運做抗争,三十多歲開始拜師學醫,在一天書未讀、一個字不認識的情況下,要熟讀《本草綱目》《千金要方》等繁體字的藥書,這是何等其難啊。父親通過他的努力和毅力,完全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不但讓我們姐弟三個長大成人,而且終生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于病魔之中。
父親一心想讓我繼承他的衣缽,我由于軍務未能遂他心願,他把藥書傳給我,也想是找個精神寄托吧。他還想把一副眼鏡傳給我,是因為這副眼鏡源于清朝,是有傳承和出處的,他戴了四十餘年。父親想讓長子繼承,這也可以理解。可惜的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這副眼鏡不幸掉在地上摔碎了,父親一聲長歎,一病不起。在最後一年裡,這根紫竹拐杖靜靜地靠在他的床前,再也沒有動過。
父親去世後,按他的遺願,我繼承了幾本書和這根紫竹拐杖了。我還沒有離家,父親的兩個徒弟非要這幾本書。我想,這也是替父親傳道授業,也是好事,就分别送給他們了。我從家裡帶走的,也就唯一剩下這根彌足珍貴的紫竹拐杖了。
返回單位途中,由于悲傷加過度疲勞,淩晨五點多到蘭州,在搭乘出租車時睡着了,下車時又将拐杖落在車上了。事後,把我急得欲哭無淚、焦躁萬分,又找出租車公司又通過交通廣播尋找。可能别人認為不就是一根拐杖嘛,也不值錢,也就不在意,随意丢棄了。但對我來說,父親給我留下的唯一念想,就這麼沒有了。這也是二十年來,我揮之不去的傷痛。
父親沒有給我留下任何錢财,唯一給我留下的一根拐杖也丢了。我有時在想,這也可能是天意吧。人,丢掉拐杖,才是真正的獨立行走;人,丢掉幻想,隻有腳踏實地才能走出自己的未來。雖然物質上的東西沒有了,但父親的精神品格和意志力量卻融入了我的血脈之中,與我永存!
願父親天堂安好!
作者簡介:屈孝明,男,漢族,1970年2月生,陝西旬陽縣人。辍學回家務農,扶犁耕耙鋤播,種木耳栽烤煙,放過牛代過課,回首十九年曆曆在目。入伍後,曆任戰士、班長、排長、教員、參謀、連長、作訓股長、營長、參謀長、團長、幹休所政委等職。近三十年來,服役于平涼,就讀于徐州,戰鬥于白銀,落腳于西安。曾演訓于黃河上中遊,搶險于隴原大地,決戰于白龍江上,立功受獎二十餘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