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發了一篇微頭條,有友友問及圖中各種蘑菇的名稱,本着分享為樂多多益善的原則,我把一些較為常見的配上圖,供大家參考,順便給自己提個醒,以後上山下鄉的時候,也好對突然出現在眼前的蘑菇能說出個一二三。
#蘑菇#有很多分類方法,這裡按其自然生長區域的海拔分的。
一、較低海拔<800米
這裡孕育着菜場餐桌上比較常見的,如草菇、牛肝菌、雞枞菌、口蘑、羊肚菌、木耳,以及一些不太常見的:
1.1 花臉香蘑。菇體有美麗的紫色色澤,菌蓋還可見花臉紋路。
1
1.2 紫滑絲膜菌。傘布帶有神秘的青紫色澤,菌柄有絲膜狀的菌環,味道相當美味可口。
2
1.3 葡萄狀枝瑚菌。形狀非常像紅珊瑚,菌柄粗大,其上不斷重複分枝,可#食用#,肉質鮮嫩可口。
3
1.4 雷比松白鬼傘。常隐身在草地中,長像有點嬌小玲珑,菌蓋布滿紅褐色細鱗, 另外菌柄透白,常殘留有膜質菌環。
4
1.5 毯毛小脆柄菇。菌蓋鏽褐色,覆蓋地毯般黃褐色毛鱗,全株毛茸茸的,乍看來像隻卷縮在角落的鼬獾,在一些日本的電影中可見稱其為“獾菇”,可食。
5
1.6 隆紋黑蛋巢菌。這種小型腹菌,形如其名,毛茸茸土褐色菇體如巢狀,裡面有一個個黑色的孢體,像一個盛滿蛋殼的迷你鳥巢。可用于止胃痛。
6
1.7 金黃膠孔菌。菇體是晶瑩剔透的金黃色,背面有着又大又圓的菌孔,遠遠看就像珊瑚礁石,但摸起來和橡膠一樣軟而帶點黏性,表面像被燙傷而冒出的水泡,很容易辨認。
7
1.8 發光小菇。是一種古老的會發光的菌種。生長于東南亞地區,淡白褐色的菇體,鐘形具溝紋的菌蓋,白天容易與其他相似種混淆,但在夜間或放置黑暗中,菌褶則會有綠熒光。
8
1.9 簇生鬼傘,又稱“小鋼盔”、“小仙女帽”。個頭不大,常大面積聚生,相當壯觀。菌蓋初生時為乳白色,之後顔色轉深,溝紋明顯,看起來就像小仙女頭上戴的帽子,但很快就會變成一灘黑水。可食用,但口味一般。
9
1.10 純白微皮傘。物如其名,這種小野菇,純白透明的菌蓋,條紋不明顯,狀似張開降落傘,菌褶排列稀疏,非常奇特。
10
二、中海拔地區,海拔在800~2,200公尺左右。
這個緯度上生長着我們熟悉的銀耳、香菇,以及:
2.1 紫革耳,又叫光革耳。菌蓋紫灰色, 扁平漏鬥形至近圓形,側生菌柄,質韌像皮革,故幼嫩可食,成熟時食用不宜。可入藥用,散寒、舒筋、活絡。
11
2.2 白鬼筆。幼時與竹荪很難分辨,成熟時隻是沒有菌裙而已, 潔白的海棉狀菌柄,頂有鐘形菌蓋、覆有暗綠色黏而臭的孢子液,食藥用。
12
2.3 網紋馬勃。菇體有圓刺型幾何圖案深深,但在成熟時脫刺變褐,隻留圓環痕及小黑點。
13
2.4 長根小奧德蘑。褐色菌蓋,表面多濕濕黏黏的,覆有細的灰褐色菌柄,不僅基部較為膨大,而且還長有連接至地底腐木的黑色假根。
14
2.5 利小菇:菇體顔色十分亮眼,橘黃色的光澤,加上濕黏、簇生在腐木上的特性,很好辨識。
15
2.6 尖頂粉褶菌。中型偏小的軟菇,有着漂亮的亮黃色菇體,菌蓋外觀像是一頂迷你的高級絲帽,帽頂突出個小扣釘,質感平滑而細膩。
16
2.7 潤滑錘舌菌。這種中小型子囊菌十分特别,菇體分化成頭部和柄部,就像一把橡膠錘,胖胖的黃柄,具有疣粒,常在潮濕環境出現。
17
三、高海拔地區,2200~3100米海拔,這個範圍的食用菌基本上都是比較珍貴的食材。
3.1 網紋牛肝菌。在鐵杉、雲杉林下常會發現碩大的菇體,主要特征是柄部的網紋狀棱脊。
18
3.2 空柄紅菇。常在高海拔鐵杉林下生長,紫丁香色。
19
3.3 黏膠角耳。小型橙色,珊瑚狀分叉的菇體,摸起來黏黏的、有韌性。
20
蘑菇,除了那些長得又大又鮮豔的,一般人漫步在林間或倘佯在山野,大都被花鳥魚蟲樹所吸引目光,很少關注到它們。其實稍加注意就會發現這些能看能吃的菌類就在你身邊,它們跟鮮花一樣也會展現各種風情來吸引你。
除了能吃之外,野生的蘑菇還能平衡所在區域的森林#生态#系統的穩定,是一種有益的真菌。所以,一定要采之有度。除了餐桌上最常見的香菇和平菇之外,對于一些珍貴的蘑菇品種,人們也在開始研究人工養殖的方法,比如松茸。
#頭條打卡##食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