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刷臉支付到刷手支付,從中國到美國,這家市值超騰訊與阿裡總和的電商巨頭,低調布局刷手支付的背後隐藏什麼野心?
撰文 | 陳大柴
編輯 | 陳大柴
出品 | 支付百科
國内刷臉支付浪潮正在洶湧的時候,大洋彼岸的朋友似乎要放棄刷臉,着手謀劃新的支付革命——刷手支付。
據外媒報道,國際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的工程師,近日正在測試以人手為特征的生物識别系統,試圖将人手識别作為新的支付方式。
受制于國情,刷臉技術在美國推廣得并不順利,專家學者以及熱心市民對刷臉不太感冒,他們覺得人臉信息太過于敏感,屬于個人最珍貴的隐私,無論政府使用還是商家采集,都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個人隐私。
走投無路的刷臉技術隻好讓位于更溫和的生物識别技術,顯然亞馬遜扛起了這個大旗。基于其龐大的資本體量和技術優勢,研發一種效率高的支付方式,成為亞馬遜應對當前零售市場的當務之急。
不了解亞馬遜的朋友可以這樣去理解這家美國巨頭,根據美股和港股最新的二級市場數據,阿裡巴巴市值為4584.63億美元,騰訊市值為3.34萬億港元,按照最新彙率1美元兌7.8港元計算,騰訊市值約為4282.05億美元,二者市值總和為8866.68億美元,即便如此,中國兩大互聯網經濟體綜合也沒有超過亞馬遜的9017.53億美元市值體量。
新技術的推廣少不了資本的助力,國内的支付革命靠阿裡巴巴和騰訊推動,而美國的刷手支付由亞馬遜這類超級巨無霸主導發起,同樣是依托零售和電商,刷臉支付和刷手支付誰将更勝一籌?
看似是一場生物識别技術的對決,其實背後隐藏的是巨頭對未來世界用戶市場的掌控能力。
0.3秒支付黑科技亞馬遜研發的刷手支付系統代号為Orville,這款系統以客戶的手作為客戶永久性ID,亞馬遜會員可以在App上把手與信用卡或借記卡關聯起來,原理與刷臉相似,都需要采集個人生物特征,綁定相關的支付賬号。
但與指紋、刷臉等方式不同的是,刷手支付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快的速度。
亞馬遜沒有對此項技術透露更多細節,業内人士根據當前已有的技術發展路徑推斷,亞馬遜的刷手支付技術可能以匹配手部内部靜脈的紋路圖作為原理,通過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幾何來識别手部的血液流動或血壓情況,同時輔之以手部的物理特征。
就安全性而言,刷手支付技術能夠在識别過程中進行活體檢測,由于每個人的手部特征來自人體内部,那麼匹配時就能把外界影響降到最低值,同時,每個人的手部特征不同,促成手部生物信息的唯一性,即使是雙胞胎,也難造假。
亞馬遜紐約辦事處的員工正在測試這種新的支付手段,知情人士稱,這款刷手系統目前的精度為1%的萬分之一,但亞馬遜的工程師準備在正式發布之前将其提高到1%的百萬分之一。
在支付速度上,系統識别錯誤率降低有效地提升了支付速度,經亞馬遜員工在少數自動售貨機上購買蘇打水、薯條時的測試情況來看,該項技術的支付速度被縮短至0.3秒,相較刷臉支付的4—6秒,簡直是質的提升。
以“手”作為生物識别特征其實早有案例,在亞馬遜進行刷手支付測試之前,國内已有公司研發出手脈支付技術,并且已經商用,比如深蘭科技、智冠股份等,但人脈支付與亞馬遜人手支付又有什麼區别呢?
以深蘭科技為例,作為國内AI領域獨角獸,深蘭科技在2017年和螞蟻金服合作推出TakeGo人工智能自販櫃,之後還打造了線下人工智能菜場,其TakeGo的無人理念與亞馬遜的“Just Walk Out”相似,突出“拿了就走”便捷感。
在TakeGo人工智能自販櫃和智能菜場購物時,所使用的的支付方式便是“手脈支付”,用戶将手覆蓋到結算台上的手型區域内即能完成支付,而亞馬遜刷手支付有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不再需要用戶将手觸摸到掃描儀表面便能完成支付,這也就是說,相比手脈支付,刷手支付更便捷、更衛生、更高速。
“不像中國,美國人隐私保護意識較強,這導緻了同樣的支付方式在美國推廣的難度更大,特别是生物識别。”業内人士透露,各大電商巨頭和金融科技公司都在迫切尋找一種适合西方人的智能支付技術。
科技賦能本土化智能支付連接着支付與生活,這個領域具有生活習慣與産品粘性高度交織的屬性,亞馬遜考慮從人手支付切入,也契合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情。
研究技術倫理的獨立研究員蒂凡尼·黑爾(Stephanie Hare)表示,中國已經在一些商店使用生物識别技術,但亞馬遜似乎決定不使用人臉識别,“我認為他們可能會做出一個判斷,稱美國人可能不會想用自己的臉付錢,但他們可以用指紋或手付錢。”
但也有人有不同意見,金科獎評委、亞太支付專家張也對「支付百科」表示,可能歐美、日本等國家因介意刷臉隐私的問題而可能選擇“刷手支付”,但是刷手支付跟手機支付一樣都需要“支配出”一隻手,若遇上大采購兩手提貨在刷手支付時也并不方便,未來刷臉支付或能叠代成非觸碰的支付流程,從将來看刷臉在效率上應該更快捷。
事實證明蒂凡尼·黑爾的猜想并非無稽之談。當中國支付機構在高調為刷臉支付背書,大規模發動服務商代理商打響市場争奪戰,滿城擴大聲量之時,刷臉在美國仍處于胎死腹中的狀态,難從實驗室走向商用。
據悉,去年亞馬遜向政府和警察部門推銷人臉識别系統Rekognition時,遭遇30多個民權組織聯合抗議,要求亞馬遜CEO貝索斯停止向政府出售Rekognition;而今年5月,舊金山成為全球首個禁用人臉識别技術的城市。
亞馬遜找準美國市場痛點,在科技賦能本土化方面,最終決定用“手”代替“臉”進行突圍,亞馬遜能做到這種創新與變革,正是基于其技術、資金和豐富的零售實驗場景。
曾有科技網站Recode對各家科技巨頭研發投入進行統計,亞馬遜領先Google、因特爾、微軟、蘋果,研發力度塑造了亞馬遜科技強者地位,亞馬遜在雲計算領域也将壟斷市場,碾壓對手IBM、微軟等公司。
「支付百科」分析,在近萬億美元市值加持下,亞馬遜加碼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計算機願景類技術領域,為其Amazon Go、刷手支付等商用場景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2018年,亞馬遜推出進軍實體零售業的新作——無人超市Amazon Go,這家超市采用視覺收銀技術,依靠天花闆上密集的傳感器來識别顧客手中的商品,并且還能精準追蹤顧客的移動軌迹和定位,來判斷顧客是否拿了東西。
Amazon Go作為亞馬遜第一家無人零售店,在商用階段選擇在亞馬遜園區運營,僅對内部員工開放,有了這些實驗經驗,亞馬遜在測試刷手支付就顯得遊刃有餘。
這其實是亞馬遜等電子商務巨頭慣用的商業模式,其大概分為如下步驟:首先大力投入開發新技術,随後走出實驗室在自有場景中做實驗,最後作為開放平台,走向全面商用,收取服務費用。
亞馬遜官方稱,希望明年年初能将刷手支付技術引入少數的全食超市,之後再擴展到美國所有地區,這印證了亞馬遜執意做美國本土化支付方式的意圖所在,即搶占混亂且原始的美國支付市場。
但刷手支付的全面商用之路,能有那麼順暢嗎?
未來仍有變數刷手支付在一定程度上能破解亞馬遜便利店排隊結賬的難題,但也有業内人士表示擔憂,還不清楚消費者是否對刷手支付感興趣。
雖然用戶在調侃新支付技術的時候,充滿激情與期待,但在實際使用中可能會出現跟國内刷臉支付一樣的窘境,大多用戶仍習慣掃碼方式,同時,這種慣性也會傳導至商戶端,緻使商戶特别是小微商戶,一時半會難以接受新的支付方式。
根據管理咨詢公司Bain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去年大約有80%的中國消費者使用各種形式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遠遠高于美國10%的适用率。
相比中國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方式的高普及率,美國可謂還停留在信用卡和現金階段,數據顯示,美國信用卡和現金的采用率分别為80%和79%,而作為美國最受歡迎的移動支付工具PayPal也隻有44%的普及率。
用戶的支付習慣顯然成為新支付方式的攔路虎,這也勢必影響刷手支付的普及推廣,此外,美國人對隐私的擔憂不會止于刷手支付,因為刷手涉及收集個人身體數據,這會讓他們變得更加保守,不管這數據是否安全、是否能變相變現。
當然,亞馬遜做刷手支付時手中還握着一張王牌,那就是以全食為代表的線下零售實體店,這張王牌能為刷手支付提供穩定的引流入口,以及培養新的支付習慣。
作為美國最大的電商巨頭,亞馬遜在2017年6月以13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美最大生鮮超市全食,收購當日同時宣布全美460家全食超市的蔬菜水果大減價,導緻其競争對手克羅格(Kroger)、好市多(Costco)和沃爾瑪的股價應聲下跌。
如果亞馬遜采取和支付寶、微信推廣刷臉支付一樣的市場策略,讓利補貼毋庸置疑會是很好的突破口,但在信用卡、現金支付方式主導下的美國,這種補貼方式可能需要花費更長的周期和更多的money。
此外,若想獲取額外的增量用戶達到存量的規模化效益,亞馬遜必須把刷手支付滲透到下沉市場,而面對該市場中的中小微商戶和客群,亞馬遜或許就要放下巨頭姿态,投入足夠的耐心去教育和引導。
從移動支付機構的發展脈絡來看,做支付往往不止于支付,手續費之外的增值服務會成為各家後期聚焦的重點,亞馬遜的全球野心昭然若揭,配合其跨境電商和全球收款服務,刷手支付走出去也并非空想,而走出就可能面臨類似微信、支付寶刷臉支付的競争。
無人敢小觑這個讓美團對标的電商巨頭的實力,在未來,刷手支付也可能像中國的掃碼支付一樣,終結一個時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