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畫是民族瑰寶,民族曆史文化的百庫全書,朝代的曆史縮影,當屬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當代著名中國人物畫家劉文西、程十發、劉旦宅、王叔晖、劉繼卣等都創作了大量的深受群衆喜愛的現實和以古典曆史名著為題材的優秀年畫作品,年畫發行量大,普及面極廣,寓教于樂,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畫種。
年畫因民族傳統節日——春節,家家戶戶辭舊迎新,年年張貼,流傳千年,其題材内容,形象塑造,色彩和構圖的獨特藝術要求,是其它畫種不可替代的,更不是文人畫家所為。
在技法上,尤其在色彩的處理上,年畫有着自己獨特的規律。
作為一種藝術品來說,它的内容的叙述性和色彩的明快大膽,很能引人入勝。年畫創作應發揚民間年畫的優良傳統。畫工不單是對年畫的色彩要求明快大膽,引人人勝,要能遠看,能近看,紅的更紅,綠的更綠,而且在民間的其它繪畫上,如燈畫、彩畫等,也有同樣的要求。
要學習民間木版年畫用色強烈、鮮明漂亮、火熾、大膽的手法,用于年畫創作,在題材的選擇和處理上,要立意新穎,又讓群衆喜聞樂見,以人物畫為主體的作品造型優美,刻畫細膩,色彩明麗,遠看傳神,近來逼真,符合大衆的欣賞習慣,景物環境優美、清新,情節生動,耐看,畫出群衆心中美好的願望和理想。畫面喜氣盎然,引人向上。
如今,年畫已走過盛期,由于當今人居環境、生活方式和傳播手段等發生劇變,可能已無複當年的輝煌,但也從年畫領域中走出來一大批具有唯美風格的畫家,以其雅俗共賞的風貌,擁有大量受衆,深受大衆喜愛。年畫雖然多是上世紀80年代創作出版的,在如今又以電話磁卡圖案等在收藏界廣為流傳,與連環畫一樣,在收藏界不斷升溫,尤其是優秀作品的初版印刷品和優秀的原作更受藏家追捧。在當今多元文化的轉型時期,中國年畫仍然是一枝獨秀的鮮麗奇葩,雖已走過盛期,但仍有大量受衆,仍有鐘情于此的畫家,更有對年畫的收藏熱情的藏家,年畫仍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注:内容摘自《彭連熙人物畫創作技法》彭連熙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