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京”字的探讨不少,大多數人認為是“高地上的建築”;或者說是“像宮殿一樣高大的建築”一是高大二是建築。也沒有說錯,但是還沒有徹底,隻是畫了個大範圍。京到底是什麼,通過下圖的對照研究就要明白許多。
造字的商代還是由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的轉變中,生産力還不那麼發達。人們居住的房屋,多數還是穴居或者半穴居,木頭架梁,上鋪茅草。那些地面上的建築,當然是有,也就顯得高大,明亮。它可能就是少數人能夠住的上的。也有一種民居,叫做“竹樓”或者“木樓”,是樁上建築,依據考古發現,原始社會晚期河姆渡遺址就發現過這種建築,距今已經7000餘年。《嶺外代答》說“結栅以居,上設茅屋,下豢牛豕”說明此建築上面住人,下面用來飼養豬,牛,鴨,鵝等禽畜,又可以防止毒蛇猛獸的傷害,一舉多得。
所以“京”就是幹欄式房屋的樣子。京字,甲骨文金文,中間一豎,那是屋梯。
今天在西南瑤寨傣家還有這樣的竹樓,當然精巧多了。
京,既然是幹欄式房屋,與地穴式房屋相比,就會顯得高大多了,但也不是商代之後那樣高大的宮殿,因為當時的技術還達不到。由這樣的建築特點引申開,京有亮,涼,風涼義,在古文字裡,與京有關的字,都與此意有關系。至于後來把國都叫“京”,就是含有高大之義。這應該是由本義産生的引申義。
上圖蔔辭京,①“貞,翌辛亥,呼婦(女井)宜于磬京”
②“乙醜貞,王令聖田于京”。
③“令犬延田于京。”(在京地田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