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是我擔任大衆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的最後一天,我想借此機會再次感謝你們,這是我職業生涯中最有價值的7年。”赫伯特·迪斯在發布一封公開信後, 9月1日正式卸任大衆集團管理委員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作為在大衆集團内部飽受争議和壓力的改革派領導人,任職7年中,外界對迪斯的評價褒貶不一。1989年,迪斯入職德國博世公司開始職業生涯。在博世工作7年後,他加入寶馬集團。加盟大衆集團前,迪斯主要職業經曆集中在博世集團和寶馬汽車,也為其積累大量經驗。2015年,迪斯加盟大衆集團并出任大衆汽車品牌CEO。
入職大衆2個月後,迪斯就遇到大衆集團“排放門”醜聞。醜聞爆出後,大衆集團股價随即暴跌30%。面對銷量的下滑與“排放門”可能出現的巨額罰款,大衆集團高層提出高達50億歐元的運營成本減支計劃,而迪斯則成為該計劃執行人。憑借在寶馬和博世積累的經驗,迪斯開始大刀闊斧關停輝騰生産線,随後尚酷、甲殼蟲等不賺錢的個性化車型也相繼停産。在迪斯的推動下,2017年大衆集團利潤率由上年同期的1.8%上升至4.1%,這也讓迪斯在大衆集團監事會收獲聲譽。迪斯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讓身陷“排放門”元氣大傷的大衆集團得以“回血”,2018年其被提拔為大衆集團CEO,同時仍兼任大衆汽車品牌CEO。
執掌大衆集團後,迪斯提出大衆集團全面電動化轉型戰略,并推出高達730億歐元(約合87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投資計劃。目前,大衆集團在中國市場已攜手“南北”大衆先後導入包括ID.3、ID.4、ID.6等多款車型。去年7月,大衆集團在發布的“NEW AUTO”中提到,到2030年大衆汽車集團(中國)旗下各品牌車型中新能源汽車占比有望超過40%。今年5月,迪斯表示:“到2025年,大衆集團将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公司。”
不過,迪斯的電動化願景實現得并不順利。ID.系列電動車型并沒未肩負起拯救大衆集團的重任。2021财年,大衆集團全球純電動汽車交付量為45.29萬輛,同比增長幾近翻倍,但并未完成内部設定的百萬輛年銷目标,完成率不足50%。
不僅全球銷量,在中國市場ID.系列車型銷量也未達大衆集團預期。去年,大衆集團為ID.系列在中國市場設定8萬-10萬輛的年銷目标,但最終銷量僅為7.7萬輛,而同年其競争對手特斯拉在華銷量則超過40萬輛。此外,大衆集團燃油車闆塊銷量也進入下行區間,去年大衆集團全球銷量同比下滑4.5%,其中在華銷量同比下滑14%。
銷量下滑、電動化遇阻的同時,迪斯的管理風格也引發與工會的沖突。有消息稱,迪斯任職大衆汽車CEO期間,大衆汽車宣布在全球範圍内裁員3萬人,此舉将幫助大衆汽車節省37億歐元的開支,然而大規模裁員引發大衆汽車工會的不滿。有分析認為,迪斯的離職标志着其與大衆集團強大的工會力量和一些重要股東之間矛盾的升級。
據了解,大衆汽車工會的勞工領袖控制着大衆集團監事會19個席位中的9個,這導緻迪斯向監事會申請續約其工作合同至2025年時多次遭到拒絕,大衆集團監事會更直接成立調調解委員會讨論其去留問題。盡管最終迪斯保住大衆集團CEO,但其管理權則被大幅削弱,不再擔任大衆汽車品牌負責人,而被指派負責大衆集團的軟件業務。同時,大衆集團在中國的業務也由大衆乘用車品牌CEO拉爾夫·布蘭德斯塔特負責。
但最終,迪斯仍然“出走”。7月23日,大衆集團宣布,迪斯将卸任首席執行官,保時捷CEO奧博穆将繼任。雖然迪斯離任,但大衆集團轉型還在繼續。迪斯在信中感謝過往,也緻敬未來。他表示:“汽車行業未來輝煌,但我們必須快速變革。大衆集團已發生深刻變化,并處在變革中。”
事實上,迪斯的繼任者奧博穆則是土生土長的“大衆人”。資料顯示,1994年奧博穆加入大衆集團旗下奧迪品牌,此後相繼在西雅特、大衆和保時捷品牌擔任職務,2018年起兼任大衆集團管理委員會成員。大衆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奧博穆于9月1日起接替迪斯擔任集團CEO,其将繼續兼任保時捷管理董事會主席,并在未來保時捷完成IPO後繼續擔任該職務。”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顔景輝表示,迪斯推動大衆集團開啟電動化轉型,助力大衆集團在今後發展中打下基礎,并制定發展目标。雖然迪斯卸任,但在全球汽車市場轉型背景下,大衆集團未來發展方向應該不會有較大調整。
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劉曉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