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牽着你的手/我想去西湖斷橋/這頭是相思,走到那邊便是白頭”
這是年少時所寫的情詩《夢》,也僥幸得到了大學三行情詩大賽一等獎。
時隔多年,對詩歌的熱愛未減。料想這七夕來臨,不少朋友會為摯愛之人送上一封情書。
現在就和不知如何下手的朋友交流交流心得。
一、情真意切 睹物相思情詩的目的在于感動。要感動,就務必要“真”。所以情真意切是完成整個情詩的前提。不“真”,就感動不了自己。感動不了自己,又如何奢望感動别人?
而這個所謂的“真”,核心是要讓對方感到“真”。讀者無法帶入,無論多深情,讀者也隻覺得肉麻惡心。不同詩人有不同的手段,我建議語言技巧不太自信的朋友選擇“睹物思人”。
比如徐志摩為林徽因寫的《月下待杜鵑不來》,開頭便是“物”的王炸:“看一回凝靜的橋影/數一數螺钿的波紋/我倚暖了石欄的青苔/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待愛人而不來的愁緒是不是就躍然紙上了?
二、意象疊加 意境浪漫
說到意境,就不能不說意象疊加。我們這裡就不展開來講,隻要知道意象即“物”,意象疊加即意境則可。前文有說到,情詩的目的在于感動,所以用溫暖一些的意象疊加而出的意境自然帶有浪漫之意。
上面說到的《月下等杜鵑不來》雖是情詩,卻不是為表達“愛”而作。在創作上便自帶了幾分怨氣,故不能純粹當成“情詩”來看。
這裡以顧城的《門前》為例:“草在接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在,不說話/就十分美好。”用“草”,“種子”,“風”,“葉子”這些中性和暖性的意象疊加,是不是自然有了浪漫之意?
詩中難免會有叙事的需要,我們要盡量讓叙事精簡,盡量不要打破詩的節奏和結構
三、循環漸進 自然流露我們中國人的感情是含蓄的,但詩歌是熱烈奔放的。
那該如何平衡其中的矛盾呢?
比較好的手段是循環漸進,像小橋流水般自然流露。就像男孩追求女孩,不能初次見面就沖過去就說我想和你困覺吧?這樣會吓着女孩的,同理,詩歌這樣會惡心到讀者的。
這裡舉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詩為例:“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很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隻愛過一個正當年齡的人。”标準的由景及人,用對比的手法自然而然點出“卻隻愛過一個正當年齡的人”,既輕松自然,又不影響感動深刻。
四、靈魂所在 精雕佳句情詩要讓人感動的,就一定得讓人記住。想讓讀者記住整個詩當然是不現實的,所以至少得有一句話能讓讀者感動,産生高度共鳴。這一句就是你的“佳句”,是需要你精雕細琢的。
比如現網絡上大火的詩人甫子寸,他有一首《月下随筆》就因“我是人間少年郎/你是天上白月光”而出圈。雖這句略微打破了節奏,但因其太過驚豔,讓太多人産生共鳴,足以彌補所有的缺陷,故也稱得上一首得意之詩。
那要怎麼去雕琢“佳句”呢?一是老老實實的自己打磨,二是化用前人驚豔的句子。但才氣不足之時切忌不可輕易化用,否則你的詩駕馭不了這句話,很容易讓人脫離意境,産生不好的印象。
五、反複沉吟 撩動心扉歌是用來唱的,詩是用來吟的。隻有自己多吟幾遍,才能發現詩歌的缺陷。
那我們在吟誦之時要注意什麼呢?
一是注意詩歌的節奏是否自然,當你吟誦之時明顯感到前後句拗口,就可能是詩歌的節奏被打破。二是注意詩歌的情感是否自然,會不會出現無病呻吟或者突兀的情況。三是注意詩歌是否能感動自己,若不然,建議修改或重寫。四是注意是否能自然引出回憶,于你,便算得是佳作。
最後獻上一首詩,為諸位助興。
把你的句讀打出來吧。(不同句讀,含義也會不同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