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杜甫是怎麼走出來的

杜甫是怎麼走出來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5:44:10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問題:杜甫的詩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怎樣理解 ?是嘩衆取寵嗎?


前言

首先要說的是,老杜“語不驚人死不休”當然談不上嘩衆取寵。這首詩出自他的七言律詩《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原詩為: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興,春來花鳥莫生愁。

新添水檻供垂釣,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

注:老去詩篇渾漫興,也有版本是“老去詩篇渾漫與”。

關于老杜這首詩中的“語不驚人死不休”,在古人的評價中,其實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

杜甫是怎麼走出來的(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1

一,語不驚人死不休 是杜甫的追求嗎?

南宋大詩人呂本中的《呂氏童蒙訓》曰:

陸士衡《文賦》:“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要論也,文章無警策,則不足以傳世,蓋不能竦動世人。如杜子美及唐人諸詩,無不如此。 杜詩雲:“語不驚人死不休。”所謂驚人語,即警策也。

呂本中引用了西晉詩人陸機的一段話:要把簡短精粹的句子放在關鍵之處,作為一篇的警策之句。警策,原意是以鞭策馬,有驅動之意。

呂本中說杜甫和唐朝詩人的作品,都是如此。他認為杜甫的“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句,就是驚人語,即警策之句。

元朝楊載的詩話著作《詩法家數》中講到:

詩要苦思,詩之不工,隻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雖多亦奚以為?古人苦心終身,日煉月鍛,不曰“語不驚人死不休”,則曰“一生精力盡于詩”。今人未嘗學詩,往往便稱能詩,詩豈不學而能哉?

楊載說杜甫認為作詩要“苦心終身,日煉月鍛”,要麼“語不驚人死不休”,要麼“一生精力盡于詩”的地步。今天的人把學詩看簡單了,随随便便就說自己會作詩。詩,難道是不苦學就能駕馭得了的嗎?

楊載并沒有分析杜甫的整首詩,而是引用了這句話來表達自己關于“學詩”的認識。

宋朝的葛常之在《韻語陽秋》卷四中, 說杜甫的詩都是驚人之語:

杜子美雲:“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則是凡子美胸中流出者無非驚人之語矣。讀其集者,當知此言不妄。

葛常之說隻要詩杜甫的詩,無一不是驚人之句,閱讀杜甫的詩集,就知道這麼評價不是胡說八道。

真得是這樣嗎?

杜甫是怎麼走出來的(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2

二、驚人之句,必非典雅之詩

驚人之句,必非典雅之詩。

這句話不是老街說的,是清朝詩人潘德輿在《養一齋李杜詩話》中講的,他還說道:

杜公有此二語,何也?曰:杜公自遜其初年學述之未成耳。言“興僻”則非中正之道甚明。故緊接二語曰:“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

則知老而學力大醇,不複有此偏僻之興,所以春來花鳥,無事雕肝钅術腎之深愁,而物情自然由中也。

潘德輿的意思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兩句是杜甫反省自己年輕時作詩的毛病,總想寫出驚人之句。

性僻耽佳句,是一種反省而不是自誇;語不驚人死不休,是說自己有點走火入魔的迹象。

所以杜甫在颔聯接着寫到:“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

意思是,年紀大了以後,對于詩的理解加深,所以不會再“性僻耽佳句”,也不會再作“驚人語”,遇到花鳥,也不會”為賦新詩強說愁“,而是“渾漫與”。

漫與,即随便對付的意思,這裡意思是順從自然不尚雕飾的意思。李白不是有詩說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還曾經寫詩和杜甫開玩笑: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别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戲贈杜甫 》

唐朝有不少苦吟詩人,如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如盧延讓“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北宋有陳師道,作詩時需要把全家人攆出門去。杜甫并不是一定要批判”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而是說作詩要盡量自然。

杜甫是怎麼走出來的(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3

​三、杜甫為什麼說焉得思如陶謝手?

葛常之說“子美胸中流出者無非驚人之語矣。”這種說法很有市場。但是上文中的幾位,沒有綜合杜甫這首詩的全篇來解讀。

南宋劉克莊的《後村詩話》看得全面一些:

《江上值水》 雲:“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 前兩句自負不淺,卒章乃推尊陶、謝,可見前哲服善不争名之意。

劉克莊說杜甫這首詩的前兩句能看出來,杜甫非常自負。但是結尾處,杜甫又推崇陶淵明和謝靈運,劉克莊說杜甫這是尊敬前輩不與之争名。

但是,杜甫這首詩裡寫到陶淵明和謝靈運,真得僅僅是尊重前輩嗎?當然不是這麼簡單了。

這就要從另一個角度看待“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句話 。

杜甫是怎麼走出來的(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4

杜甫這首詩的頸聯照應詩題,水如海勢,詩人淡而化之:新添水檻供垂釣,故着浮槎替入舟。

結尾一句,寫自己追求自然的兩個榜樣:”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一個是陶淵明,一個是山水詩人謝靈運。

宋朝葉夢得《石林詩話》說到謝靈運: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世多不解此語為工,蓋欲以奇求之耳。此語之工,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繩削,故非常情所能到。

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出自其五言詩《登池上樓》: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栖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卧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岖嵚。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整首詩因“池塘”句十個字而生色。

葉夢得說”此語之工,正在無所用意。“這正是杜甫”老去詩篇渾漫與”所追求的境界。不特意追求”奇“句,而是尋找自然天成之句。陶淵明的詩風也是如此,以“不假繩削”為妙。

即所謂: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焉得思如陶謝手,意思是希望能夠學到陶淵明和謝靈運的自然詩風,改變以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風格。

杜甫是怎麼走出來的(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5

結束語

從兩種理解角度來看,“語不驚人死不休”應該是杜甫曾經的一種作詩态度。但是在年紀大了以後,杜甫對于作詩有了一種反思,改為追求自然之風,而不再是刻意雕飾。

所以潘德輿評價說:

彙而觀之,壯年都宜刻煉,老成乃得渾然。

青壯年時,精力旺盛,着意苦思鍛煉。年老時,詩風變得自然質樸。

不過,從讀者的角度來欣賞杜甫的詩,在其渾然之中,卻有一種厚重,這與陶淵明的真率自然和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又完全不同。

您覺得杜甫詩中,有哪些可稱得上“語不驚人死不休” 的佳句呢?

@老街味道

李煜如果不是皇帝 還能寫出那麼凄涼的詞嗎?

如果隻選一首 您認為李白最著名的詩是哪一首?為什麼?

詩 不是這樣寫的《慶餘年》鬥詩會恐為方家所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