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子24章

老子24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5:40:47

《老子》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本章最近入選高中語文新教材,其對“當其無,有車之用”的解讀是“車的功用正是産生于車毂的‘無’。無,指車毂的中空處”。這種解讀自從三國王弼時都是這樣。他說:“毂所以能統三十輻者,無也,以其無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實統衆也。”雖沒明說“無”是指車毂的中空處,但其指向很明顯,而後世皆以此為準,無人有新說。我卻認為這裡的“無”不是車毂的中空處,而是車子的中空處,即車上站人放物的地方。為什麼這樣認為呢?看後面的句子:“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這裡的“無”,是“器”之“無”,是陶器中空的地方,用來盛水、食物等,而不是陶耳、陶腳、陶柄等空的地方。這應該是無庸質疑的。"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其中的“無",是“室”之“無”,指的是室内空間,供人坐卧放物,這才體現“室之用”,而不是安裝門窗的地方。同理,“當其無,有車之用”,不是“毂”之“無”,而是“車”之“無”。毂之“無”如果能理解為毂上用來插車軸的圓孔,為什麼就不能理解為毂上插輻條的孔洞?插入車軸,就體現“車之用”了?已插入了車軸,還有何"車之用”?”。如果毂之“無”能理解為毂上用來插車軸的圓孔,室之“無”為什麼就不能理解為安裝門窗的地方?同樣都是闡述有無關系的,兩個“無”怎麼就不一樣了?顯然車的功用不是用來插車軸,這種“插車軸"理解與後面兩個“無”意思明顯不一樣。

再看句式。結合後面兩句的句式特點,本句應該是“三十輻共一毂以為車,當其無,有車之用”的省略。意思是:“用集中了三十根輻條的輪子來建造車子,在車子中空的地方(坐人放物),才産生了車子的功用。傳統的解釋太過囿于字句間的機械聯系而忽略了句式特點。

本章最後兩句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輻毂組成的車輪最能體現車之“有”利,門窗最能體現室之“有”利,所以“毂”是“有”,而不是“無”,“當其無,有車之用”中的“其無”是車之無而不是毂之無。

老子24章(也說老子第十一章)1

老子24章(也說老子第十一章)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