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不如悟虛?劉邦稱帝後,一次大宴群臣時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糧饷,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人皆人傑,吾能用之,所以得天下也”劉邦正是靠這三個“吾不如”,奪得天下,建立了漢朝,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務實不如悟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劉邦稱帝後,一次大宴群臣時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糧饷,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人皆人傑,吾能用之,所以得天下也。”劉邦正是靠這三個“吾不如”,奪得天下,建立了漢朝。
當前,有的同志自恃兵齡長、閱曆多、資格老,眼裡多是“不如吾”“我當年”,看不到“吾不如”的地方;有的雖有“吾不如”的認識,卻嫉賢妒能,未能将人才用當其位、用當其時、用當其長;有的生怕短處暴露在大庭廣衆之下,遭人诟病恥笑、影響自己權威,把短處藏着掖着,不敢輕易示人。這既是領導藝術的缺乏,更是一種不健康心理。古人尚能做到三個“吾不如”,今天的黨員領導幹部更應敢講、多講、善講。
敢講“吾不如”,自然“見賢思齊”。古語說得好,以己之長比人之短則短,以己之短比人之長則長。表面上看,劉邦似乎無超人之能,但他能看到别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并用别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這不正是蕭何、韓信、張良三人不如劉邦之處嗎?領導幹部要有“見賢思齊”的胸襟氣度、“見不賢而内自省”的精神境界,對工作進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多向官兵請教,多聽官兵意見,在同别人的優長看齊中補齊素質短闆,在看到素質差距中反省提高。
善講“吾不如”,自然“群賢畢至”。劉備正是覺得“吾不如”諸葛亮,所以求賢若渴,三顧茅廬,終成三分天下;鮑叔牙覺得“吾不如”管仲,所以不計前嫌,極力向齊桓公舉薦,最終使齊國跻身“春秋五霸”。對領導幹部而言,工作千頭萬緒,時間精力都有限,勢必不能事事親力親為,必須“善假于物”,依靠他人去落實。然而,人才不是裸露的礦藏,需要仔細挖掘甄别,有的還需多番敲打曆練,這就需要領導幹部多以“吾不如”的态度去審視考察,尋找那些有開發價值的璞玉、有培養價值的“苗子”,把合适的人用到最适合的崗位上。如此,才能釋放和發揮人才的最大能量。
多講“吾不如”,自然“人皆可用”。駿馬能曆險,耕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求短,智者難為謀。用人用長,則天下無不用之人,這是領導幹部的必備素養。有的領導幹部總覺得“蜀中無大将”,幹什麼都捉襟見肘,說到底,就是沒有把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作為領導幹部要把着眼點放在别人的長處上,求其長,用其長,多看優點,少盯短處。同時,要根據每個人的長處積極創造機會、搭設平台,使其才華得到充分展現。如此,人才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才能被充分調動和發揮,“九牛爬坡,個個用力”的生動局面也才能實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