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天道》中,有一句偈子“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反複被提到,初看時一頭霧水,這跟丁元英提到的文化屬性,弱勢文化以及王廟村的扶貧有什麼必然聯系。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神即道中的“神”,神這一個字正是揭示着傳統文化中,民衆思維底層的的依靠意識,靠朋友,靠父母,靠國家,靠青天大老爺,就是不靠自己。總而言之,把自己的命運乞之于外力,那個外力就是民衆心中的神。丁元英深深了解民衆心中的神,或者準确的說洞穿了人性,也就是他一直強調的文化屬性。所以在一開始,就設定了一管就死,不管還能活的經營生産理念。
民衆們擺脫了這種等靠的思想束縛,通過層層轉包,級級負責,這樣的模式很好的規避了人性中的懶等靠怨。這就體現了道法自然,每個人都回歸到本來的自然天性中。
“如來“指乘如實之道而成正覺。就是大智慧,再往下理解就是實事求是。正是這種大智慧,丁元英組建格律詩公司所設置的控股模式,即時規避劉曉明、劉冰、馮世傑退出公司的影響,因為一切都在道中,一切都被裹挾在所謂的道中。沒有人能輕易的逆道而行。
丁元英還根據樂聖公司“我們隻有矛,沒有盾”的口号,選擇樂聖作為殺富濟貧的對象,讓林海峰一步步的進入他所策劃的彀中。
丁元英的如來智慧,讓一切運作過程看起來毫不起眼,每一個招數的目的讓人都再清楚不過,但最後組合後卻産生了驚人效果,以兩條人命,社會輿論的軒然大波為代價,當然還有最後格律詩與樂聖的結合為天道畫上了圓滿的句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