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市級非遺風筝制作技藝

市級非遺風筝制作技藝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22 08:46: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甯波4月1日電(林波 翁晨丹 張孝)美麗的蝴蝶、威武的老虎、靈巧的小燕子……走進浙江甯波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邵國強的家中,仿佛走進“風筝博物館”,入眼的便是滿牆形态各異的風筝。

竹篾、塑料薄膜、宣紙、無紡布、顔料、畫筆……這是邵國強做風筝的材料。盡管已是83歲高齡,但他做起風筝來動作仍是幹淨利落。

市級非遺風筝制作技藝(将民俗手藝做到極緻)1

邵國強和他制作的風筝。 翁晨丹 攝

“翅膀的竹篾要削到兩頭薄中間粗、薄厚過渡要均勻。”邵國強拿着小刀演示削竹篾的正确方式。他表示,春季期間準備做幾隻可愛的沙燕風筝和家人去“放飛春天”。

邵國強端起一個已經完成的風筝骨架解釋說,手工風筝最難的一環是風筝骨架,尾巴的竹篾要有彈性,骨架平衡對稱,風筝排風才會順暢。

“小時候窮,沒什麼好玩的,就愛看别人放風筝。”邵國強直言,自55歲退休後,他就開始鑽研風筝制作,“我做的第一隻風筝是一隻蝴蝶,看自己做的風筝飛上天後,心情是說不出的舒暢。”

事實上,邵國強善于做“龍頭蜈蚣”風筝,這種風筝集合了立體風筝和串式風筝的特色,由立體龍頭和許多帶有龍桄的腰片組成,其制作工藝之繁雜、難度之高,堪稱“風筝之最”。

在2004年的一次甯波市風筝比賽中,他制作的一隻“龍頭蜈蚣”迎風而起,飛得陡、高、穩,吸引了全場人的目光。

據了解,邵國強做過最大的“龍頭蜈蚣”長56米,有80多節。

市級非遺風筝制作技藝(将民俗手藝做到極緻)2

邵國強放飛風筝。 翁晨丹 攝

為了讓這個風筝飛得更穩,他閉門研究了好幾天,最後特地跑到漁業專營商店,買了專門的漁線固定風筝。而邵國強制作的最小“龍頭蜈蚣”風筝則隻有6厘米直徑,20厘米長,“風筝越小越難做,骨架容易斷,都是精細活。”

手藝熟練後,邵國強開始對傳統風筝進行創新改良。

适當減少竹篾數量,骨架分量變小,風筝飛得高;加強骨架結構,讓風筝飛得穩……這是邵國強在實踐創新中得出的心得體會。

“這是‘鹦鹉’立體風筝,我讓孩子從網上打印下來很多鹦鹉的圖片,然後自己琢磨設計,這風筝翅膀安裝好有2米多寬,骨骼硬,升空能力強。”邵國強拿出自己最喜歡的風筝解釋說,在做風筝前,他會先打腹稿,“先在心裡構思好風筝怎麼做,各部分的尺寸,需要的材料,配什麼顔色。”

整日與風筝打交道,但邵國強從不覺得枯燥。

邵國強回憶說,曾經有瑞典女音樂家慕名而來,專門買他的風筝,“她選了五六隻風筝,一定要我收下錢。但我做風筝是興趣,不是用來賺錢的。”

從2009年開始,邵國強在甯波一學校開設了風筝班傳藝,連續十餘年,風雨無阻,“現在願意學這手藝的人少,怕苦,不肯下功夫。我希望這門傳統手藝不要消失,也希望通過授課發現可以傳承手藝的好苗子。”(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